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寻
雷振香
【摘 要】现代学徒制为企业和职业院校双方联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架起了桥梁,真正实现了基础理论教育与通用技能培养、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间的有效结合,对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就业的过渡可产生不融小觑的积极影响。文章主要围绕现代学徒制主题,在分析国外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模型和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然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继而,着重从校企联合招生;校企综合管理;双师培育,在岗成才;产教融通,提升能力四方面探讨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可能方式,以期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6-0059-05
一、现代学徒制的意蕴解读
1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
传统学徒制又叫“手工学徒制”,是一种高度情境性的教育教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传统学徒制是我国培养技术型工人的主要形式之一。80年代中期,传统的学徒制因不能适应大规模集体生产而被正式的职业教育学校所取代。接着,学校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至今为止学校职业教育也没能就这一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国际上许多实力雄厚的国家都在积极主动开展现代学徒制,并在提高就业率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方面都卓有成效,最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代学徒制是建立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之上且与之对应的一个概念。现代学徒制承袭了传统学徒制的一个中心特点就是师傅亲身教授徒弟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同时它又加入了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鉴于此,所谓的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式的职业教育制度”。[1]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学徒制融合了企业和学校的双重优势。现代学徒制既包含了传统学徒制中“做中学”这种重视实际的技艺传授形式,同时通过学校教育把所学到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与实际应用操作进行了有机联合,使得学习者更深一步理解其价值的意义,从而经过自主学习愈加高效地学得那些常识技艺,且尽可能的主动施展自己的才干,逐渐改良技术并最终鞭策整个行业技能得到不断进步。
2现代学徒制与校企合作
现今职业教育成长的基本模式之一便是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和校企合作是既彼此区别又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是校企协作的一种实践形式。在校企合作的大范围之内,是更深层次的合作。
二、国内外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基础
1国外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模型
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深入的研究了现代学徒制理论,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行经验。澳大利亚的TAFE制,德国的双元制等,这些职业培训体系都是现代学徒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典型成功案例,且都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欢迎。
(1)德国双元制。德国的双元制,就是在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学徒制仅适用于手工业经济时,德国的自成一家、异军突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以及对学徒制这种培养模式的再度思考。战后的德国,一方面面临着由于战争所致的经济混乱,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美苏冷战后分裂的严峻形势。然而,短短的十几年间,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于20世纪60年代后再次超越英国和法国,成为西方世界排名第二的强国,其制胜武器之一便是以双元制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就是一种将企业培训与学校教学彼此紧密结合的一种崭新的学徒制样式:一元是职业院校教授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另一元则是在企事业单位等校外的实际训练场所接受职业技能的专业培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实操技能培训,结合理论实践,学习结束后即可在所实习企业定岗工作。此后,西方各国纷纷开始模仿和研究德国,进而开始了新型的学徒制尝试。至今,在澳大利亚和德国,学徒制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法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其他地区也仍然是学校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培训的重要增补。因此,有说法认为:“现代学徒制是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2]
(2)澳大利亚TAFE制。这种制度是一种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型的现代学徒制,简称为新学徒制。主要是指学员同时在职业院校和企业接受培训,偏重于企业培训。学员在完成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之后可申请在企业中进行技能培训,学徒期满后即可取得相对应的资格证书。这种学徒制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学和培训的统一标准由国家进行统一规范制定,各个行业和企业可以增设部分特色内容,教学工作则由校企共同完成。由此形成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学校标准之间的有机衔接。学员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工作本位的实际操练学习约占80%,在职业或继续教育院校所进行的学校本位的学习则只有20%左右。在课程设置方面相对重视实用性与专业性,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注重课堂教学与工作教学相结合。
