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全民数字化学习新视角:提升舒适度
【摘 要】推进全民数字化学习是社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尽管经过多年的实践,终因服务数字化学习的手段和措施不到位而使得受众不多、热情不高,面临严重下滑的趋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办学部门多管齐下,从拓展的理念入手,从优化的路径切入,从提升数字化学习的舒适度开始,来重新激活和唤醒市民参与数字化学习的意识,保证数字化学习稳步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现状态势;舒适度调整;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7000506
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发展十分惊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农村网民1.91亿,手机网民规模6.56亿,人均周上网时间26.5小时……一系列数据,从不同侧面透视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新动向。[1]在如此“网潮汹涌”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数字化学习舒适度,以拓展数字化学习全民化,应作为我们各级社区教育工作者不二的选择。
一、数字化学习舒适度不够之基本现状
全面推进数字化学习,各地已经花了大量财力、物力、精力,大至国家层面,小到地方街道,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效,涌现了可复制、可参考、可推广的成功案例。但综观推进的力度,所取得的效度,总体呈现“不长、不广、不力”的状态。“不长”是指数字化学习热闹一阵子之后,冷冷清清,上网学习瘳瘳无几,大多成了装点门面的“花瓶”与“摆设”,有摆“花架子”的倾向;“不广”指参与数字化学习的对象仅局限于少数人群,主要集中在年青一代,而不少中老年人很少涉足,这背离了推进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基本目标: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全面学习;“不力”是指参与数字化学习的人群“回头客”较少,原因是吸引力不大,学习成效不明显。“不长、不广、不力”之现状,让推进全民数字化学习的组织者、建设者、服务者十分无奈、无为和无趣,有“英雄无用之地”之感觉,不仅浪费了钱财,而且浪费了精力。[2]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数字化学习舒适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网络体系不全
推进数字化学习需要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满足多元化学习需要的多样化资源,而根本点在于要有人去推动、有人去引导。这就需要构建像银行那样的组织运行体系:有总行、有分行、有支行、有储蓄所,而且分布要“网格化”。如果推进全民数字化学习也有这样的体系,就能方便学习者自由进出,随时询问,展开个性化“就诊”,及时化解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困惑和疑问,让学习者学得舒心、放心、顺心。只有注重网络体系建设,才能保证数字化学习人丁兴旺,持续永恒,凝聚更多的人气。不过基于对各地的了解,尽管有服务数字化学习的网络体系,但基本呈现“出勤不出力”,徒有形式,毫无作为,等同于虚设。
(二)信息技术优化不畅
目前,全国各地推行数字化学习大多没有考虑移动图书馆随身学习、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微信公众号推送学习、直播课堂互动学习等,基本上停留在PC机上操作,所以很难满足学习者自由浏览和“碎片化学习”。[3]由于不少地方在这一智能化处理上落后互联网时代,这就导致了数字化学习“半路夭折”、“门庭冷落”。同时,数字化学习是新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面授教学相比,缺少体验式、实景感,彼此互动也很少,学习者容易犯困、犯累,兴趣往往提增不上来。假如开通网上双向视频的直播学习、推进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构筑具有品质、品位的课堂情景、体验性学习,就能克服网络化学习带来的“孤独”与“寂寞”,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提升他们的学习驱动力。
(三)数字化学习管理不善
学习有内外两个动力。内动力是学习者自身的需求与自身的兴趣,这是永恒的学习动力;外动力是表扬激励之后的成就感、归属感催化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而事實上,由于数字化学习处于导学者与学习者准分离状态,如何调动学习者的热情,如何正确引导系统化学习等方面呈现无序、无为、无奈的状态,基本上是顺其自然、顺水推舟。所以强化有效引导,如设立“市民学分银行”、构建“积分商城”、公示“学习之星”、推行“在线智能化表扬”等手段都是我们推进市民数字化学习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只有多维度、多样化激励民众数字化学习,才能更好地释放推进终身学习服务机构的投射力。
二、提升全民数字化学习舒适度之基本理念 基于全民参与数字化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作为服务于全民数字化学习的单位和组织,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重新定位拓展的路径和方法、手段和模式,做到理念先行,践行为本,努力提升民众参与数字化学习的舒适度,以提高参与度。
(一)以需求为导向
以需求为导向,其关键是吻合市民参与数字化学习的需要。“需有所学、学有所教、教有所获、获有所用”是鼓励学习者参与自主学习的基本路径。如果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为,就能极大地调动学习者参与数字化学习的热情与激情。学习需求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个体自身发展而催生的需求,他们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立足于市场经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满足自己晋爵加薪的品位需要,就会自加压力,负重奋进,自觉参与数字化自我学习;另一类是社会发展需要催生的全面性学习需求,如建设和谐社区、推动政府实施工程、强化安全生产等。无论个体需求还是社会需求,只要有需求,我们就要尽心尽力满足他们。只要有满足他们需求的良好条件和服务环境,就有数字化学习的“市场”,就能更好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推动不同人群参与多样化学习。
