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机制分析

李春治
摘 要: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主体把具有社会属性的价值规范吸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的过程,体现着价值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满足自身需要的肯定。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是一个包含宣传启动机制、学习涵养机制、实践体验机制、理论提升机制、示范引领机制、制度激励机制的复杂系统。遵循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的要求,全面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机制
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主线。新的形势下,分析、阐述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机制问题,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社会科学引入“机制”一词,指社会现象的内部构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它规定着社会现象发展的方向、路径、程度。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主体把具有社会属性的价值规范吸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的过程,体现着价值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满足自身需要的肯定。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建构的过程,涉及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多重关系的体认,包含着复杂多样的内在机制。大学生处于思想成长的人生阶段,其生活是在教育主导下展开的。因此,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
1.宣传启动机制
宣传是播撒认知,认知是认同践行的思想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通过全方位、多形式、不间断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里播下种子,引导大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时代意义,引导大学生把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成长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心灵罗盘、情感寄托。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的思想启动。相反,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此“热”彼“冷”,时“提”时“不提”的消极现象,往往会涣散、消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阻碍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成长。
2.学习涵养机制
学习是认知的深化,是思想成长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代中国的精神表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质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认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深入地把握当代中国,必须系统地学习中华文明的源流,系统学习中华文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系统地学习中华文明对当代世界的积极贡献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影响。通过学习,把握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信;通过学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历史的思想森林中,涵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浩然之气,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国家使命感;通过学习,克服“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认清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勤学”是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3.实践体验机制
价值是主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价值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价值观的确立最终要靠对社会实践效应的体认。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实践是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课堂,它以自我教育的形式,使校园学习的思想收获在实践体验中得以升华。大学生的人生经历简单,某种程度上大学校园生活又疏离于社会。因此,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环节。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基层,深入社会,体验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实践中把握当代中国。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把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我实现的精神追求中,实现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知与行的统一。
4.理论提升机制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大学生在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必然会面对思想与现实的冲突、多元价值取向的抉择、错误社会思潮及一系列社会杂音、噪音的干扰。只有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扰,给予有力的理论回应,答疑解惑,才能巩固、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才能使大学生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看,要从理论上阐明“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同时,要从理论上“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5.示范引领机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具体的、感性的形象具有鲜活的感染力,能够昭示效仿者自我升华路径,能够激发人们的心理认同和道德自信。“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青年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人生成长阶段,存在突出的效仿意识。榜样心理距离越近,榜样的形象越具体,对大学生的示范引领力越强。应注重在教师、校友、学生中发现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深入挖掘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中所包涵的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良好传播效应的教育形式,有效地发挥其对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领作用。示范引领是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
6.制度激励机制
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遵循。这一过程的持续展开需要获得社会的评价,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从而保证整个过程沿着正确方向、不断获得新的动力而持续展开。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具有思想认识性质和个性化特征,不适于量化界定。因此,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机制的创设要突出个别化、少标准化,既要有阶段性,更要突出即时性。另外,从大学生思想成长的特征出发,在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机制实施中,要强调包容性和正面引导性。激励机制作为过程的反馈机制,是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基于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机制的分析,对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全面统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工作,增强工作的整体协同力
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涉及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全面统筹各方面工作,增强工作的协同力,才能有力地把大学生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向深入。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工作的内容各异、分工明确,每一项具体活动都有鲜明的主题,但无论是工作的分工,还是具体的活动,都须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统一起来,都要把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的工作和活动的宗旨,使之成为各方面工作、各项活动的灵魂。只有坚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才能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当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其他领域延伸,使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走向大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其他工作领域要借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力量,提升工作的理论水平。再次,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作机制。例如:重要任务的联合工作制度、工作意见征询制度、工作信息交流制度、工作办法衔接制度等。最后,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跨领域交叉任职制度。使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熟悉、了解其他领域的工作情况,提升工作的自觉性。
2.加强整体化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集中体现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的功能发挥上。首先,四门课程要围绕着当代中国“历史、现在、未来”的理论解读实现教学内容上的相互衔接,发挥整体化教学的合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各门课程从课程特点出发,从不同的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集中阐释当代中国的“历史、现在、未来”,共同引领大学生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中国道路自信,共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次,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三种教学形式要相互贯通,形成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保证大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立体化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教学形式上引导大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活动。因为,价值观的培育,从根本上是主体“内省”的结果。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是大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贯通,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目的的形式保证;最后,实施“聚焦问题”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融于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思想倾向的解答、辨析当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只有“聚焦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拨动大学生的心弦,才能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赢得主动。回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游离于大学生对现实的关注,一味地以逻辑演绎进行理论“灌输”,必然导致大学生在思想上远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3.开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局面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接: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组织资源、财力资源、空间资源消解了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瓶颈,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开辟了通道;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入教学环节,能够增强理论性、针对性、教育性,克服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重物化成果、轻思想收获,重学生自主性、轻统筹规划性,重即时活动开展、轻实践成果向教育资源的后续转化等问题。总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接,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能够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形成全员、全过程育人的工作局面。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