总之,由于各国历史发展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所开展的现代学徒制也各具特色。但无论是哪个时期、哪种形式的学徒制,都为我国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借鉴。
2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然状况
(1)我国古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学徒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开始时是父子相传,接着就是师傅带领徒弟,再发展到后来的规模性学徒传授。[3]我国历史上,学徒制的主要方式就是传承技艺,其也是学习技术的一种主要途径。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比较普遍采用的仍然是“师傅带领徒弟”这样一种传统的技术工人培养形式。在学徒们进入到工厂以后,在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的带领指导下,通过实践工作过程对相关技能有了逐步的掌握。在我国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20世纪末以来,雖然职业院校渐渐成为了一种技术工人培养的主要渠道,但大多数企业中仍保留着一些对新员工所进行的培训内容。例如:岗前培训、入职教育、操作技术指导等。尤其是在木工、理发、缝纫、烹饪等传统的手工畛域里,学徒制仍然广泛存在。在第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一些单位技术院校和一些行业企业下属的大中专教育渐渐显现出了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点:由产业部门领导,校企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比例恰当。但是随着本世纪初期教育行政隶属的改革,使得校企脱钩,职业教育与产业部门的紧密结合缺乏。再加上职业资格认证和学历分属部门不同,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融通机制,使得技工院校的西方学徒制特色逐渐弱化。
(2)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趋向。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向是工学结合,而这一部分内容则具备了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也有人认为,我国目前所提倡的工学结合,实质上就是现代学徒制。国务院早于1991年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2002年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和2005年又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工学结合”的政策和主张逐渐清晰。2006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则第一次较为全面的,专题性的提出了开展工学结合的各种措施。[4]从此,各个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始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行工学结合这种培养模式。另有国外的一部分发达国家率先试行的为人熟知的现代学徒制的经验,比如澳大利亚的TAFE制,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加拿大的CBE形式等,各个职业院校结合自身的条件,大力探索和尝试工学结合,出现了职教集团(区域性行业校企多对多合作),校企合一(企业办校、校办企业和校企联办),校企全面合作(例如订单式培养)和校企部分合作(企业只在部分环节上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四种典型的具备现代学徒制特点的工学结合模式。[5]由此可见,我国现如今的职业教育改革主流已初步具备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历史传统,形成了牢固的以学校学习本位为主的职教范式,企业和学校双方都是独立的主体,有自主寻找合作方和自愿达成协议的自由。在我国目前这种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的形势下,校企合作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干预程度。随之而来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主流也显现出来一些问题,对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为迫切的要求。加之国家政策导向的支持,在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已经是大势所趋。
三、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1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无数事实均证明,许多在实体经济发展如制造业领域有很强竞争力的国家都能将学徒制发展得很好。现代学徒制能够更加有效地协调就业体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门槛降低,从而降低失业率,现代学徒制这种强大的育人功能与效率正在逐渐为世人所注目。在国际上,奥地利和丹麦等国选用了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协作式体系,遵循划一的法律法规对学校和企业实施治理,并且在中央层面和区域层面均有较好的办事和协作体系。澳大利亚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就着手创建现代学徒制,其学徒制涉及的机构已经远远超过了学校和企业的范围。它的双元甚至多元的协作式教育模式,在提供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也为学员提供了在切实工作中学习的机遇。国际比较研究证明,这种以双元制为突出代表的现代学徒制真正完成了低投入和高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也出现了现代学徒制,这些国家的学徒制之所以没有取得较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的关注较少,缺乏资金和支持。英美两国在反思其国际制造业竞争力大幅减少的起因时均将现代学徒制的迟滞展开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予以考虑。为此,英国政府对学徒制的投资从2007年的7亿英镑增至2010年的13亿英镑,学徒数量也在大幅扩大,2010—2011学年全英国学徒数为457 200人,比2009—2010学年增长了63.5%。与此同时,英国学徒的出师率(学徒制的质量保证的重要指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大大提高了学徒制的吸引力。[6]近些年来,北美的学徒制也呈现出较为不错的发展态势,其重要原因便是雇佣者对高素质职工的需求大增,期求经过学徒制来降低聘请培育成本并挽留居住地工作的青年。因此,现代学徒制自身优势的有效性加之赢得了更多国家的信任和关注,已成为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2劳动力市场的刚性需求
