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在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王相瑞

    摘 要:居家在线学习存在一定的低效问题,文章尝试从在线课程设计的角度探寻问题解决途径。教师在进行在线课程设计时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遵循学生立场、生活视野、故事化表达的理念,可以采用微课程、直播回放课程两种形式,充分考虑学情、共同约定并强调学习规则,特别要注重学习活动设计。文章作者将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运用在混合学习环境下的社团教学中,提出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值得中小学一线教师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在线校本课程开发;中小学;混合学习模式;项目式学习

    一、背景

    2020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1],全国中小学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在线教学活动。然而大多数教师很迷茫:学生家中无新学期的教材,有的学生连电脑也没有,应该教什么?从未进行过在线教与学的师生既紧张又好奇。当教师把线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直接搬到网上,以直播形态为主的在线教学迅速普及。然而,随着在线教学各种低效问题的涌现,我们意识到,在线教育绝不是传统教学内容和管理流程往网络的直接搬迁[2]。我们有必要探索中小学在线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一方面保证特殊时期在线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反思在线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复学返校后将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相融合,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学习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是大势所趋。

    为响应上级“停课不停学”的指示,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召集骨干教师设计开发学科在线直播公开课,以供各科一线教师在线教学参考,降低教师特殊时期突然改变教学常规的焦虑。面对火爆的各种短视频平台,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引领至关重要。在对近几年学生社团课程“校园微视频创作”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经过评审上学期校园微视频大赛学生的参赛作品,对第一手真实的学生微视频作品问题案例的分析,笔者有了重构、补充、完善课程的想法,于是就有了CCtalk平台上在线直播专题课程“手机微视频的前世与今生”的诞生。它面向全区信息技术教师及所有与 CCtalk合作的学校。作为在线教学三个月之久,并且贡献信息技术专题公开课的教师,笔者初步探索了在线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返校后结合线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形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支持混合学习模式的校本课程。

    二、课程开发的理念

    1.学生立场

    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情感需求和认知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换言之,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形式、实施应更契合学情。

    2.生活视野

    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原则,面向大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收集素材,让学生获得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成长。

    3.故事化表达

    从学生兴趣出发,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通过纪实或体验的表达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4.核心素养导向

    核心素养不仅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指学科核心素养。前者是指学生一般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后者是对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与能力。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又具有跨学科性。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校园微视频创作”专题课程从学生生活中流行的手机短視频入手,通过一手真实的学生作品案例赏析,综合运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素材资源展开,体现了学生立场、生活视野、故事化表达,既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又促进了信息意识、技术运用、乐学善学、审美情趣、实践创新能力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在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

    1.完善在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

    “校园微视频创作”课程主要采用两种形式,微课程和直播课程。微课程包含微课视频、微课件、微教案、导学单、学习资源等,用在社团课程中,经过多年实践不断修改完善。居家学习期间,笔者在社团课程基础上,结合时代与技术的不断进步,聚焦手机微视频创作问题,形成了直播回放课程专题“手机微视频的前世与今生”。可见,校本课程是处于动态的变化完善过程中的。

    2.在充分考虑学情的情况下进行在线课程开发与实施

    在线教学初期,有些教师按照教材讲解机器人、VB编程的知识,可有想到春节期间很多学生探访亲友,特别是回老家,哪里有课本,有电脑呢?没有电脑如何操作呢?如果是苹果笔记本又如何安装这些不兼容的软件呢?在线课程开发与实施不能只考虑学科内容,要充分考虑学情,如学生的基础差异和拥有的上课设备区别等。笔者在上课前,先做一个问卷调查,对学生的设备使用情况和知识基础做一个真实的了解。调查显示,39.8%的学生是用一部手机或平板上课,电脑端学生用户占到60.2%,实际上这些用户也同时拥有手机,即手机用户几乎是百分之百;学生知识基础差异较大,调查显示八年级87.32%的学生想尝试微视频创作,但其中有64.08%的学生自觉微视频制作技术欠缺,将“手机”作为重要设备载体考虑进课程开发势在必行。因此笔者在八年级开发了“手机微视频的前世与今生”专题。从学生作品分析来看,学生创作的难点在于选题、拍摄技术,而不是剪辑技术,而且80%的学生都是将手机作为创作工具,这与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手机剪辑软件的便捷性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将新开发的直播课程关注点放在了手机微视频上,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脚本创作、手机拍摄技巧、手机剪辑出彩策略、微视频评价方法,教学难点确定为脚本创作、手机拍摄技巧而不是手机剪辑软件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与之前社团使用的微课程将拍摄和电脑剪辑作为重难点有所区别。两者既有相通的内容,又有各自的特色,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完整、丰富的课程资源。

