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家”对颜真卿的接受

    张晓娜

    摘要:“宋四家”是指宋初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本文通过对“宋四家”和颜真卿的关系进行比较来进行论述,得出了“宋四家”在宋朝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们取法于颜真卿有直接的关系。“宋四家”对颜真卿书法的学习与借鉴,成为他们书法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

    关键词:宋四家 颜真卿 影响 接受一、宋四冢

    “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宋朝书法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主张“尚意”书风。苏轼是“尚意”书风的第一人,是“宋四家”的杰出代表。他在“尚意”书风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创导作用。他的书法结构体势扁平,字形丰腴肥美,执笔为“单勾侧卧法”,其代表作是《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与苏轼一样倡导“尚意”书风,较擅长草书,他的草书在“宋四家”中尤为突出,称为“放射式书体”,代表作如《诸上座帖》。米芾的“尚意”更多的是传承唐人的“尚法”,他曾自称“刷字”并讲究用锋的变化,且用笔沉着老练,中侧锋较多,其代表作如《蜀素帖》。蔡襄楷、行、草皆能,较注意字形结构,运笔较严谨,代表作是《自书诗卷》。由此可见,“尚意”书风是宋人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时代的,对书法独有的历史贡献。二、“宋四家”对颜真卿的接受

    在整个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书法之后的又一高峰,在书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颜真卿的书法在唐代甚至五代的书法艺术中尚未得到世人的确立。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真正确立的关键时期是在北宋以后。而此时“宋四家”,对于颜真卿书法的推崇,真正把颜真卿的书法的地位推到了极致。

    在宋初时期,帖學兴起。由于杨凝式的大力推崇,使之推动颜鲁公“新书风”在宋代的盛行。因此,宋人摹习俱多。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认为“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从中国书法史上来看,宋代最为突出的是“宋四家”。那么,不难发现,宋四家的风格确立离不开对颜鲁公“新书风”的接受和继承。尽管他们都学习颜鲁公,但是各自面貌和风格特征不尽相同。

    蔡襄,字君谟。蔡襄是“宋四家”之一,真、行、草兼擅。在“宋四家”中,蔡襄的书风与颜真卿的书风比较接近,颜真卿的楷书《自书告身》的题跋出自蔡襄。曹宝麟先生在《中国书法史》中说过:“蔡襄中年时期的书法还存在唐人的影子,或者说是颜真卿和虞世南的糅合。”颜真卿的书法与徐浩的书法相比,颜真卿的较为扩充。徐浩在用笔方面比较轻灵,而颜真卿的用笔则方整浑厚。因此,蔡襄在给颜真卿做题跋时极力追求颜体的神韵,但还是与颜氏的气息相差很大。蔡襄的《杜牧诗句》取法颜真卿,笔法严谨、博大浑厚,具有颜体方整的结体。蔡襄的大字可分为大楷和摩崖巨字。曹宝麟先生在《中国书法史》上曾记载过:“《颜真卿自书告身》笔意在于颜真卿和徐浩之间;蔡襄的《刘蒙伯墓碣》与颜真卿《多宝塔碑》接近,《万安桥记》(图1)是蔡襄尽全力地模仿颜氏的《大唐中兴颂》(图2)”。然而,蔡襄的笔力和气魄都无法与颜氏相比,相比来说清瘦的《刘蒙伯墓碣》较有精神。蔡襄兼善真、行、草,水平不分上下,行书最擅长。他在学习方面的精力很让人佩服,值得后人去学习。蔡襄主张“神气”,因为书法的“神气”与作者的精神相互贯通。

    

    (图1)?

    