(二)以兴趣为动力
以兴趣为动力,其归宿是促进市民参与数字化学习的可持续性。数字化学习一要有平台,二要有资源。一旦有了平台和可供自主选择的资源后,提升学习成效的动力在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保持持久动力的核心要素。激活这一核心要素,如果站在我们主导者的角度来看,设置一些增强他们兴趣的学习模块,就能激发他们参与数字化学习的热情。基于学习者认知发展理论,我们建设的资源不仅要吻合他们的感知觉,还要从课程结构的优化上吸引他们,提升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有一颗克服惰性的良好状态,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以引发共振,确保他们可持续性参与数字化学习。
(三)以认行为基础
以认行为基础,其重点是优化市民对数字化学习的态度。认行是践行的先导,践行是认行的结果。学习者只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会真心学习、潜心学习。推进数字化学习,无非是给学习者在学习方式上有个另类选择,为他们提供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吻合的、更为流畅更为便捷的“虚拟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习者自己。若是自己失去了崇尚求进的勇气和意志,学习的持久力只能昙花一现,不会长久。基于学习这一关键性要素,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氛围至关重要。首先,各地要以法规的形式,把数字化学习纳入到其中,并且对各部门推进量化考核,让组织者宣传、发动全民参与数字化学习作为自己政绩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宁波市出台的《全民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从搭建市民“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把各类学习纳入到这个制度框架之中,实现了对终身学习的有效管控。其次,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强化对数字化学习热情的激发,比如慈溪市学习型家庭评比中,把参与数字化学习的网上注册、学习时限、学习成效等纳入其中,一方面提升了他们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强化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另外,推进全民数字化学习还需要全社会联合行动,构建广泛的合作联盟,通过“小手牵大手”,开展数字化学习入门培训等手段和方式,来全力促进学习者操纵数字化学习的技能和水平,以跨越数字化学习“鸿沟”,推动数字化学习“得心应手”,人人都“会”。
(四)以激励为抓手
以激励为抓手,其核心是推进市民可控性学习的学分管理。学习分线上线下,但均要达到OK状态,形成“O2O”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对各类学习,包括数字化学习,都能实现学分的积累、认证与转换。一旦全社会达成共识,能保证学分的互通与互认,这对推动全民数字化学习的意义十分突出。也就是说,通过网上学习,不仅能记录学习的内容与时长,而且通过课程的网上考试,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当学分达到办学部门规定的学分标准时,可以获得相关文凭或证书。这无疑给学习者成长、成才带来激励效应。激励的最大效应是促进学习者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并集结分散在各处的学习者齐聚网上,把数字化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予以固化和深化。
三、提升全民数字化学习舒适度之基本路径 基于目前数字化学习的现状,调整完善推进的路径方法势在必行。如何调整完善,要基于学习者的学情和实情;要把握全面推进的态势和趋势;要落实“事在人为”的力度和角度,来提升全民数字化学习的舒适度,以提高认可度。
(一)要切合学情和实情,筑牢底座,夯实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学习路径的拓展,民众对学习的综合需求及对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选择发生了较大改变。吻合其内心变化、满足其内心期望,是推进当代数字化学习变革的重要内核和努力方向。
1学习形态多样化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日渐融合,传统教育模式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诸多具有现代学习理念和学习风格特征的学习形态,对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促进学习者认知发展、推动学习者知识技能及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面对学习形态多样化发展趋势,推进数字化学习、改进数字化学习方式已成为新形势下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必然选择。
2学习对象多元化
当今社会,“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无论婴幼儿、青少年,还是青壮年、老年人,都在寻求適合自己需要的多样化学习项目。打造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相关人群的学习项目及学习资源已是各级各类办学部门需要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目标,而建设满足民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项目及多重学习资源是推进数字化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4]
3学习认知个性化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即使同一人群中的每一个人也有不同的认知风格与认知偏好,所以把握个性化学习风格是提升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成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数字化学习是基于网络化学习为主导的教育种类,如果要提升数字化学习成效,需采用高效学习心理机制,提供数字化教学切合性资源,使之所提供的学习课件、所构建的学习课堂符合学习者个性化认知风格。[5]
