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

    

    〔摘要〕哈萨克斯坦在中亚五国地缘政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依据共生系统理论,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与哈国的“光明之路”战略在战略理念、规划蓝图、合作模式、共建项目对接,以构建中哈两国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经贸和旅游合作、资源和能源方面的产能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高铁合作、投融资等金融合作的四个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经济带;共生系统理论;光明之路;国际公共产品

    〔中图分类号〕F1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6)02-0027-08

    一、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在整体和平同时,局部冲突不断,在世界多极化加快发展的同时,国际关系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这一进程伴随着原有矛盾激化、新冲突层出不穷和在各领域的竞争加剧,美国和俄罗斯不仅围绕乌克兰危机而爆发的新一轮战略博弈也在加剧,还围绕共同打击“伊斯兰国”(IS)国际恐怖组织的争议也在继续,中东和北非地区不同宗教和文明之间裂痕加深的危险显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跨国犯罪、能源短缺、气候变化、传染病等威胁世界稳定和人类持续发展的问题仍未解决,恐怖威胁全球蔓延,打击IS将成为全球治理最严峻挑战,其中,今天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最棘手问题是全球能源危机和世界气候变化威胁加剧。〔1〕不仅如此,鉴于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合法性基础,〔2〕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其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各种影响,不同程度冲击着民族国家主权,全球化不但是形成国家认同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成了削弱民族国家认同的破坏力量,〔3〕 这表现在全球化所带来的超国家的区域认同和次国家的族裔认同都对国家认同造成了冲击,〔4〕民族国家亟待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来进一步提升各国民众的国家认同感,以消除不同民族跨国流动所引发的国家认同危机。

    随着中国和平崛起步伐加快,美国担心中国会挑战其世界超级大国的领导地位,制定和实施了重返亚太战略,中美在全球战略博弈上也随之加剧,经济上围堵中国意图也日趋明显,比如,近年来以美国为主导的TPP 和TTIP 谈判几乎囊括了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并对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设置重重障碍,从而使中国完全有可能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而“一带一路”构成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新格局和周边外交战略新框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应对美国TPP 和TTIP 战略所引发的外部挑战。〔5〕

    亚洲历来就是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处,该地区不仅有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地区强国的竞争,还面临着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外部国家的影响和渗透。〔6〕为此,中国一方面坚持睦邻友好政策,积极开展周边外交,为亚洲地区稳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做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2015年表现抢眼,亮点纷呈,成果丰硕,不仅谱写了大国外交新华章,开创大国外交新时代,还推进建设合作共赢国际新秩序,开启中国开放发展新局面。中国外交积极有为、务实开拓,坚持为国家和平发展服务这一主线,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思想,推进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合作,取得了影响长远的重要成果。比如,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主张,这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一脉相承,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肯定和欢迎。中国言出必行,无论是倡导创立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还是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及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中国始终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创新思维方式,努力破解难题,争取与各方的共同利益和最大公约数,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不仅如此,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完成规划启动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的全面对接。我国同20多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与另外几十个国家达成对接合作共识,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拉、欧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顺利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实质进展。这样,2015年中国外交不仅为国内建设和全球经济引航,为世界和平担当,为地区发展出力,还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更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续写新的篇章。〔7〕

    尤其是2015年5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特别强调,“我们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尽管中俄两国历史关系中政治和安全因素常常是主角,但在西伯利亚开发战略启动后,两国经济共同利益就会不断上升。〔8〕在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就双边务实合作,中俄共同商定,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从战略高度、以更广视野全面扩大和深化双方务实合作,扩大相互开放,深化利益交融,更好地促进两国发展振兴,拓展欧亚共同经济空间,带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和稳定。〔9〕尽管中俄双方共同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根据声明双方将开放更多贸易和投资通道,推进各领域经济合作,为共同建立大型自贸区打下坚实基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中俄关于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的速度和合作成效,从目前看明显落后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的实际成效,两国仍旧需要进一步深化双方利益交融,更好地促进两国发展振兴,继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寻找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契合点,在加强平等合作与互信基础上,确保欧亚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10〕在2015年11月G20峰会上,立足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新契机,习近平又提出“推动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合作,共同倡导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等建议,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构成21世纪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11〕 这也正如“十三五”规划建议所指出的:“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12〕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带一路”将成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亚太经济圈相连接的桥梁纽带,为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

