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石建国,张华岭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传播媒介的丰富性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日益复杂。管理观念较为落后、管理手段较为单一、管理内容不够多元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了全面认识微信与微博的特点、打造全媒體精品平台、监控网络动态信息、优化全媒体内容是摆脱困境的基本策略。

    [关 键 词] “互联网+”;全媒体;高校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110-02

    高校是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使命要求高校必须紧跟时代要求,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不仅需要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否则容易导致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信息飞速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爆炸与观念更新逐渐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我们生活于各种虚实、真假难辨的信息海洋之中。这要求高校管理工作者与时俱进,全面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利弊,利用其便利性建设高效的交流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将错误行为化解于萌芽之中,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形成良性互动。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丰富的传播媒介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日益复杂,虚拟化的网络隐藏了人的真情实感,让人对现实世界缺少正确的认知,降低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小世界、中心化、集群性使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网络世界中平等的话语权削弱了传统管理者的权威,“负能量”的信息让教育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如何传播健康的信息,屏蔽负面垃圾信息,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提高高校的自律性与自觉性,创新教育管理机制,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95后”大学生与网络有更加亲密的接触,更倾向于通过论坛、两微(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满足与尊重,进而建立起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力。这一趋势就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深入网络,学习网络运行的基本规则与特点,搭建沟通桥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感需要、精神困顿,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波动,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两微为代表的新媒体搭建了高效沟通的公共平台,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即时性等优点,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多向度互动交流。新媒体上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建议,看似平等交流、畅所欲言的网络同样鱼龙混杂,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凭借高效的传播机制可以迅速发酵,形成强大的负能量场域,喧嚣网络,欺骗民意。大学生接收新事物、新观点的能力很强,但是辨别假恶丑的能力有限。这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掌控舆论阵地,因势利导,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困境

    自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三个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一)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管理机构深受传统计划体制影响,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不合理,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界限模糊不清,强制性和惩罚性策略并举,下级对上级有绝对服从的趋势,管理手段趋向单一化,民主与柔性管理没有得到全面贯彻与落实,学校与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上通下达的沟通渠道。这与互联网中民主平等的观念格格不入。

    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导致高校管理部门运转效率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部分高校,教育管理成为目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位置,重说教管理,轻视柔性引导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管理手段较为单一

    许多高校在一轮又一轮的扩张浪潮之下,重视外延扩张,忽视内涵建设。采取整齐划一的管理手段,不能真正做到分类管理、因材施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忽视。量化考核的方法被滥用,注重过程的管理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学生的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已经被检验为正确的互联网管理手段如共享、自治等手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管理内容不够多元

    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追求。高校不仅要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情感态度、健康发展的人格、积极的人际交往等,这些理应是高校教育管理的应有之义。互联网顺应这一趋势,倡导人人都是英雄,个个皆能成才,每人都应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唯有如此,人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许多教育管理工作者管理内容仍然较单一,有的仍然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关注成绩排名,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三、基本应对策略

    结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化解其风险,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全面认识微信与微博的特点

    微信与微博是高校学生广泛使用的通讯手段,它们的出现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消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舆论主导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正确看待“两微”,充分拓展师生之间的交互空间,表露自我,分享感情,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实现一对一的教育效果。

    微博多注重于个人的表达,它是背靠背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不需要主动与人交流。这是一种单向的被动传播,不必征求对方的同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作息反馈的滞后性。而微信与QQ则更注重于互动社交,人与人之间可以组群交流亦可一对一交流,与现实中面对面交流几无差别,私密性与公开性均可得到保证。另外,互动过程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有图片、音频、视频等,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微博与微信、QQ不同特点的深入了解与掌握,可以帮助高校管理者更好地运用两微进行工作。

    (二)打造全媒体精品平台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将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全媒体平台,在宽松的网络环境中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网络信息舆情中心,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院系、辅导员、各班党团干部应该建立网络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微细胞作用,弘扬正确的思想。营造校园“两微”文化,培养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引导实名制网络意见领袖;利用大数据抓取技术,建立通畅的信息预警及舆情分析监督机制,随时关注各种评论、质疑,做好言论监控及信息筛查工作,分类处理各类敏感信息;重视主流媒介的正面信息,遇到问题应第一时间解决,在舆论发酵前做出合情合理的官方解释,迅速及时地分解舆情危机,防止流言进一步扩散,导致产生过激言行,使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唯其如此,学校增加了关注度,提高了公信力,树立了良好、正面的形象,平台的信任度与热度才会与日俱增。

    (三)监控网络动态信息

    高校管理人员应对本校主流媒体及其动态信息进行规范管理,对校园论坛、网站、微信群、QQ群等进行动态监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采集,对其进行筛查过滤,充分发挥教育管理人员的监督、反馈职能,避免学生获取不良网络信息。另外,还要对信息监控人员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其上报的信息渠道畅通。对敏感信息及时进行详细的筛查分类处理。

    高校各级各类官微必须有清晰的定位,不能变成复制品平台,要吸引学生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实事求是,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深入学生生活之中,详细了解学生的需求,采用全媒体、全方位覆盖的方式,采集、整理、编发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创建个性化的官网、官微、论坛,鼓励师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

    (四)优化全媒体内容

    移动学习、即时分享的特点可以大幅度优化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法。学校及院系的工作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接推送。学生最关心的食堂、图书馆、住宿、就业等问题可以利用平台发起讨论并征集意见,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及时回复原因,做好解释与安抚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温度,真正使学生做到爱校如家。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网络信息发达、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靠单一的课本与课堂教育已很难深入他们的灵魂。学校及院系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学生进行走心教育,图文并茂、音视频并举,漫画与插画齐上,全方位地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只有将正确的思想根植于学生内心,遇到网络谣言才能充分思考鉴别,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否则碎片化、错误偏激的信息很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进而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整个人生就可能处于抱怨社会不公的状态,这对个人、对国家都将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正如国家领导人所指出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互联网的出现必将全方位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工作、学习,而如何使用新技术,利用它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值得广大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努力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互联网全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何消除消极的影响,因势利导;正确利用积极影响,协调好严肃的理论、庄重的形象与“95后”“0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摆在高校教育管理者面前的时代课题。

    参考文献:

    [1]邓敏.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应用及其管理「D」.南昌大学,2012.

    [2]韩晓琴,林春杰.微博与高校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3]秦洪涛.利用微博平台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河南科技学院报,2012(8).

    [4]陈桂香.大数据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7.

    [5]朱蒙玲.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6]刘春风,李树庭.高校大類招生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对策「J」.教育评论,2017(8).

    [7]许青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8]夏雷.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9]任胜涛.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J].渭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10]冯宁,刘倩.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