4学习服务智能化
学习是艰辛的脑力劳动,需要有持续的外力予以支撑。支撑力主要来自学习者的动机,但动机会随着学习内容所展现的形式和情状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假如学习者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就有成就感、归属感,就会巩固学习动机,萌发新的学习动力;假如学习者面对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所呈现的形式感到生动形象、风趣幽默,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潜意识里就会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就会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并持续激励自己参与数字化学习。反之,则不然。依据这一学习动力理论,提供智能化、数字化激励模式是集聚和提升学习者学习支撑力的核心构件之一。
(二)要适合态势和趋势,充实底气,满足需求
要持续推进数字化学习,吻合学习者需求是根本。这一根本之道在于全面奉行三大原则:与时俱行、与时俱进、与时俱新。“与时俱行”要做到千方百计促进市民养成参与数字化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之把数字化学习当成自己工作生活的主导方式而予以持续。“与时俱进”要做到不断提升各种技术服务水平,始终保持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同步,以适应数字化学习多样化的需求。“与时俱新”要做到用新视角、新观念、新资源积极应对学习者参与远程学习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想法、新愿景,以保证远程学习的新项目、新体系、新手法符合市民自主学习的新期待。[6]基于以上三大原则,慈溪市在全面推进数字化学习上,充分把握了“四大”优化:
1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力度
慈溪市为了保证社区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得以固化、深化,优化了以慈溪市社区学院为龙头的组织体系,提升了服务全民数字化学习的支持力度。在优化这一环节上,慈溪市统筹了19个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297个村委会和68个社区,使各项推进工作呈现“纲举目张、一呼百应”的局面,使办学的战斗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最大限度调动市民参与全民数字化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服务半径,慈溪市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家庭学习点”,营造了“零距离”的学习共同体,被中国成协评为“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慈溪市“家庭学习点”是在市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遴选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家庭而进行网格化布局的数字化学习基地。目前共有各类“家庭学习点”1 078个,面积28 598平方米,电脑3 375台,书籍128 850册,报刊杂志20 833份,多渠道经费投入147.63万元。据统计,2014年开展数字化戏曲、养生、致富经验交流等各类学习活动达43 059次,惠及群众近37.3万人次。
为了深化组织体系,慈溪市社区学院发起并成立了“慈溪市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能力促进会”。该促进会的宗旨是团结带领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展开学习型社区数字化学习能力的研究,开展学习型社区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训,统筹学习型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服务学习型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广泛开展。目前共有44家理事单位,153名理事会员。
2优化服务平台,完善服务项目
2015年,慈溪市对原有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新增了互动视频课堂、电子图书馆、手机移动学习、在线考试、积分兑换商城、虚拟数字化社区、基于问题式学习等项目,使慈溪市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多维度学习的需要,进一步吸引了市民的参与。同时,慈溪市还依据终身教育的特性,对多层次、多种类、多样化的学习成果进行了互通实验,现已基本实现正式非正式、正规非正规的各类学习成果的学分认定,基本做到了有组织的各类学习信息的储存、学习成果的认证、学习积分的兑换、学习信息的统计。目前,慈溪市纳入学分银行管理的个人用户有28.45万人,占比达全市常住人口的27.4%。其中,已有26.34万用户积累了自己的学分、积分。特别是推行“线下”刷卡学习,实现了多层次、多种类、多样化的各类学习数字化积累与转换,这为在全国层面上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认定、互通奠定了基础。
3优化服务载体,打造服务品牌
目前,慈溪市服务于各行各业推进教育培训在线考试、网络化专题培训、数字化实时评估等三个“载体”与社会接轨,呈现了较强的社会普惠性。
(1)课程考试在线化。该载体的作用在于学习者通过自主化课程学习之后,对自己学习成效进行客观评价。目前有该功能载体的综合性网站不多。同时,该载体的设置,又可服务于社会上的各部门、各机构,比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后进行在线考试,生产安全知识培训后进行上岗证考试等等,并且作为颁证、复审的重要依据。另外,在线考试也为全社会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提供通道,比如慈溪市组织的“慈孝文化知识竞赛”、“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知识竞赛”等网络化活动,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2)专题培训网络化。目前,慈溪市数字化服务平台上,有各类专题培训通道。该载体的价值在于为各线各部门教育培训机构量体裁衣、量身打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便捷性。推进该专题性培训,能进一步扩大数字化、网络化的学习群体,打造受市民欢迎的“虚拟课堂”,以实现专题培训网络化。