    

    鉴于包含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的核心腹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要冲,是连接东西向和南北向丝路的战略节点,既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重点区域,也是大国力量的激烈博弈区和各种政治势力的交叉辐射区;既是能源与资源的富集区,也是公认的全球经济的塌陷区、国际安全的动荡区和破碎区,同时又是多重地区机制的重叠区,从古至今,中亚地缘政治位置重要。在“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规划下,中亚五国可望成为中国新国际主义原则实施的首选地区以及探索新大陆主义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试验区、示范区和合作成果的展示区。但由于历史缺乏政治统一的文化传统和共同利益意识,复杂的人口构成、文化多元化及不同的地缘政治地位,使中亚国家易于受不同外部力量的影响而难以形成一个地区整体。〔13〕 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亚地区经济整合提供了发展机遇,其有别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不是一体化项目,而是经济融合共同发展策略,不仅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还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鼓励开放包容的务实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次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14〕因此,它将中国国内战略和国际战略紧密结合, 既是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和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对接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老中医学说中,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而哲学层面的共生核心是共赢和共存。共生系统理论认为万物共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等。运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内在关联,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按照共生系统理论不断推进合作共赢的国际项目,从而实现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和平永久追求。为此,西方社会学者首先提出其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各国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之间依存度越来越密切,而共生系统理论对推进“一带一路”的共建可以发挥理论参考作用。〔15〕依据共生系统理论,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是和谐共生的,因此,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世界各国已结成了一个互相依赖和相互依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世界各国追求终极目标应是和谐共生,建立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共生型国际关系。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赢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同时也是中国与包括中亚在内的世界各国经贸合作与往来不断扩大和深入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这既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同欧亚地区各国共享合作的总方略,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谋求平等互利合作,共同繁荣外交政策的体现。该战略既是中国对外政策的自然延伸,同时也反映了欧亚大陆各国加强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心声。正是由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大多数沿线国家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加强多领域交流的合作意愿,借助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所具有的全方位技术条件的支撑,它的发展前景必将十分美好,因而它才会受到中亚各国的欢迎和支持,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官方的积极回应,主动谋求发展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效对接。这是由于哈方实施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有效治理,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业成为最先吸引外资的投资领域,并实现了成功迁都于阿斯塔纳,〔16〕坚决执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谨慎推行渐进式政治改革,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逐步发展成为中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17〕 其领先地位是建立在成功选择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模式基础之上的,即坚强有力的总统权力+ 迅速与充满活力的经济改革,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以建立市场经济基础和实现民主化为方向,而不是以削弱国家权力为方向。〔18〕

    鉴于哈萨克斯坦在连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与活跃的亚太经济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发展潜力巨大,要把这一潜力变为现实,必须先把整个地区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通信网络乃至卫星通信等快速对接起来,并确保全线畅通无阻,推进中哈合作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关键因素。〔19〕据此,笔者认为当前中哈发展战略对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战略理念对接。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了“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其核心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旨在继续优化国家的经济结构,助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实际上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不谋而合,这是一种主动的对接,同时光明之路战略也包含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振经济等一系列目标,在这些方面,中哈有着广泛的共识和共同利益,这将成为哈萨克斯坦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持续优化该国经济结构,激发经济活力,创造就业机会。〔20〕为此,政府已划拨了60亿美元推进该计划,未来还将继续投入90亿美元,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欧洲重建和开发银行等机构也准备向哈提供90亿美元资金用于实现该计划。其二,发展规划蓝图对接。近年来,随着中哈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不断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全面展开,两国都提出了未来发展蓝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两个百年的“中国梦”,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了“2050国家战略”即“哈萨克梦”,这样,两个伟大邻国的梦想和国家战略高度契合,而连接这两个梦想并推动其实现的共同媒介和动力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三,合作模式对接。中哈基于共商、共建和共享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推进过程中,遵循开放、自愿和公开的原则,采取共建共赢的务实合作模式,不会强人所难,也不会搞带有扩张性质的战略,只是进行有效的对接,更多地照顾有关各方的利益和舒适度,不会借此去干涉别国内政,〔21〕 也不把单方面意志强加给其他国家,注重发挥好各类商会、行业协会和城市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合力推进共建项目,受到中亚五国人民的欢迎,赢得了相互尊重,从而深化了传统友谊。其四,共建项目对接。中哈基于优势需要互补,合作才能共赢的共识,已达成合同金额数百亿美元的一揽子合作协议,中哈间一大批互利共赢的大型合作项目正加速推进,两国构建的命运共同体前景美好。迄今中哈已经在油气产能开发、交通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商贸物流、国际融资、边境自贸区建设等项目共建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并积极推动项目落地,力争早日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的核心示范区。