    (图2)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后人称他与苏洵、苏辙为“三苏”,诗、书、画均擅长。他的书法气韵闲雅,所谓“文人书卷气”比较浓厚。苏轼是“宋四家”的杰出代表,在宋朝具有开时代之先的意义。苏轼曾把颜鲁公与“二王”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由此看来,可以说是将颜真卿的书法推向了难以想象的高度。苏轼力图在唐人之外另辟蹊径,对于唐人颜真卿,他清晰地认识到颜真卿的一变古法。他的“难复措手”“极书之变”使得后人无路可走,但是苏轼比较明智,他知道颜真卿风靡以后,钟繇、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因此苏轼追求“意”“气”,力图摆脱颜真卿的影响。苏轼作为学颜的成功典范,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并且在苏轼的推崇下,使得颜真卿的地位得以确立。苏轼的行书曾取法于颜真卿的《争座位稿》,行书得到了质的飞跃,《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的巅峰之作。他追求颜真卿的“书到自然,姿态飞动”,他不愿受法度的约束,任其自然流露,所谓“意造无法”。苏轼认为“寓意”可以使人得到愉悦,激发人的兴趣,因此他成功地把书法提升到了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悦目的价值。所以说颜真卿在书法中敢于创新的精神,使苏轼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是黄氏居“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书论的精髓是“韵”,他用“韵”一字来作为评判书法的最高准则,而晋人尚“韵”又是后人所给的评价。清人梁巘在《评书帖》中曾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做过一个概括:“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黄庭坚之所以重“韵”,是因为“韵”可以提高书者的修养和文化。黄庭坚推崇颜真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看上颜鲁公的不合流俗的风格人品。然而,与苏轼不同的是,黄庭坚学习南朝摩崖石刻大字《瘗鹤铭》(图3),得到了“字形密集”的新理论。黄庭坚最初曾学习柳公权,又曾学颜真卿的楷书《大唐中兴颂》,而苏轼选择的是他没有成熟的作品《东方朔画赞》。黄庭坚的行草书具有“放射式书体”,线条瘦劲挺拔。在黄庭坚的《诸上座帖》中,颜真卿的“篆籀气”在此帖体现得特别浓厚。由此可以看出,黄庭坚在学习颜真卿的书法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图3)

    米芾,字元章。米芾性格古怪,后人曾称他“米痴”。米芾受颜柳的影响较大,因为柳公权主要脱胎于颜真卿,所以从根源上来说米芾受颜真卿的影响也较大。米芾书风多变,饶有古趣,用笔沉着痛快。由于颜真卿的《争座位稿》具有“篆籀气”,所以米芾在行书方面推崇颜真卿。他认为“篆籀气”比较有古法,更能体现自然。《争座位稿》是颜真卿的无意之作,并不是为了书写出一幅书法精品,而是在斥责郭英义故意抬高官宦。也就是说他在书写这幅作品时流露出真性情,毫无压力轻松书写,他的这种创作状态让米芾觉得有天真自然的趣味。米芾有较多特殊的笔法都是来自《争座位稿》。他比较倾向于率意,认为人只有在毫无拘谨的状态下才能流露真情,呈现真趣。正如他追求的自由落笔,笔法自然。三、“宋四家”推崇颜真卿书法的原因

    現在看来,“宋四家”在宋代书法史上是极为突出的。“宋四家”对颜真卿的认可、接受、推崇很明显地突出了他们对颜真卿的崇拜。颜真卿之所以能与王羲之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与“宋四家”的推崇有很大的关系。总的来说,“宋四家”推崇颜真卿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颜鲁公作为创新意识极强的书法大家,他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暗合了宋人的“尚意”书风。我们从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及书学主张都可以窥见其创新的精神。在其作品中,古法为之一变,将真书融入行草,气势博大,沉雄奇古,这从颜书《裴将军帖》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另外,颜真卿还对所谓的书法的“力度”特别得讲究。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力谓骨体”时说:“岂不谓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乎?”也就是说,在颜真卿看来,讲究“骨力”的瘦劲和“丰腴”的饱满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不是相背的。这种理论,可以说对当时颜真卿“书贵瘦硬方同神”的反叛,也体现了不废“肉丰”的风尚。颜真卿推陈出新的精神,让宋人敢于突破,勇于探索,完善了“尚意”书风理论思想。

    另一方面,“宋四家”推崇颜鲁公的原因与颜鲁公的人品有关。颜真卿品行人格高尚,正所谓“字如其人”。颜鲁公书写的《祭侄文稿》,书稿本为祭奠其侄而奋笔疾书的草稿。在这篇草稿中,特殊的功用即悲愤。以至于在书写过程中给我们展现出了情绪的波动,这种波动在他作品中“一览无遗”,强烈地展现给我们。因而,在当时的宋代,“以书论人”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由此可见,书品和人品都是不可忽视的。不难发现,“宋四家”对颜真卿的推崇表现在他的创新与人品两方面。四、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整个“宋四家”的风格确立都离不开对颜真卿的接受和学习。“尚意”书风是由“宋四家”掀起的,所以宋人“尚意”书风的研究也是离不开颜体的。对于颜体的接受,而南宋又学习北宋,所以说南宋必然在“尚意”书风理论思想的覆盖之下。由此可见,学习颜真卿的不单单是“宋四家”,而是一直贯穿于两宋期间。尽管他们同时学习颜真卿,但是所表现的面貌和风格特征各不相同,而这对于我们又有新的启发,对于我们今天怎样去接受颜体、怎样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提供了帮助。

相关文章!
  • 北京电影学院

    校训:尊师重道 薪火相传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

  •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由1940年建立的国立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于194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全国艺术院校

  • 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概况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 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