(3)考核评估数字化。面向全社会的终身教育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各办学部门可谓挖空心思、削尖脑袋在大力推进。如何评价他们的培训总量,一般依据各部门的自我汇总数据,但究其数据的真实性,实在很难“恭维”,参杂着不少“水分”,有造假的嫌疑。实现“线上学习”的智能化记录和“线下”POS机刷卡的学习记录,因此各地各部门的培训便实现了“有据可查”,真实性更强,特别是教育部门的相关考核评估,有了第一手翔实的数据,使“有水分”的培训数据“无处藏匿”,实现了对终身教育的有效监管。
(三)优化服务标准,提增服务效度
教育是服务,服务必须规范。规范的价值在于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规范,要确立“四个一”服务标准,使团队内的每位成员牢固树立以学习者为上帝的理念,遵循“有求必应”的行为准则,以保证服务优质,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四个一”是平台建设一站式、培训学习一卡通、体系建设一体化、督导督学一并式。
平台建设“一站式”是指所打造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基本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基本实现对学习者多层多级管理。依据这一标准化定位,慈溪市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习平台与管理平台的高度融合、学习过程的实时记载,实现网络学习与学习记录的同步,便于学习者随时观照。培训学习“一卡通”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实名注册的学习者参与各种学习的信息予以量化认定的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能实现“线上线下”多种类学习予以智能化认定,以保证可控性学习数字化管理全覆盖。体系构建“一体化”是指把促进全民数字化学习的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各类办学机构、社会团体或政府部门打造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以增强“多位一体,多力聚合”的数字化学习体系的服务投射力。督导督学“一并式”是指有效管控学习主体与管理主体的一种运行模式,它能确保学习过程质量的到位和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的到家,为数字化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落实保障机制。
(四)要把握力度和角度,守住底线,主动培育
杨万里有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的别样红、莲叶的无穷碧靠的是天上的太阳、地下的水土所提供的养分。关联到实际的做法,在推进数字化学习管理上,同样要靠“天上的太阳”——“线上”和“地上的水土”——“线下”的“滋养”。数字化是高技术,需要“在线”运行,所以慈溪市在建设以市民学分银行为核心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中高度重视了“线上”,但面对社区学习者工作、生活的实际,没有放弃“线下”,做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
要让市民“上線”,必须放下了身段“下线”,全力做好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切实为社区成员服务,教会他们如何参与数字化学习,把他们真正“扶上线”。为了增强我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确保有效做好数字化学习的技能辅导、资源建设、网上咨询、交互学习、心理引导等促进数字化学习的各项工作,系统展开了促进数字化学习相关理论与实践培训,为有效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時,慈溪市在推进市民数字化学习的进程中,还考虑了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市民广泛参与的热情。因为学习不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人毕竟会有惰性,有时会恶性膨胀,产生一种厌学心理。如何有效改变其“本我”的特性,呈现出“超我”的自主性,这需要有一定力度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所以,慈溪市通过服务器自动记录学习积分、自动排定积分名次、实时兑换积分奖励,每年评比200名“学习名星”等手段,来强化市民线上线下的学习,提升自我学习力。
四、提升全民数字化学习舒适度之基本策略 提升全民数字化学习舒适度的基本策略是“顺大势、行大道、谋大略”,使民众“人人拥有数字化学习的学分,时时感受数字化学习的氛围,处处接受数字化学习的服务”。
(一)顺大势,找准一个着力点
数字化学习是当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不断拓展与不断扩大的一个学习方式,这是时代发展必然的产物。顺应这个大势,关键需要张力、应力与压力。张力就是民众的自觉参与力;应力是组织者的推动力;压力是对数字化学习的外控力。“三力”汇聚融合,构成强大的合力。凝聚这个合力的着力点是要解决好如何让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办学单位促动这一实质性问题得以落实。
政府推动,着力点在于构建一个指导委员会,出台推动的文件和要求,保证各线各部门推进数字化全民学习行有导向、行有路径、行有举措、行有目标。如慈溪市市委办公室和市府办公室合发的《关于推进慈溪市全民数字化学习的若干意见》,从办学基地建设、组织体系构建、管理队伍配备、活动经费落实等诸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市民广泛参与数字化学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部门联动,着力点在于推送数字化专题培训,以调整专项培训的路径,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使之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化学习来扩大培训总量。如为慈溪市质监局个性化定制的“安全生产培训”项目,受众达十万之多,通过网上数字化学习,达到了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和巩固安全生产知识的目的,倍受企业欢迎。