    由此可见,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基础上,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构,给沿线国家注入合作共赢的正能量,积极推动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推动沿线国家的大开发、大交流、大融合。〔22〕“一带一路”建设,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3〕

    三、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路径选择

    国内学者已有研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推动产业合作、加快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优化空间格局、加快人民币跨境结算等五个方面。〔24〕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陈玉荣提出,“一带一路”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中期目标可在条件成熟国家和地区朝自由贸易区迈进,打造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中亚国家建立自贸区,将非洲东海岸和拉美地区环太平洋国家纳入合作机制;远期目标是建成覆盖中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拉美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群,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25〕为此,本文认为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路径选择也应该是分阶段多元化自主选择,第一阶段是经济贸易和旅游合作,第二阶段是资源和能源方面的产能合作,第三阶段是谋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高铁合作,第四阶段是投融资等金融合作。

    尽管受到合作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存有相当的难度和变数,在共建具体路径和方法上有不同利益考量,但目前中亚国家对此总体上持欢迎态度,积极回应与开展对接探讨,尤其是哈萨克斯坦最为积极踊跃。这是缘于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世界各国发展均面临严峻挑战,中哈作为高度互信的战略伙伴,通过开展大规模产能合作,不仅可以将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同哈方“光明之路”计划相衔接,助力各自经济发展,顶住下行压力,还可以为相关国家开展产业产能合作提供重要示范,中哈关系必将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两国务实合作也将实现由量到质的全面升级。〔26〕尽管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强调及时医治中亚国家外围性病症(经济低效、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的唯一可能途径,在于实现中亚国家与独联体中处于欧亚一体化范围内的国家两者之间的次区域合作。〔27〕 但如何抓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历史机遇,确定合作路径,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中哈合作,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哈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宏伟目标,正逐步成为两国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毋容置疑,中哈两国应立足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通过构筑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克服推进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共享推进成果,实现本国社会发展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无缝对接,这契合两国追求共同发展共享和平的理念,在经济合作、政治合作、文化合作和安全合作等路径选择基础上,逐步形成惠及周边沿线国家的新合作模式,目前开展的各项合作项目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势头。不仅如此,两国政府还应大力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地区多边投资保护协定,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开放合作领域。为双边和多边投资项目提供共同的法律保护和争议解决依据,提升通关效率,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加快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进程,创造更加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

    当前中哈两国要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利益契合点,优选项目,协同推进,同时要加强各国政策协调对接,在税收、标准、劳务、签证、投资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制定有效配套措施,共同将各项对接工作做细做实,在参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最大限度的共识,明确共建的四大路径选择在于能源、旅游、国际融资、高铁等基础设施:其一,通过合作勘探和开发石油、天然气、铀矿等资源,共同修建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既为当事国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同时,中亚地区乃至区外的油气企业,可以借助于现有的能源外运网络,通过交换的方式选择最具盈利价值的出口市场。其二,中亚和中国欲实现以高铁为核心支撑的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可以优先选择高铁这个合作项目,协调推进共商、共建和共享,造福各国人民。实际上,通过高铁项目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不仅将成为中国崛起的具体路径之一,也会加强中国在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地位,这是因为中国不仅在欧亚大陆的高铁建设过程中以及随后经济整合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而且在欧亚大陆高铁制式的制定、跨国高铁管理体制建立和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方式等方面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有助于突破蓝海战略发展的界限和发展困境,建立一个全球战略的对冲态势,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体系,为世界输出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这样,中哈两国也会在共建欧亚大陆的高铁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加快本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获得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最终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谐共生发展。其三,鉴于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合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可作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导产业,因为旅游合作能让双方百姓更多了解对方国家文化和风俗习惯,消除偏见和误解,同时作为政治外交的开路先锋和催化剂的旅游,可以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力推动经贸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形象和经济实力,改善投资环境。其四,中哈两国还需加强与沿线各国当地企业、西方企业以及相关国际金融机构密切合作,通过构建多方利益共同体,减少外界阻力和疑虑,降低政治风险,提高合作的可持续性。善用多边金融机构,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同为大型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从而以企业为载体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对接整合,提高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立足产业分工大布局,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

