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互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郭春梅
【内容摘要】文本互涉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还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文本互涉 高中语文 应用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在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因此高中阶段的教学重点应是继续拓宽知识面、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文本互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还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文本互涉也就是文本的互文性,1969年由法国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一书中首次提出,强调任何一种文本都是一种互文,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文本的意义是在与其它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文本之间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相互参考和渗透,形成一个共时的互涉文本网;纵向联系是指文本与文本互相诠释和印证,形成一个历时的互涉文本链。在这个互相交错的文本网链中形成一个开放的互文空间,我们可以从任意一个交点发散,通过不同文本的对话阐释文本意义。
一、利用文本互涉阐释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选题广泛,涵盖了古今中外众多领域的佳作,诸如文言传记、古诗词、名著选读、名家名作,这些课文的一个基本共同点是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学生不易真正理解。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途径就是充分解读文本意义,避免误读。利用文本互涉可以让学生在事物的时空联系中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完成清晰的认知建构,通过文本之间的相互解释,使学生能够从特定的角度将众多文本和作者纳入文本网链中进行比对和联系,从而打通各个时空之间的隔膜,充分理解文本中的深层次涵义,使隐含的情与理浮现出来。
鲁迅的作品一直是教学难点,单独解读很难真正理解作品的意义。综合分析不难发现,中学教材中入选的鲁迅作品几乎包括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互相联系和补充,勾画出鲁迅的战斗精神和思想发展的大概脉络。在解读鲁迅作品时,如果能够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将其建构起一个整体艺术世界,便可以分析出独立成篇时所不能发现的新意。在《阿Q正传》中,鲁迅将阿Q的奴性揭示得淋漓尽致,入骨三分。但如果只独立分析这一篇文章,学生会误以为阿Q不过是一个好笑又好气、可怜又可恨的人,是贫穷的生活和个人性格致他于此,无法将之与当时的社会制度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但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分析就会发现,鲁迅对阿Q的批判是对当时整个国家的国民奴性人格的批判,在《故乡》、《药》、《祝福》等一系列作品中刻画的都是这一类人,如华老栓、闰土、祥林嫂等,无一不是奴性人格的代表。将这些人物放在一起分析,就会发现鲁迅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所讽刺的奴性人格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人认为做奴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候会有一些反抗,这种反抗是奴才式的反抗。鲁迅对这种国人几千年来在封建制度压迫下养成的奴隶性格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对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制度进行了最一针见血的批判,展现出鲁迅的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
二、利用文本互涉多元解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通常作为客体,作者和文本作为主体,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文本进行一元解读,片面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还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引入文本互涉理论后,读者不再是被动阅读,而是被赋予了选择多种文本来阐释目标文本的自由,可以不再被限制于一种思想,而是可以接受多种思想,阅读活动变得丰富,不仅能拓展知识面,还能在思想激荡中发展探究能力。这里所说的多元解读并不是说读者可以随意对主题进行曲解,而是说读者能够透过作品和文本的语言体系,在理解其中的社会、历史、传统的涵蕴的基础上,对其主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可能的阐释与理解。通过文本互涉,读者可以将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或者将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营造不同的氛围引发不同的生活感应,从而解动不同的思维流程,产生的不同心灵旅程,从而获取不同的解读结果。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与以往悲秋的诗词不同,毛泽东的这篇诗词是对秋的赞美,不仅展现了秋的美丽,更展现了秋天收获万物的气派,表达了对自由和风花少年的赞叹。在教学时首先可以进行纵向文本互涉,以对比来表现毛泽东诗词的乐观向上和催人奋进,可以互涉的文本很多,例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毛泽东诗词的力量;除了纵向互涉,还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拿过来一起分析,例如《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经过横向比对,读者很容易感受到这些诗词中一以贯之的作者的不畏艰难、藐视一切困难的伟人气魄。
三、结束语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高中语文教学逐渐产生了一种倾向,即脱离文本,过于追求教材拓展和多元解读,文本意义被削弱,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文本互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从文本出发,以文本为基点,加深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在文本互涉中深度解读,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意义,建构起内在的文本体系,丰富和发展个体内的精神,使高中语文教学回归文本。
【参考文献】
[1] 刘英. 语文课堂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构建[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 (04).
[2] 马宁.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益尝试[J]. 教育教学论坛,2010. (06).
[3] 宁东. 互文性视角之下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J]. 文学教育(上),2010. (01).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