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心:建设心理教育特色学校

    于书全 刘景钢 何竟轩

    〔关键词〕心理教育;特色;学校管理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确立了建设心理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恪守“以心育心”的教育宗旨,进行心理教育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学校文化三个融合的建设。

    一、心理教育与学校管理融合的建设

    在心理教育与学校管理融合的建设中,学校倡导“高品位心育管理”。“高品位心育管理”抓住三个关键词:走心、入情、合理。

    1.走心:填写《成长的足迹》,让绚烂的生命舞动青春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心育心”的思想,润物无声,进行德育的细化管理,编制了学生日记本《成长的足迹》,引导学生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做到自我觉知、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成长的足迹》包括“今天的收获”“今天的遗憾”“明天的打算”“心情的日志”“同伴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家长眼中的我”“假期备忘录”“我的光辉岁月”等栏目。学生在《成长的足迹》中写下每天的收获和不足。

    2.入情:开展“十星评比”,让德育焕发自信的光彩

    为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的评价导向和育人功能,激励所有学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学校制定了“十星评比”制度。“十星评比”就是学校根据学生多元发展的不同侧面,每月评选出遵规守纪星、助人为乐星、好学上进星、感恩行孝星、本真阳光星、知礼明礼星、节能环保星、谦让豁达星、管理担当星、团结合作星等“十星”。其目的在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引导学生自知、自信;学会自尊、自爱、自律、自强,自新;激励学生向善、向美、向上;激发学生潜能,奠定学生为人处世的基础。

    3.合理:构建管理典章,让制度成为师生乐守善行的文化

    制度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当制度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转化成一种心理习惯时,制度也就凝固成了一种文化。学校秉承“文以化人”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制度文化的建设。学校确立了明确的办学目标——生态十中、博雅十中、人文十中,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心育心、以博启智、以雅塑格,以及“孜孜以求”的学风,“循循善诱”的教风,“心心向荣”的校风,形成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与此同时,学校明确要求进行规章制度的建设,让规范的制度成为师生乐守善行的文化。从宏观的学校发展蓝图到细化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从每个部门的职责到相关工作的要求,从规范的要求到突破的奖励,都让师生有章可依,有章可行。

    二、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建设

    在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建设中,遵循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改革的时代发展要求,学校选择了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特点的“高品质心育课堂”的教育构想。所谓“高品质心育课堂”具有三个鲜明特点: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运用心理教育技术与手段,呈现出高品质课堂的特点,即高尚、本真、丰富、灵动、和谐、创新。

    1.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高品质的心育课堂充分关照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是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让讲堂成为学生快乐求索的学堂。

    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课前不但要备文本教材,变教材为学材,还要备学生“教材”,变教案为学案。强调不放弃每个学生,明确教学各环节重点,进行分层教学。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不作秀,不搞花架子,一切以学生学习的质量、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只看学生是否积极回答了问题,不只看学生是否在合作交流,不只看学生是否大胆展示成果,更要突出学生意识的主体性——是否想学,态度的主体性——是否愿学,思维的主体性——是否真学,行为的主体性——是否能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好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科学思维”的学堂。

    2.以心育心:活化课堂的心育策略

    高品质课堂的根本要求是彰显育人价值,深掘课程文化,遵循教学规律,强化三维目标,活化教学方式,注重生成创新。

    课堂教学中,学校选择了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及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和教育学相关理论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性原则,进行认知智力观、情绪智力观和知识智力观“三观教育”,构建“情知课堂”。

    学校利用积极心理学构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打造积极情绪生态课堂;利用认知心理学指导教学设计,打造知识程序智慧课堂;利用心理学策略营造和谐实效的课堂氛围,打造生态灵动课堂;利用元认知智慧培养学生认知智力观,打造科学有效幸福课堂。

    3.以文化人:彰显课堂的高品质特点

    人文素养、人文情感、人文关怀,具有教化人、启迪人、陶冶人的力量。高品质心育课堂包含了高尚、本真、丰厚、灵动、和谐、创新的基本要素,这六个要素也是高品质心育课堂教学实践的理念追求。

    所谓高尚,是教育立意与育人境界的高尚。这就需要教师以至真至爱的人文情怀,关照课程的文化价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课程所赋予的精神力量和教师给予的尊重、关怀、鼓舞和启迪。这份至真至爱可以在师生身上共同发生作用——学生在爱的呵护下悄悄成长,教师在爱的奉献中默默成长。这份至真至爱要发自内心,现于言表,辅以智慧。

    所谓本真,是教学本质内涵与教学活动机制的本真。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及课程三者交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教师基于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进行过程调控,学生基于课程内容和教师调控进行主动认知,课程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所共同理解并形成文化,作用于师生。这就需要教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科学地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调动认知潜能。

    所谓丰厚,是课程目标、课程资源以及学习过程的丰厚。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要通过对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而达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要发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培育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所谓灵动,是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灵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要经历在一个具体情境下的对学习对象进行“觉悟”与“实践”的过程。为学生所理解的课程知识,不是以一种“冰冷”的“晶体”形态进入学生的头脑,而是让学生通过对结构化的知识进行解构、建构和重构的“火热”处理,最终形成活生生的经验。