    3.在线教学需要共同约定并强调学习规则

    约定并强调学习规则,是在线教学的显著特点。在师生时空分离的状态下,因未成年人在学习中自我管理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其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则,规范在线学习行为,特别是要设立奖励机制,让学习者在同伴和榜样的引导下,自主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课前的温馨提示、资源推送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学习物品准备、学习基础准备、奖惩机制等,也可以是课中的任务要求、作业评价标准等,这些规则不仅要明确,还要强调。例如,“你的答案是什么呢?请用键盘在互动区告诉大家”“各小组记分员注意,课堂上老师点名表扬的同学加5分,作业点评优秀加10分,课后汇总小组及个人得分,优胜小组和个人有礼物哟”,等等,这些都是提醒规则的用语。

    另外,教师可以提供学习任务清单,引导学生按照任务清单自我检查。用清单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是不错的方法。

    4.学习活动设计是在线教学设计的关键

    在线学习存在一些局限,例如,习惯在真实班级教室学习的初中生,在线学习会有学习共同体归属感缺失的孤独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弱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坚持完成自主学习;时空分离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学习状态实时监控,教学进度因学生弱反馈而自乱节奏等。笔者认为,在线教育不是传统学校教学内容与流程往网络的直接搬迁,而是优质的教学内容如何更合理地组织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如何有效互动以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因此,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在线学习者学习是解决在线学习问题的关键[3]。

    首先,学习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特别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设计。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从学生立场出发、生活视野出发,学习活动要有趣味性且难度适宜,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注重任务设计和资源设计的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也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支持者、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个学习活动。再者,要注重关键步骤学生的反馈与跟进,充分利用互动面板和电话连线进行反馈跟踪,课后对学生发的私信给予及时回复。另外,教师要控制在线教学时长,关注学生视力健康。在线教学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节省学生网络学习时间实现预期目标才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教师要始终为促进学生认知的提高而努力。

    最后,课程素材资源要丰富多样。本课程从社会热点问题——手机微电影及居家期间人们生活真实境况的宣传片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到微视频的意义和作用,微视频绝不是短视频平台上捧腹大笑、阅后即焚的东西,它是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通过学生一手真实的作品案例赏析引出问题,综合运用图片、文本案例、视频、音频、二维码、量规等多种媒体素材分析问题,举例示范、为学生认知搭建脚手架,突破重难点。与多种素材资源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才具有生命力和趣味性。

    5.混合式学习环境下项目式学习在社团活动中的运用

    经过三个多月的居家在线学习,中小学生对学习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义,也逐渐接受了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混合式学习环境是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环境。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模式主要是指结合移动网络环境以及传统媒体,从真实情境的驱动性问题出发,以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作品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模式。社团的项目式学习设计有六个步骤:确定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总结评价。

    在线课程的丰富和完善是线下项目式学习的基础。第一,确定项目选题。一般会让学生自由组队,成立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任务。项目主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和意义,可由教师提供多个选题供小组自主选择,同时鼓励小组自拟主题。第二,制订计划。该阶段,教师要告知学生最终的成果形式,了解完成项目任务需要用到的工具、素材和技能,各小组提供小组学习计划表、分工合作计划表及项目进度表。第三,活动探究。在这一过程,学生小组要熟练掌握微视频制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查阅在线课程资源,还可以与团队成员、教师、家长等及时沟通,通过多种途径和借助多种工具如钉钉、微信、QQ、电话等进行协作交流,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支架式教学,如提供活动过程记录表、作品评价表、评价反思表,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意义建构,另一方面便于了解学生项目活动过程,并从学生反思评价表中进一步改善课程或教学。课程设计的很多想法都来源于学生的活动过程记录表、评价反思表和问卷调查。第四,作品制作。 在探究的基础上,撰写脚本,选用素材并制作,剪辑完成初稿,团队讨论不断修订完善。第五,在成果展示交流环节,除了展示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PPT、思维导图、音视频等多方位汇报项目过程和项目结果,师生在学生汇报过程中给予综合点评, 明确评价规则。第六,总结评价。既要注重项目过程表现,又要关注汇报演示和作品质量,结合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多种手段并用。项目式学习的总结反思包括个人总结反思、小组总结反思和教师总结反思。特别是在对学生各类评价数据和反思整理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发展与学习成效形成个性化的项目式学习评价结果,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总之,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项目主体,教师是学生项目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四、混合学习模式值得中小学教师尝试和探索

    访谈表明,经过三个多月的线上学习,初中生对线上和线下学习各自的优缺点有了明确认识。特别是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线上学习持大力赞赏态度,在线学习使他们有更多探索的空间,也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而这一点恰恰是班级授课制所欠缺的。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会凸显各种效率低下的问题,更倾向于班级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本身也深切感受到线上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线上和线下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学习将是未来教与学的趋势,值得中小学一线教师去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EB/OL].http://www.centv.cn/p/347619.html,2020-02-12.

    [2][3]余胜泉,王慧敏.如何在疫情等极端环境下更好地组织在线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20(5):6-14.

    课题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微課视频创作策略研究”(Ybzz18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相瑞(1984— ),女,河南平顶山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校本课程开发、微课制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