    四、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成就

    随着全球共同治理时代到来,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在“地球村”这个共生系统中,必须合作才能应对新挑战和新威胁, 实现合作共赢,为此,中哈两国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务实合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进一步夯实了深化合作的基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领域广泛,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军事安全等领域,毕竟“一带一路”从一个并不清晰的概念,逐渐演变成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抓得着的项目,需要我们针对每个沿线国家的关注点和资源优势,在推动双边合作时,做到互助互利共享发展机遇,实现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才能逐渐建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带。比如中哈不仅可以在主办亚信首脑峰会期间密切合作,还可以在充分科学论证基础上制定高铁共建合作协议,可以发挥中国高铁技术研发优势,以及哈丰富的资源储备优势,确定优势互补的合作项目,遵循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顺序,先启动最容易突破的合作项目,逐步试点后再全面铺开。

    中哈建交20多年来,各领域合作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期,尤其是近三年务实合作成果显而易见。2013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286亿美元,较建交之初增长近80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各类投资超过250亿美元,成为哈萨克斯坦重要海外投资伙伴。中哈许多堪称典范的合作项目为两国务实合作提供重要支撑。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底访哈,两国领导人就中哈产能合作达成了高度共识,两国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了有效对接,双方商定的项目超过60个。2014年12月26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第一次对话在北京签署《会议纪要》,初步确定16个早期收获项目和63个前景项目清单,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能源、电力、矿业、化工等领域,这表明哈对在我国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等行业存在巨大需求,双方经济互补性强。2015年中哈签署了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备忘录,以及开展钢铁、有色金属、平板玻璃、炼油、水电、汽车等广泛领域产能合作的33份文件,项目总金额达236亿美元,双方一致同意在铁路、核能、能源、农业等广泛领域深化合作。目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展顺利,经过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个节点的欧亚铁路,已经开通了“渝新欧”“汉新欧”“郑新欧”“义新欧”等“五定班列”(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这样,搭乘“义新欧”,义乌小商品经阿拉山口被送往中亚小商品集散中心阿拉木图,“蓉新欧”“渝新欧”则将成都、重庆生产的电子产品直接运抵欧洲市场。虽然这些班列尚处于试运行阶段,但对于活跃地方经济、直接沟通中国内地同欧洲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作用已初步显现。

    最后,我们来看看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示范点霍尔果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年轻的城市,霍尔果斯充分发挥了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高效地推进项目建设,成为中哈两国互利共赢标志性合作项目。2014年国际会展中心、国际物流园、银建融合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建,义乌国际商贸城、轻纺园标准化厂房、国际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政府投资类项目开工建设42项,累计投资16.8亿元,社会投资类项目开工建设20项,累计投资10.2亿元。

