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文”教学活动方略

    【摘 要】“小作文”活动不仅是一种作文教学活动还是一种学习方式,使“大作文”变为可操作的现实并建构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关键词】“小作文”教学;学习方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在本人《作文活动与学习方式的连体关系》中,曾提出“大作文”教学的观念:凡是以语言为载体和工具使思维外化的过程或结果,均是作文。人的语言能力随着认知结构和语言交往层次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训练而获得,“大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基本能力的生长和发展。“大作文”教学观反对“为作文而作文”,主张“学习通过作文”“作文通过做人”,突破“作文”的门户限制和思想惯性,使作文活动与其他学科融合渗透,学习过程与作文目的有机统一,从而使作文活动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完成人的和谐发展:做人(立德)、做事(立业)、作文(立言)。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建构“大作文”理念,消除学生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和恐惧心理,恢复作文活动的自然状态,形成良好的作文学习心理。第二,分解作文能力点,以“大”观念指导“小”活动,坚持把作文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穿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语言能力,使“大作文”变成可操作的现实。

    一、“小作文”的本质特征

    第一,是一种时时、处处进行的作文活动。它是显性作文和隐性作文的统一,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的统一,限制作文与随条件作文的统一,整篇作文和片断作文的统一。如课堂笔记、读书笔记、课堂作业、提纲、感想、随笔、日记、书信乃至周记、作文、论文,也可以是讲故事、读文章、猜谜语、对对联、演讲、表演、讨论、辩论、讲评、课堂发言、造句仿句、课后总结等等。总之,凡是思维的语词符号化的结果,显示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在“小作文”活动的范畴。它把过去令学生生畏生厌的写作活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有意为随意”,对学生作文所需的知识、智能、非智力的习惯进行全面训练,从而形成思维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其最大价值是使作文活动与人的学习活动甚至人的存在过程同时发生,并贯穿在整个生活学习的听、说、读、写、思过程中,使个体人时时、处处都处在一种学习与创造的现时氛围之中,而没有刻意为文、闭门苦思的痛苦与艰涩,使学生由怕写、厌写、不会写到乐意写、习惯写、善于写,作文能力自然随着智能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第二,“小文作”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小作文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习的本质特征,即布鲁纳发现式学习和布卢姆掌握式学习。“小作文”活动的学习方式就是处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发现的热情、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智力活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此看来,无论是作为一种作文活动,还是一种学习方式,“小作文”的都是通过训练思维和表达来构建学生完善的心理结构包括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非智力结构,从做人、立言的高度来调控作文活动和学习过程。其最大价值在于改变被动等待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消极心理定势,建构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勤于交流、勇于表达的积极心理结构和学习定势。“学习定势的实验研究指出,人们不但能学到特定的东西,而且在这样做的同时,还能学会如何学习。”①积极定势完全建立在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在于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的训练养成,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不仅具有即时的作用,更具有人生全程性的意义。

    二、“小作文”的操作:学习过程与作文活动连体

    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②“小作文”活动必须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学习过程及人的成长过程相始终。

    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建构学生完善的心理结构和积极的学习定势放在首位,具体表现为知识分流、循考得到,形成个性化的口头或书面信息;一部分知识由小组讨论探究、交流碰撞得到,形成生动深入的书面信息;一部分知识由师生多边互动、质疑解疑得到,形成系统准确的知识结构。其次是知识的转化,分为三个方面:认知向元认知的转化,不仅知道学习目标任务是什么,而且知道怎样学习,为什么学习;陈述性向程序性的转化,不仅学会零碎的知识点,而且学会分析推理、总结归纳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操作性向结构性的转化,不仅熟练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方向、学习行为,具有相当的自我教育能力,而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内化和外化能力。最后是知识的迁移,实现智能的转换和发展,使人的潜在能力不断转化为现实能力,知识转化为人的本质力量。迁移的方向有三:一是立德,学会做人,达成德育目标;二是立业,学会做事,达成能力目标;三是立言,学会作文,创造精神产品。

    “三三模式”体现着听说读写思的紧密相关,强化了五个“动”:心动(思考探究)、眼动(阅读发现)、口动(讨论对话)、耳动(接收处理)、手法(整理规范)。

    “小作文”活动不论是作为一种作文教学活动还是一种学习方式,其终极目的是建构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结构和完善人格,这是一个人在学习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仅具有学校应试的即时意义,而且具有终身学习的方法论的意义。

    注释:

    ①《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②怀特海:《教育目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③《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齐改文,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中教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