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走好“六步” 准确把握情感

    李 颖

    【摘 要】本文针对部分学生做诗歌鉴赏题时毫无章法的现象,通过对近三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的认真分析,提出要从诗题、作者、注释、关键句、意象、重点字词等六个方面去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见解,并以近几年各地高考题为例,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诗歌鉴赏题似乎都是一个难点。的确,古诗鉴赏属于文学鉴赏部分,能力层级为E,对于学生,尤其是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给他们一个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要想得到高分,是比较困难的。经过这些年不断地积累和摸索,我逐步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实用的做题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我把这套做题方法命名为“诗歌鉴赏的六步法”。

    第一步:品读诗题

    有些学生习惯于一拿到试题,马上就“进入正题”——直接看诗句内容,而忽略了诗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即诗题。其实仔细品读诗题,我们可以粗略的了解以下信息。

    1.诗歌的类型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切入点。出于鉴赏的实际需要,我们一般根据内容可将诗歌分为: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等。而这些诗歌类别,常常可以通过诗题分辨出来。如07年广东卷的《溪亭》、安徽卷的《醉落魄·咏鹰》、山东卷的《出关》、湖北卷的《华清宫》等,从诗题就能了解它们的类别,这对进一步鉴赏能起到提示作用。

    2.诗歌描写的内容

    有一些诗歌描写的景象、画面、人物、事件等,在诗题中有清楚的表现。仔细阅读诗题,能有助于学生快速而准确地弄清诗歌内容。如02年全国卷的《春夜洛城闻笛》,将诗歌描写的时间、地点、事件,都交代得非常清楚。06年四川卷的《夜归》明确交待了时间和事件。还有07年辽宁卷的《秋夜独坐》、《夜深》,全国卷的《新晴野望》等。

    3.诗人的情感

    在一些诗题中,作者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如07重庆卷的《惜牡丹花》,一个惜字,将作者的情感表露无遗。如王维的《新晴野望》。05年全国卷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寒冷的冬夜思念家人,诗人的心情肯定带着伤感和孤寂。

    总之,题目是诗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把仔细揣摩题目意思作为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样,对于我们准确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总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氛围,都能起到提示作用。

    第二步: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对于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的。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位诗人的作品,必然或是带有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点,或是体现出他特殊的生活经历及感悟,或是显露出他独特的性格特点,或是表达了他与众不同的信仰、追求及思维方式。

    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飘逸潇洒、狂放不羁,一个忧郁孤僻、深沉拘谨。同生活在唐朝,但因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因此一个的青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国家繁荣、社会稳定;而另一个的青年时代则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家由盛而衰、战乱连连。同是四海为家,可一个是仗剑天涯、云游四方,虽有怀才不遇的怨忿,却也有歌有酒,不失一份潇洒。而另一个却是无家可归、四处流浪,茅屋为秋风所破,老病仅有一叶孤舟,可悲可叹,满眼凄然。两人不同的经历和性格,决定了两人不同的价值观。

    总之,教师在讲课时多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所处年代、环境,及其思想特点等,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积累相关信息,加深对诗人的了解,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步:细看注释

    一些出题人在诗歌的后面附有注释。不少学生认为,这些注释是无关紧要的,或是一扫而过,或是根本不看。殊不知这种习惯,可能使他漏掉了非常重要的解题突破点。在我看来,诗歌注释主要传达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交待诗歌的写作背景,二是对诗中的重要字词进行解释。

    注释对诗歌写作背景的交待,分为两种,一是历史时代背景,二是写作环境背景。这种类型的注释有很多,如07年宁夏卷的《小斋即事》,作者刘一止,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熟悉,于是诗后有注释——“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这一注释不但交待了时代背景,更将诗人的思想个性交代清楚,对于理解此诗情感,起到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同类的还有福建卷的《武夷山中》,注释中不仅介绍了作者谢枋得的生平事迹,同时还有注释——“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将诗人的写作背景交待清楚,诗人情感已是呼之欲出。还有江西卷的《金陵晚望》、《金陵图》比较鉴赏,注释中交代两首诗的作者均为晚唐诗人,那么稍有历史知识的学生就不难想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起“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这个问题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还有一些注释,是对诗中某些字词进行解释的,这样的注释也很重要。如07年北京卷的《芣苢》,诗后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这一注释对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有重要作用的,回答起第三问:“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也就容易得多了。再比如重庆卷的《海棠》,诗后注释“崇光:美艳的光彩。”很容易就让人感受到诗人面对海棠花盛开时的喜悦之情。

    总之,细读注释,往往可以找到解题的钥匙。

    第四步:搜寻句子

    做完前面的三步,我们对诗歌的内容、情感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要想真正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还要认真分析诗句。从什么样的诗句着手,才能最快速准确地感知诗人情感呢?我认为,我们首先需要搜寻的,就是诗人直抒胸臆的句子,这样的句子,最直接的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如果找到,稍加分析,就不会出错。

    例如05年北京卷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诗中有“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的句子,学生若能迅速找到并且加以分析,不难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又如06年福建卷的《端居》,诗中有“雨中寥落月中愁”的句子,诗歌寂寥清冷的氛围,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都在“寥落”和“愁”字中表露无遗。

    第五步:分析意象

    不是每一首诗都有给予我们信息的题目,有的甚至只有词牌曲牌名;不是每一位作者我们都了解;不是每一首诗的后面都附有能给我们带来提示的注释;更不是每一首诗都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但是每一首诗都有蕴含着作者情感的意象。因此,找出诗中关键的意象,能够让学生准确而深刻的感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明确意象的概念,学生才能分清意象和普通景象的区别,避免干扰,准确把握。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了解和积累一些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涵义。如:月亮代表思乡;柳代表惜别;梅、菊寓意坚强与坚贞;梧桐、杜鹃暗示凄凉伤感;孤雁象征孤苦漂泊,冰雪表示纯洁美好……弄清这些,有助于学生便捷而准确地把握诗歌情感。

    意象的涵义虽然有一定的固定性,但是,更带有诗人独特的感受。比如柳,大多数情况下寓意离别,带有淡淡的伤感和忧伤。可是也有诗人对它迎风乱舞的样子看不顺眼,于是有“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可见,要准确把握意象所传递出的情感信息,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体味诗人想要借此意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六步:深味词意

    古代诗人多是炼字的高手,能流传至今的作品,即使谈不上是字字珠玑,其中也往往有些特别传神的字词,这些字词有时候正是我们打开解题之门的钥匙。因此,引导学生找出诗中凝聚诗人情感的字词,是把握诗歌情感的关键。如07年全国卷1和陕西卷都考到苏轼的《超然台》,诗中“烟雨暗千家”一句的“暗”字,将诗人那种难以排遣的伤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而全国卷2的《新晴野望》,一“新”、一“旷”、一“明”、一“碧”,让读者似乎已能闻到那清新的空气,感受到那灿烂的阳光。还有06年辽宁卷的《东坡》,起句就是“雨洗东坡月色清”。一个“洗”字,一个“清”字,清明幽静的气氛扑面而来,诗人明澈的心境跃然纸上。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在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总之,要想学生能够读懂诗歌含义,准确把握诗人情感,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引导他们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分析、感知、体会、研究,使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李颖,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