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想象之美
刘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运用“想象”这个媒介,让学生感受想象之美,体会想象之乐,就会使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精彩。
一、创设情境,催生想象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有效催生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二泉映月》一课中“又是一个中秋夜……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中秋月圆的画面,同时播放乐曲《二泉映月》,烘托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之后让学生闭目想象阿炳是怎样悲伤哭泣的,是怎样倾诉和呐喊的,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描述着阿炳可能出现的动作神态,说出了阿炳心底的话语。此时,学生真正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
这样教学,由于为学生创设出了适合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想象力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课堂的学习气氛十分浓厚。
二、借助插图,激活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插图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让学生充分想象,那么,这些静止的画面就会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例如,苏教版语文《最后的姿势》一课,课文主要描写了在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而牺牲的故事。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材在编排时特意配了谭老师舍己救人的插图。在教学这一课时,结合插图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让学生想象谭老师在救这些孩子之前会想些什么,得救孩子看到谭老师已经永远离开了他们时又会想些什么。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谭老师心里想“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一定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有学生说“学生这么小,他们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不能丢下他们”,还有的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说“谭老师,您安息吧,我会以您为榜样,去完成您未竟的事业……”此时,这些插图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色彩。
三、巧用文本,拓展想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出开放的学习空间,真正做到以教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拓展想象。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想得美”,就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足想象的空间。
例如,苏教版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作者用结尾处扫路人的“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扫路人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在课堂结尾处,让学生想象30年后“我”和扫路人见面时的情景,进行练笔。这样教学,时间和空间跨度大,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畅所欲言,从而有效拓展文本内容。
(责 编 晓 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运用“想象”这个媒介,让学生感受想象之美,体会想象之乐,就会使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精彩。
一、创设情境,催生想象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有效催生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二泉映月》一课中“又是一个中秋夜……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中秋月圆的画面,同时播放乐曲《二泉映月》,烘托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之后让学生闭目想象阿炳是怎样悲伤哭泣的,是怎样倾诉和呐喊的,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描述着阿炳可能出现的动作神态,说出了阿炳心底的话语。此时,学生真正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
这样教学,由于为学生创设出了适合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想象力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课堂的学习气氛十分浓厚。
二、借助插图,激活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插图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让学生充分想象,那么,这些静止的画面就会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例如,苏教版语文《最后的姿势》一课,课文主要描写了在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而牺牲的故事。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材在编排时特意配了谭老师舍己救人的插图。在教学这一课时,结合插图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让学生想象谭老师在救这些孩子之前会想些什么,得救孩子看到谭老师已经永远离开了他们时又会想些什么。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谭老师心里想“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一定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有学生说“学生这么小,他们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不能丢下他们”,还有的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说“谭老师,您安息吧,我会以您为榜样,去完成您未竟的事业……”此时,这些插图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色彩。
三、巧用文本,拓展想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出开放的学习空间,真正做到以教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拓展想象。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想得美”,就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足想象的空间。
例如,苏教版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作者用结尾处扫路人的“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扫路人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在课堂结尾处,让学生想象30年后“我”和扫路人见面时的情景,进行练笔。这样教学,时间和空间跨度大,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畅所欲言,从而有效拓展文本内容。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