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阅读教学观念 保障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李月红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保障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已是势在必行。作为语文老师应认识到这种必然性,于是笔者提出四个主张:关注学生,激活兴趣;合理设计,鼓励学生自主质疑;鼓励学生注重感受,发散思维,自读自悟,发表见解;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质疑;自读自悟;主体探究;合作交流
一、我的阅读教学观——理想的阅读课应是师生与作者进行对话的快乐天地
在刚刚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在不少专家学者都对新课程发出“摸着石头过河”慨叹的今天,一堂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探索,我认为一堂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应该是师生与作者进行对话的快乐天地。这种对话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因为作者在对话中向我们展示的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阅读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人物的作品,实际上是与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特别是对那些阅读量还十分欠缺的高中生来说,尤其如此。
二、学生的阅读现状和我的教学困惑
六年多来的语文教学,让我觉得在阅读课上,部分学生,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深入的品读和感悟文本,学习情绪浮躁不安,思维活动漂浮在课文情节表面,个人的内心感受泛化为词语的堆砌和概念的罗列,呈现出对文本的简单化、标签化、虚伪化现象。如:在《我与地坛》的阅读中,学生体会不到史铁生对生命、健康的渴望和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之情;在《归去来兮辞》中,学生无法理解陶渊明的那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卓然不群、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而读《前赤壁赋》学生更无法感觉到超脱旷达的苏轼所处逆境时的那种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泰然达观的心态;赏《荷塘月色》学生体会不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作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祝福》讨论交流环节中,没有人为饱受折磨的祥林嫂在祝福之夜寂然死去而打抱不平……这一幕幕使我异常困惑,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新课程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它或以古今中外的典范文学作品为教材,或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精选出一系列与理想确立、人格修养、性情陶冶有关的篇目,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思想和高尚、健康、丰富的情感。选取这些作为教育的素材,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最出色的哲学、史学、文学巨匠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而这些先哲们的思想精神,学生为何就解读不出来呢?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为何就激发不出来呢?
三、我的解决办法
经过六年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这些困惑:
(一)关注学生,激活兴趣。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段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以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甚至还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利用晨读或阅读课时间向学生讲讲书中人物的先进事迹,精彩片断,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去找原书来看。推荐了书目后还要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报比赛”、“成语竞猜”、“读书交流会”、“五分钟自由畅谈”、“征文赛”等。或者从自己平时阅读积累的内容中确定一个主题,教他们制作剪报集、手抄报,这样既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又检验了阅读效果。
(二)合理设计,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刚开始,学生提的尽是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许多问题都不着边,这就需要较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散文教学中创设品味感悟的氛围,在诗歌教学中营造朗读抒情的氛围,在议论文教学中创设逻辑推理思辨的氛围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作出态度、价值的选择。教学设计的方法很多,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突出课堂教学中将要出现的疑难问题,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审美性等。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同时表扬一些问题提得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起初由于问题提的多,课堂教学时间是会受到一些影响。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问题过于简单,我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质疑释疑,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由小组代表在班上汇报,再由大家进行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提问水平提高了,往往能紧扣教学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因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鼓励学生注重感受,发散思维,自读自悟,发表见解。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我并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通过再次的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见解必须建立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上,这样就达到了创造性阅读,使阅读进一步深化。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阅读,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辩论。这里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约束,没有条条框框,没有绳绳索索;这里远离演练、“作秀”和浮华,有的是直率、坦诚、真实、碰撞、争论、幽默,是自由精神的淋漓尽致的舒展。质疑问难,不妨舌战针锋;兴之所至,大可手舞足蹈。这里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平等、自由、宽松、和谐谱写了一支快乐的“课堂进行曲”。这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参与性、真实的情感体验、审美情操和创新思维都被高度重视。这里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这里没有教师的训骂和嘲讽,也没有学生的恐惧、紧张、担忧和不安。这里老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对多元文化的正确理解,学生有效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这样的语文课堂里,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下,共同享受那份纯真的世界,即充满纯真的感悟,纯真的感动,纯真的情怀,纯真的梦想。聆听他们的声音,学生的思想也因在阅读中而得以自由驰骋。
(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由于学生阅历、视野的种种不足,回答所列理由并不充分,于是我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讨论,集思广益。经过交流,在后面的小组汇报中进行引导、分析、明确,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
总之,我们教师要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充当好“平等中的首席”,把学生的阅读的自主权真正落到实处。应该让学生把语文阅读当作一种快乐的享受,把语文阅读课堂变成自己快乐的天堂。我想,语文阅读课堂,应该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信念的坚定,理想的憧憬。阅读应充满欢笑,将文本故事化,将故事教育化,把阅读教学引向生活,引向实践,引向综合,引向智慧。让学生心灵有所交会,情感有所共鸣,最终能学以致用。让他们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