办学单位促动,着力点在于解决数字化学习“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建设方便市民数字化学习的近距离学习圈。目前,在慈溪市家庭学习网吧遍布各镇街道,形成了“网格化”的状态,打造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共同体,拓宽了市民学习空间。
(二)行大道,找准一个切入点
行大道就是解决全民数字化学习所要落实的“三气”问题: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接地气就是要走群众路线,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基层社区、村委,通过组建服务数字化学习的志愿者队伍,全程为民众数字化学习服务,解决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技术问题、注册问题、学分问题、发证问题等,让学习者满意数字化学习的相关服务;聚人气就是要把数字化学习项目设计好,做到分类分层、相互衔接,实现既可浏览、又可深究,使数字化学习实际、实用,真正体现实效性,以吸引人、影响人,不断凝聚参与者的人气;扬正气就是以“示范引领、分层管理”为原则,利用和发挥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把各类“学习名星”的高品质、高品位的数字化学习典型展示给全社会,让民众真正喜欢和青睐数字化学习,推动数字化学习向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三)谋大略,找准一个落脚点
谋大略就是依据区域实际、文化特色、人员性质、个人素养等因素综合考虑数字化学习全民推进的战略和战术,做到定目标、定方向、定任务,有的放矢。如借行政之力,出击大型企业,培育数字化学习大户,实现“借箭出鞘”;又如凭推动者良好的人脉关系,走巷串户进家庭,推进“家庭数字化学习”,来扶持“散户”,实现“借腹生子”;再如与中小学联姻,推行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国学文化数字行”活动,来拓展“专业户”,实现“借船出海”。这些都是目标引领下的落脚点。我们如果胸怀谋略,再加上巧妙的战术,如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推行智能手机学习等,推行数字化学习便会“水到渠成”、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实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7]
综观全民数字化学习现状,探究推进全民数字化学习路径,深化推进全民数字化学习的方法,是各办学部门致力于服务政治生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民生的重头戏之一,其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我们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和主动进取,并要努力克服因机制、体制不畅而导致的诸多困惑,以更好的新常态全心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基釵,高亢,刘硕.网民人数首超7亿日均上网3.8小时[N].宁波日报,20160804.
[2]陈海强.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0(34):34—38.
[3]方海光,刘泮,黄荣怀.面向电子书的移动学习系统环境应用及趋势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18—22.
[4]郭文波.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及趋势[J].软件导刊,2015(4):64—65.
[5]张筱兰,李捷.运用高效学习的心理机制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J].中国电化教育,2007(8):61—64.
[6]缪秋菊.浅谈数字化学习的体系架构[J].职教论坛,2010(14):54—58.
[7]刘雪雪.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创设的职教数字化资源建设实践[J].江苏教育,2013(9):52—54.
【Abstract】The situa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among the masses seems discouraging nowadays due to the ineffectiveness of service. In spite of the practice for many years, the insufficient methods and measures made the effect decreasing. This article addresses what we can do to transform the current situation by taking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action. In order to motivate and increase the awareness among the masse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digital learning, we should follow these three aspects. First of all, we should extend the vision of the public regarding digital learning. Secondly, optimize the conventional routin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ly, elevate the degree of comfortability in digital learning. These propose are believed to be able to ensur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earning and the continuing enthusiasm of various learners about digital learning.
【Key words】digital learning; current situation; adaptation of comfortability; path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