    所谓和谐,是“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和谐,是“教”与“学”的和谐。是“问题展开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的相辅相成,是“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的内在统一。学生的“学”是在教师适当和适切的“导”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所谓创新,是教学的“预设性”创新与课堂的“生成性”创新。课程内容往往具有多种表现形态,教学过程往往有多种逻辑路径。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作用,使课堂成为一个不可预测的动态系统,使学生的情绪表现和智慧表达成为超越了教学预设的宝贵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尽力实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和精巧设计,要充分而恰当地呵护和重视课堂上学生智慧与教师智慧以及课程内容之间的碰撞与生成。

    三、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融合的建设

    学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围绕这三个层面,在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融合的建设中,学校着力进行师生幸福工程——怡心工程、强心工程、暖心工程的建设。

    1.怡心工程: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物质文化

    建造校园文化柱。走在校园的环形路上,从刻有“以心育心”的沉积岩出发,一路漫步走过十个套刻的“仁、义、礼、智、信、学、问、思、辨、行”的主题文化柱,直到驻足在“文以化人”的校训大石前,好似在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徜徉了一回,传统文化的厚重气息融合了心育文化的温润灵动,文化石柱的功能被理性地放大。校园文化柱时刻启示十中人要努力践行“文以化人”“博雅十中”“人文十中”的办学理念。

    设置校园文化石。校园文化石像一本厚重的大书,启迪着十中人的心智,陶冶着十中人的情怀,亮点了十中人的德育智慧。十中人撷取其中的一句句启迪人心的文字,汇集师生的诠释与感悟,结集成《精美的石头会歌唱》。它是具有“心文化”特点的德育课程之一,体现了学校丰厚的文化德育内涵。

    建设柿子园。广阔的柿子园是十中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给人以无尽的温暖,尽显“生态十中”之办学理念。

    建设银杏林“心路”。学校依托校园银杏林,在林间设计心形环路,其间镶嵌北斗七星图案,为普通的林中小路增添了文化元素,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心路”暗含北斗七星形状,寓意无论是修身立德还是学习知识都应该体察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之道,坚守住人性中最伟大的爱,以心育心,教学相长。

    设置文化长廊。学校在柿园里建设了文化长廊,藤蔓植物攀援其上,教师寄语印刻其中。步步有景,景景寓情,引领师生“崇真向善尚美”的校园文化时尚。

    建设班级设计文化。学校定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使每个班级文化主题突出,文化氛围浓厚。教室布置高雅得体,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增添了很多乐趣,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有积极的影响。

    2.强心工程:建设充满负责精神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能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框架。学校心理教育中心在校长室直接领导下,协助校长室制定心理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规划方案;按照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制定心理教育中心工作计划;协助班级心灵导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开展各项心理教育工作;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跟踪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教师、行政人员及家长提供专业化辅导服务;开展好个体、团体、集体等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做好心理教育科研、培训、成长等工作;全面指导与监督学校心理教育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学校文化三个融合的工作。

    3.暖心工程:经营充满人文情怀的精神文化

    为了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学校十分注重师生的暖心工程建设。学校不仅向师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更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能力。

    阳光德育。学校确立了“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的德育工作理念,把德育活动作为“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富于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比如,“十星评比”、大课间操、大自然操、国旗下讲话、心育主题班会、晨钟之声、班班有歌声,以及各种社团活动等,为学生创设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环境。

    柿子文化节。十中巧妙运用“柿子园”这一自然载体,开展书画展、摄影展、采摘活动等,内化“生态十中”文化意蕴。金秋十月,在十中的柿子园里,到处是师生忙碌地采摘柿子的身影。通过柿子文化节系列活动,十中将枝繁叶茂的自然景观化为化育师生的人文环境。

    学法指导。学校在每个学段都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对高一学生,进行初升高衔接的学法指导;对高二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学法指导;对高三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学法指导和高考冲刺学法指导。除阶段性学法指导之外,学校还会在每学期针对每个学科开展一次集中的学法指导。

    经典悦读。为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精神内涵,正确引领学生的人生之路,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学校制定了优秀文化经典悦读方案,为生态十中、博雅十中、人文十中的办学理念的落实夯实了基础、拓宽了途径。

    教师健康活动中心。关注教师身体健康。建设教师活动中心,为教师配备各种健身器材,组织教师参加篮球赛、乒乓球赛、教师趣味赛、教职工文艺表演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打造健康体魄。

    精美食宿。学校高度重视食堂建设,不但要让学生吃得饱,还要让学生吃得好。同时,加强宿舍的管理力度,聘请宿舍管理团队,提高宿舍管理水平,保证学生的休息质量。

    注:本文借鉴了李铁安博士关于高品质课堂的论述。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大连,1166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黄才玲 终校/马茜元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