    不仅如此,“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国家赋予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特殊政策与特殊机制,让霍尔果斯成为各类投资聚集的高地,两国立足边境经济贸易和投融资服务,探索无缝对接的自贸区建设,共建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 以便使中哈两国元首达成共识的国家战略项目,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跨境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除了商品展示和销售外,该中心主要功能还有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举办各类国际经贸洽谈会等,2014年合作中心进驻重点项目24个,完成投资59.7亿元,预计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上合风情园是目前霍尔果斯最大的旅游投资项目,该项目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为平台,以上合风情园项目为试点,以“国际风情游”为主题,拟创建第一个旅游特区,全力打造“两国一城”现代化无国界旅游新城,构建国际性边境旅游项目及旅游产业链,这样,立足大力发展跨境游和边境游,加快国际旅游谷先行区建设,实现了人员、车辆和货物在合作中心内的跨境自由流动,成功搭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新空间。2015年霍尔果斯市围绕建设“大通道、大通关、大物流、大产业”开放型经济体系,突出合作中心、配套区、老城区、乡镇“四大招商板块”,发展金融、转口商贸物流、跨境旅游等六大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等八大基地,充分发挥其向西开放对外窗口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支点作用,全力打造全疆乃至全国外向型经济重点平台。〔28〕 这样,从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到我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口岸,再到建立世界首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及获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今天的霍尔果斯早已由昔日的戈壁荒滩升级为集通关、贸易、物流、加工、仓储、金融、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边境口岸新兴城市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这无疑就是中哈密切合作的一个典型样板。

    〔参考文献〕

    〔1〕纳扎尔巴耶夫.国际社会全面革新战略与文明合作〔Z〕.哈驻中国大使馆,2010.30.

    〔2〕龙小农.从形象到认同:社会传播与国家认同建构〔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88.

    〔3〕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2.

    〔4〕黄岩.国家认同:民族发展政治的目标建构〔M〕.民族出版社,2011.94.

    〔5〕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背景、潜在挑战和未来走势〔J〕.欧亚经济,2014,(4).

    〔6〕沈陈.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中国亚洲外交的新思路〔J〕.国际观察,2013,(1).

    〔7〕外交部例行记者会〔EB/OL〕.http://news.sohu.com/20151231/n433195373.shtml.

    〔8〕黄仁伟.未来5至10年的大国战略走向〔J〕.国际观察,2013,(1).

    〔9〕谱写大国外交新华章〔EB/OL〕.http://news.qq.com/a/20151206/022578.htm.

    〔10〕中俄发联合声明:丝绸之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EB/OL〕.www.sogou.com.

    〔11〕Nurlan.O.Baigabylov, silk way economic belt is the factor of global development in 21 century〔A〕.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哈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85.

    〔12〕习近平:2016年这样干〔EB/OL〕.http://news.sohu.com/20160102/n433284133.shtml.

    〔13〕杨恕.中亚地缘政治:历史和现实〔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9).

    〔14〕〔35〕“一带一路”研究若干观点要览〔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20/c40531-25869356.html.

    〔15〕夏立平.论共生系统理论视阈下的“一带一路”建设〔J〕.同济大学学报,2015,(2).

    〔16〕Delovoy Mir,Nursultan Nazarbayev,Biography, 2013 Stacey International,London, p,143,p,176.

    〔17〕赵常庆.中亚五国新论〔M〕.昆仑出版社,2014.98-100.

    〔18〕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之路〔M〕.民族出版社,2007.2-3.

    〔19〕Zhenis Kembayev, Advancing Kazakhstan—china cooperation as a crucial factor in implementing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initiative〔A〕.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哈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73.

    〔20〕王乐.哈萨克斯坦国家认同建设研究〔D〕,上海大学,2015.110.

    〔21〕“光明大道”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EB/OL〕.www.inform.kz/chn/article/2753852.

    〔22〕深化丝路政党合作 共同开创美好未来〔EB/OL〕.http://news.sohu.com/20151020/n423728392.shtml.

    〔23〕沈雁昕.2015年境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评述〔J〕.红旗文稿,2016,(1).

    〔24〕张双悦,邬晓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014 国内文献综述〔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5,(5).

    〔26〕张汉晖.全面加强中哈发展战略对接〔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5-04-01/184231671341.shtml.

    〔27〕杨成.新大陆主义:跨欧亚一体化的战略图景〔J〕.文化纵横,2015,(3).

    〔28〕霍尔果斯成为投资聚集高地〔EB/OL〕.http://www.westgate.com.cn/nd.jsp?id=747&_np=4_11.

    【责任编辑:刘彦武】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