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张显东

    【摘要】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教学理念,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笔者认为个性化阅读教学首先应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争取有利于学生个性发挥的阅读教学方法和活动,此外还应坚守真善美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师生关系;真善美;整体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教学理念,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相对于创新精神,它是一种途径方法;相对于语文教学,它是通过具体教学实践表现出来的语文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具体方法,新课标中明确规定:“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此,笔者借鉴他人经验和个人体会,谈一谈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创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摆脱师道尊严的束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创新出彩。课堂之上,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民主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就是对所有学生平等,没有好与坏的偏见,也包括师生面对文本的平等。民主与平等不仅表现于教师在授课时亲切和蔼的态度,也表现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的见解,并给以适当地鼓励和表扬,批评应在尊重的前提下有分寸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二、采取有利于学生个性发挥的阅读教学方法和活动

    1.以课堂为主,多样个性阅读方法的使用。

    (1)体验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曲、散文等的教学。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自行阅读体验,学生对文本的意境、形象、情感、细节、内涵等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见仁见智。在自行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交流意见,这样会开拓学生视野,也会使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观点得到更加充分深刻的体验。比如《山居秋暝》的教学,在了解了作者、诗体、文题、范读之后,就可让学生自行阅读,交流经验。他们或谈内容,如自然美社会美;或谈形式,如本诗的文眼、修辞、意境或风格,教师既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个性体验,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从而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个性体验。

    (2)对话式教学方法。对话是人与人沟通最基本的形式,它符合人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对话策略,就是教师要设计好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师生互相教育,共同成长。对话有多种形式,就一个指定话题,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展开讨论与交流,体验自由状态下的语文学习的乐趣。就文本内容而言,教师与文本对话,拓宽了文本的世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指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超越文本意义,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意义。此外还有师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师生与文本评论者的对话,师生与课程设置者的对话,师生与文本编写者对话,作者与前人的对话,师生自我的对话等。通过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学生的主体意识会得到充分发挥,并在不同的视角上展示其个性意义。

    (3)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对教学内容的探讨,即提出质疑讨论解决,也指对文体形式的探究,主要的还是对内容的探究,当然内容不同决定了探究形式的不同。从文体的形式上看,主要包括如下探究方向:课题探究、词语探究、难句探究、空白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对话方式,学生的个性化观点相互碰撞,最后形成视界交融。这样每个学生就能从个性中看到共性,又会在共性的前提下体验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的见识更加深化。

    (4)多元解读式教学。由于思想观念、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的不同,也由于文本自身的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让文本具有了解读的多元性,使学生有了自由阅读的极大空间。指导学生个性地多元解读,关键是找准切入口。阿基米德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杠杆,一个支点,我就能翘动地球。”阅读教学的支点即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切入口——文本中重要、敏感、关键的问题。只有找准它,才能形成个性化观点,一般可以从文题、文本主旨、人物命运、意境、写作手法、文本语言、文本中的空白等作为切入口。由于切入点的不同,学生的主体视角亦不同,但条条大道通文本,最后总会汇聚于教学的目的。

    2.课下延伸阅读,培养个性阅读习惯。

    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方式,仅仅是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方法范本。学生可能理解或喜欢,但不一定能够应用,为此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趁热打铁,进行课外延伸。方法是可让学生进行相同题材的课外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与作者及其创作有关的资料,思想性艺术性兼优的时文,或古今中外有关的文学名著等。要求学生用自已的视角去读,提倡评点式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开始评点或许很肤浅,但坚持下去,随着生活阅历和知识视界的扩大,相信评点会逐渐深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3.以课内外活动为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

    在课内,每节课都给学生留出思考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同时,每次作文,都把那些文质兼美又有个性的作文做范文,在班上朗诵展示,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外,可定期举行辩论会、同话题或同题目的演讲比赛、定期举行读书心得展示、诗文朗诵比赛,这些语文活动,都将以外因的力量诱发学生个性的发挥,使他们个性展示的欲望得到充分表现,这将有利于学生养成个性阅读思考的习惯。

    三、必须坚守的教学前提

    个性化阅读教学,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即创新意识,但并不等于说可以让学生对文本随意地解读。文本虽然存在着“空白”“不确定性”,但必定有许多鲜明的规定性,即有一个作品的视界范围。个性阅读教学是不可以脱离文本这一视界范围的;同时,个性阅读教学更不能脱离教育目的和语文教学基本规律。因此个性阅读理解和教学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植根于文本、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有着真善美的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1.真善美原则。

    所谓“真”的原则就是文本中那些被证实的客观规律必须被遵守,个性化阅读没有理由去批判去违背。个性化的思考是必须在遵守它的前提下去思考,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和求异,但求真永远是创新的基础,文本内容的客观性永远是解读的根本。

    所谓“善”的原则就是遵守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选入课本中的文本,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的个性体验。可以进行多元解读对话探究,但每一个文本被选入教材都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这个最基本的“善”的取向学生是不能违背的,比如把《荷塘月色》主旨理解为作者要离开家庭,为家所困,是不可取的。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是不能丢弃的。

    所谓“美”的原则就是文学作品中形象意境体现的人文内涵。语文课本是由一系列文质兼美的作品组成的,美的人、美的物、美的事都蕴含着作者美好的希望与真挚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这些美的体验可有自已的个性感受,但不能离开基本的审美情感和文本中浓郁的人文关怀去感受,应在这个基础上去体验升华,可以有层次的不同,但不能有本质的不同。

    2.整体性原则。

    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但并不是说把整个语文教学或课堂都让给学生,教师退出,而实际上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加重要,它要求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整体地把握这种个性化阅读。即每一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整的结构,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要注意语文文本知识的整体性、体系性,个性化阅读所得的知识应是知识体系的一个环节一个点;训练应以阅读为主体,做到读写听说全面得到训练;课内教学应带动语文课外活动的展开,课外活动为课内教学的延续与补充,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统一。

    整体性是教师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整体性的丰富的个性展示。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既不脱离语文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又使语文阅读展现生机勃勃的个性。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