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途径探析
彭勇
【摘? 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应用意识的培养,教会学生应用在课堂上学会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平日的常态课程,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一是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应用性;二是教学内容体现生活性;三是课程体现整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整合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随后发布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小学数学课程而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数学应用意识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的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可见,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一方面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并主动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懂得,数学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我认为应该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体现应用性
小学数学包含统计初步知识、应用题等诸多知识点,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小学生普遍有数目不少的压岁钱。而小学六年级会学到“利息”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存款利息,就能够帮助他们合理使用自己的压岁钱。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利用“压岁钱”这个话题创设情境;然后联系实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到银行存钱作为教学内容;用合理的金额设计练习题;最后到银行存压岁钱。这样,学生就会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从而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体现生活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蕴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亲切。
例如,很多小學生在周末和寒暑假都会使用智能手机来玩游戏。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统计的初步知识,如果结合统计图的用法来比较手机收费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练使用计算器,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
三、课程体现整合性
小学数学还可以与其他课程整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不仅是在数学领域运用,而且在其他领域也会涉及。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但这绝非一日之功,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和生活中蕴含数学应用意识的因素,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顾振国.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20(19):68-69.
[2] 聂剑兰. 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J]. 江西教育,2019(18):67.
(责任编辑:彭一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