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语文高效课堂
李兴举
内容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高效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将来就业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师要深化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措施,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推动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中职语文 学生为主体 高效课堂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发展语文应用能力是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客观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学宗旨,采取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情趣充盈、活泼生动、风采依依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由此构建的中职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对学生的就业核心素质的培养。
一.深化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高效课堂,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有些教师以为课堂上老师少讲,学生多活动、多探究,就是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的简单化、表面化的理解。完整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扮演决策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自主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实施、监控和评估。尊重学生内在成长规律、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则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行为诠释。中职语文教师要通过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以宏观、联系和发展的观念看待语文,从更高的层次理解“什么是语文”、“中职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语文”等问题。要明确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实践练习,语文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学生的“学”在活动中起主体作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就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这个主体,把握好教学中“引”与“导”的度,处理好教学中“教、扶、放”的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通过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语言学习的潜能,促使学习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和递进。
二.以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实用性技能技巧,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传统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变革,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把课本的文字描述渲染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片段,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的内心形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和“悱”的状态,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讲授余光中的《乡愁》时,我根据诗句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制作了配以音乐的flash动画,教学时与诗句同步展现。动感的画面和悠扬低沉的乐曲,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期待,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以深刻体会诗作在意象撷取和提炼中的巧妙以及由此产生的形式美、音韵美,理解诗人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透出的浓浓乡愁,感悟到诗篇既是一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思鄉曲”,也是海外赤子对祖国大陆深情美好的恋歌。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原本略显枯燥的语言文字呈现出新奇和灵性,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的双边活动异常活跃,在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中高效课堂水到渠成。
三.通过开发教学情感因素构建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感情个体,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开发教学情感,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致和韵味,才能营造学生的积极态度、畅快心情和活跃思维,增强学生心理投入。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开发学生的情感源泉,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起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兴奋而快乐地学习语文。首先,教师要把“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作为教学境界的理想追求,尊重学生的心理与个性,把微笑、信任和关怀带进课堂,在亲切、幽默的教学语言交流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第二,用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歌曲渲染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让课堂高潮迭起。例如在教学《合欢树》这一课时,选唱歌曲《母亲》,用深情的歌声深化学生对母爱的感知,激发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思想感情。第三,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处理,密切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实现知识的互联互通。如在教学《雷雨》时,联系《经济与政治》中的相关内容,降低教学的梯度和难度。第四,应用网络多媒体手段穿越教学时空,将枯燥的叙述和说教衍化为直观、生动视频或画面,给学生真切的客观认识,增强学习的愉悦性和趣味性。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通过雨课堂APP展示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视频片段,以动感、灵性的知识呈现诱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积极思索。第五、挖掘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自主演绎课文,延伸课文内容。如在学习了《项链》后,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阅读,设计编写独幕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独幕剧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课文独特的理解和感悟。第六,适时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欢乐大比拼”、“夺冠abc”、“智力123”等竞赛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
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促进课堂互动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积极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诠释。中职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实践新课程理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切入点,通过艺术性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以恰如其分的“问题”作导向,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用探究打破学生内心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推动由“带着知识走进学生”向“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化。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们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通读全文,概述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②开端中,作者说林冲“闲走”,其实文闲笔不闲,这部分的作用是什么?③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步步紧逼,直到想派林冲看守草料场,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④本文的细节描写历来为人所推崇,试结合文本,探究这些細节及其作用。⑤小说中作者成功地描写了风雪,但同时,作者在文中还精心写了“火”,写火有什么作用呢?⑥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转变是怎样完成的?就这些问题分组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同学们开拓思维,知难而上,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则掌控探究节奏和方向,及时启发解决探究中的难点,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这样,不仅在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中形成了有广泛共识的结论,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培养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使学生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五.实施升华学生学习信心的语文课堂激励评价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过:“课堂教学中的恰当激励评价具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会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形成强劲的学习动力。”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定,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调动学生学习情感、发展兴趣、巩固知识、强化目标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理念提出“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这就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定下了一个基调。中职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爱”字当先,立足换位思考,通过细致的观察与访谈,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状态、学科特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宜的、目标多元化的学生评价语言。要遵循激励为主的教学评价原则,在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多给学生几把标称的尺子,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特别要及时发现原本处于“学困”状态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热情洋溢的评价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功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在教学评价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的完美发挥中升华学生学习信心,促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其关键点就在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艺术发挥。中职语文教师要以现代职教理念为指南,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营造出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中职语文高效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青云.生本理念下高效中职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7(19)
[2]蒋英美.新课改理念下中职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1)
[3]马培东.浅谈中职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2)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