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历史题材 传承中华美德
张艳秀
摘 要:根据《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在高年段的《品德与社会》中安排历史知识的真正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通晓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而是要立足于品德教育,将历史内容的学习作为一个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发挥历史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让儿童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要巧用历史事件,感悟传统文化和道德修养,学习历史名人的道德修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题材;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传承; 美德
中图分类号:G623.15? ? ? ? ? ? ?文獻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4-073-002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是中华文明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中华传统美德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要知道教学历史题材的内容不只是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重要的是透过历史的了解、感悟,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因此,在历史题材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宣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主要目的,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体验历史事件,感悟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一、巧用历史事件,感悟中华美德
编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有不少一部分是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其叙述不同年代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人文精神的,从历史事件中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历史,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事件中,感受历史事件那让人“心跳”的内容,感悟个中的精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如教学《地球上的红飘带》一课,我以视频播放现代歌唱家宋祖英唱的《十送红军》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了解长征路上的艰辛,我通过地图展示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图,让学生勾画红军长征翻过的大山,渡过的主要河流。通过播放《飞夺泸定桥》《过雪山》的电影片段,把学生从视觉上拉进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学生看着看着,有的紧握拳头,咬紧牙,眼里含着泪水……那震撼的场景,动人的画面,无不感动每一位学生。再让学生回忆语文课上学过的关于长征的故事《金色的鱼钩》和《丰碑》,进一步感受长征路上的艰难。然后全班深情朗读毛泽东写的《长征》,红军长征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英勇对敌、勇往直前、坚强不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这些美德都是我们应该传承下去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正是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
又如教学《屈辱的条约》,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条约的内容,体会条约的不平等,清晰地知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当官的为了个人利益卖国求荣,使我们的国家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国土任人宰割。再用多媒体展示当时社会的众生相,体会人民的疾苦,饱受屈辱,明白不抵抗就是受罪,国弱被人欺的道理。不论是当时的爱国志士,还是今天的中国人,民族尊严不可丢。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团结一心,奋起抵抗,决不让国土受到侵犯。不论任何时候,爱国都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历史教材,有效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拼搏进取,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情感。
二、巧用历史人物,提高道德修养
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所创造的,是由人的心血浇铸而成的。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多如繁星的风流人物、民族英雄,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在当代和现代都起到很好的典范作用,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绝佳教材。我们要明白学习历史不等于记住某个历史人物就行了,而是要挖掘历史人物的内涵,特别是给后人留下值得借鉴的精神财富。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利用历史人物进行教学,在探究、讨论和启发下,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操,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利用历史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爱国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正因如此,中华民族从来没被外来民族所征服,传统文化在包容中不断发扬光大。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进程中,英雄人物宛若璀璨的明珠,群星闪耀,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历史人物所蕴含的爱国思想,以此来感染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介绍春秋战国时的楚国贵族“屈原”时,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屈原的故事》,挖掘《史记》中对屈原的介绍,感知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虽遭放逐,依然关心国计民生,当听到楚国国都被秦军攻破,万分悲痛,自投汨罗江而死。体会他忧国忧民、坚持真理的精神;推荐阅读屈原的《离骚》,感悟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再通过介绍端午节的由来,表达后人对他的深切怀念!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屈原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深刻的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对我说,每次吃着粽子就想到他,而他那爱国忧民的美德也在学生心中埋下了根基,爱我们的祖国永远是每个中国人必有的道德修养。
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罪恶的战争》这一课时,讲述民族英雄林则徐在鸦片危害严重的时刻挺身而出,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的危害,坚决主张禁烟,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最能体现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一句话是: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授课中,教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比较,来分析林则徐禁烟的动机。播放《虎门销烟》的纪录短片,感受先辈们面对外国侵略者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利用历史人物进行礼仪教育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很注重尊师重道,仁义礼教,讲求孝道,讲究礼仪的。因此,不少有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如何讲礼节,懂尊重,尽孝道的故事也流传下来了,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历史名人的事跡,有效地渗透礼仪教育。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杰出的智者”这一主题,讲到思想家孔子时,以图片出示万世师表孔子的形象,简介孔子,然后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包括有关孔子的名言、文章宣扬的思想等等,对他有进一步的认识,再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感悟孔子对当时及现在社会的贡献,多媒体展示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所建的孔庙及孔子学院图片,体会其宣扬的思想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体会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感悟其“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通过读语文课上学过的有关《论语》里叙述的名句,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再播放我区从化中学的学子每年祭拜校内的孔庙的片段,感受其深远的影响力,孔子这位大教育家的优秀品质已深深烙在学生的脑海里。同时,让学生情景演示孔孟之礼,切切实实开展礼仪教育,把美德教育落到实处。
3.利用历史人物进行良好品质的熏陶
品德教学只是以内容作为一个桥梁,让学生明白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积极进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健全学生的人格。因此,在历史题材的教学中,我们在解读这些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主人翁的高尚品质,联系自己好好反思,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这课时,引导学生读《精卫填海》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解读,了解精卫和大禹这两个人物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质?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总结出他们都具有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必须传承下去,这也是人走向成功的基石,我们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品质。
总之,在历史题材的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把握好“历史”与道德传承的关系,巧用历史,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的内涵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进而将它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怀,切切实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永庆.中国传统道德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2]黄钊.中国道德文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21
[3]吴春花.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