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语义真面目 字斟句酌看语形
王继红
语言形式指的是语言单位组合时的排列方式。在汉语中,语言形式对语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影响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语言形式的调整是为了服从体裁形式的需要不得已而安排的,调整后的语言形式对语义的影响是间接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诗词、戏曲中,阅读时只要将语言形式再调整过来,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会清晰无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般说来,这种情况不会对语义的理解带来多大的困难。如毛泽东同志的诗句《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重霄九”是“九重霄”变化而来。这是为了符合词律的韵脚要求而改变了语序,阅读时只要将“九”调换到“重霄”的前面就能理解了。诗词和戏曲讲究平仄、韵律,使它的语言具备了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音韵美。因而我们阅读理解诗词或戏曲时,就要认真地考察和辨析语言形式,正确理解语义。
第二,语言形式的调整是为了突出事物的差别或准确地表情达意,调整后的语言形式对语义的影响是直接的。这种情况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
其一、语形不同,语义的轻重不同。例如:湖南人、湖北人、四川人都爱吃辣椒,于是就有了民谣:“湖南人不怕辣,湖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个民谣就是巧妙地将“不”、“怕”、“辣”三个词安排不同的顺序由轻到重依次表现了湖南人、湖北人、四川人对吃辣椒的喜爱程度。
其二、语形不同,语义的侧重点不同。对于这类情况,需要像辨析同义词那样认真体会,细心分析。例如:“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这是主谓倒置,之所以将谓语部分“再见了”提到主语之前,其目的是要强调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抗击侵略者的浴血奋战中所建立的深情厚谊,突出体现依依惜别之情。再如,“我们天亮之前出发”与“天亮之前,我们出发”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前者重在陈述“我们”干什么,后者则强调我们出发的时间是“天亮之前”。这些细微的差别是需要阅读时进行具体分析和细心体会的。
第三,语言形式的不同是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的自然反映,语言形式对语义的影响是绝对的。这类情况也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
其一、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构成不同的词或短语,在这种情况下,词义明显有差异。例如:“黄金”是一种金属,而“金黄”则指象金子那样澄黄的色彩。“女子”指女性,而“子女”则指儿子和女儿。“事故”指发生了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而“故事”却指用来讲述的事情。“屡战屡败”是说军队战斗力极弱,每次打仗都以失败告终,可悲可叹;而“屡败屡战”则指军队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可歌可泣。语言形式的前后不一,使得语义迥然相异,阅读写作时不可不慎。
其二、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构成语义不同的句子,这种情况大多是属于用法方面的。例如:大书法家于右任在南京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时,针对部分职员在厕所内随处小便的不文明行为,在宣纸上写了一则“不可随处小便”的禁令贴于厕所墙壁之上。没想到一酷爱书法的青年偷梁换柱,仿写一幅将真迹换回,到家后调整语序并精心装裱,竟成了一则哲理十足、含义隽永的座右铭——“小处不可随便”。由此可见,语形对语义的影响确实耐人寻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识语义真面目,字斟句酌看语形。阅读时只要反复思考,用心琢磨,定能掌握语言形式与语义之间的奥妙。
(作者单位: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