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设问、表演
桑琴
兴趣是人们爱好和关注某种活动或者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它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宋代大学问家程颐指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这是很多教育家的共识。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趣才能更有效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直观激趣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总是对一些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借助多媒体把文本所描写的景物展现出来,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苏教版语文《三亚落日》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在教学时,如果让学生单从文本语言的描述上感受落日之美,学生没有亲眼见到,肯定难有深刻的体验。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阅读期待,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三亚落日美景图,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落日之美后,我对学生说:“三亚的落日美吗?你们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把这种美表现出来的吗?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在直观情境的引入下,学生迫切地想深入文本,兴趣高涨。
二、设问激趣
问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阅读期待,想刨根问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教师如能巧妙设问,则可以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推动学生深入阅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螳螂捕蝉》一课时,在读完课文以后,我先让学生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纷纷劝阻,可吴王执意不听,后来是一位少年用巧妙的方法打消了吴王的念头。”此时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感知。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我说:“大臣们的话吴王都不听,一个小小少年会有什么高见呢?吴王为什么会听他的话?他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在这里,教师的设问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大家一般认为大臣们在治国方面肯定比少年有经验多了,那么,为什么大臣们说服不了吴王,而少年能说服他呢?这些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推动阅读教学走向深入。
三、表演激趣
小学生天生喜欢模仿和表演。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寓言和童话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有童趣。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师如能就文本内容让学生亲自表演一番,则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在学到“杂草和喷雾器大夫对话”这部分内容时,我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喷雾器吗?知道怎样用它喷洒农药吗?”学生回答:“知道。”我说:“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个演杂草,一个演喷雾器大夫,谁愿意试一试?比一比谁表演得更到位?”一听说让表演,学生一个个把小手举得老高,都想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这样一来,学习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结合课文特点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那么,学生不但会学得兴趣十足,还能更深刻地领悟文章内容。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还有许多,关键在于教师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让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责 编 晓 月)
兴趣是人们爱好和关注某种活动或者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它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宋代大学问家程颐指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这是很多教育家的共识。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趣才能更有效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直观激趣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总是对一些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借助多媒体把文本所描写的景物展现出来,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苏教版语文《三亚落日》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在教学时,如果让学生单从文本语言的描述上感受落日之美,学生没有亲眼见到,肯定难有深刻的体验。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阅读期待,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三亚落日美景图,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落日之美后,我对学生说:“三亚的落日美吗?你们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把这种美表现出来的吗?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在直观情境的引入下,学生迫切地想深入文本,兴趣高涨。
二、设问激趣
问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阅读期待,想刨根问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教师如能巧妙设问,则可以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推动学生深入阅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螳螂捕蝉》一课时,在读完课文以后,我先让学生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纷纷劝阻,可吴王执意不听,后来是一位少年用巧妙的方法打消了吴王的念头。”此时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感知。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我说:“大臣们的话吴王都不听,一个小小少年会有什么高见呢?吴王为什么会听他的话?他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在这里,教师的设问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大家一般认为大臣们在治国方面肯定比少年有经验多了,那么,为什么大臣们说服不了吴王,而少年能说服他呢?这些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推动阅读教学走向深入。
三、表演激趣
小学生天生喜欢模仿和表演。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寓言和童话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有童趣。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师如能就文本内容让学生亲自表演一番,则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在学到“杂草和喷雾器大夫对话”这部分内容时,我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喷雾器吗?知道怎样用它喷洒农药吗?”学生回答:“知道。”我说:“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个演杂草,一个演喷雾器大夫,谁愿意试一试?比一比谁表演得更到位?”一听说让表演,学生一个个把小手举得老高,都想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这样一来,学习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结合课文特点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那么,学生不但会学得兴趣十足,还能更深刻地领悟文章内容。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还有许多,关键在于教师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让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