现代学徒制是带有显著“供应需求导向”的一种人才培育模式,它从企事业单位对劳动力最真实的素质要求出发,从而最直接地体现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传统学徒制中,学徒整体水平因受限于师傅自身素质而参差不齐,现代学徒制中学校教育部分弥补了这一点。传统职业院校则是依据对未来数年的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预测来培养学员,之后将学员直接“推入”劳动力市场。这种预见性的预测方法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再加之信息的获得与实际的不匹配性,导致很多职业院校不能够很好地应对技能短缺及由于供需失衡而带来的结构性的失业等问题。这样一来,职业院校最本质的功能属性难以发挥,丧失其独有价值。然而,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则是按照本身切实生产需要来提供相应的学员岗位,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严格控制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之后将学员输送到劳动力就业市场。这样从源头上紧密联系劳动力市场的切实需求,最大化的平衡了劳动力的供需。
我国正处于经济解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一旦劳动力的供需结构满足不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时,劳动力供求結构之间就会出现一个时滞,进而招致“结构性失业”,各种“返乡潮”和“用工荒”境况都会随之呈现出来,还有高技能人才匮乏严重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等。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对于低效粗放的人力的需求减少,对高效精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能够为产业发展培养出无数优质的劳动力。学员学习的同时也在工作,在教育资本的迸发过程中也给学员、企业和社会带了相当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实用性和针对性都极强的教育教学门路,对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在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对于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刚性需求,解决我国现行的众多结构性失业问题,都必将有着举足轻重的效用。
3正式就业的有效过渡
现代学徒制有两个极为突出的功能:首先,现代学徒制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预就业。相同情况下,各个企业更加青睐于聘用自己培训出来的学员而不是外部应聘来的学员。这些企业自己培训出来的学员早在入职前就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企业里,这样就为企业省去了很多培育新员工的各种费用。与此同时,企业经过现代学徒制对学员长期的观察了解,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由于外部招聘而导致的甄别误差。 其次,现代学徒制能够辅助青年成功地从学校过渡到实际工作。现代学徒制在学校教育和就业二者之间建立起了这样两个过渡带:从学校到学徒制,再从学徒制到就业。进而协助学员从学校教育平缓过渡到就业,使得过渡过程中的问题大大减少。一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现代学徒制发起得早的国家,如德国,荷兰,丹麦,瑞士等,这些国家的青年失业率都控制在了10%左右,而同一时期其他欧盟国家青年的平均失业率已经超过了20%。[7]这些国家开展现代学徒制所获得的明显功效,及其对青年就业的保障绝非巧合,值得我国深入学习借鉴。
4职教体系的有益补充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深入分析:一方面,现代学徒制契合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且具备了职业教育“做中学”这一最朴素最本真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典型的个别式教学进程。其主要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很显然就是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应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进度,从而帮助个体逐步取得进步。现代学徒制中师傅与学徒之间一对一模式的高度互动,也为学徒的个别式学习营造了更为宽松的空间。而且,现代學徒制和情境学习理论高度一致。学员是在切实的工作情境中进展开学习,所学到的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都与其实际应用之间有明显的关联。在现代学徒制下进行学习的学员更能深入理解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更加主动的、更加有效的学习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在耳濡目染的观察师傅和其他学员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某些职业所需要的工作态度。所以,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高度吻合的人才培育制度,同时也是促进我国职业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可能方式
以上在对现代学徒制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对在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意义的进一步阐述之后,笔者将依据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并且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着重从以下几点来具体阐述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方式:
1校企联合招生
在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行分类培养的基本措施体现了专业特点和企事业单位所要求的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企业招工和学校招生之间的相互融合。这是使学员双重身份(学生和学徒)得以落实的根本途径,也是维护企业和学校双方利益的基本途径之一,更是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共同管理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各个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参与合作企业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和专业特征,企业和学校相互合作共同招收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学员,进而分门别类地进行培养。例如,当前我国比较知名的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将学员培养分为三类:第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同清远市的美雅宝铝业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采用双导师的培育模式,第一年学员由主要以学校为主的企业和学校交替培养,第二年开始以企业师傅带领为主的在岗培训。第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同广东的伊丽莎白美容有限公司展开协作。直接从员工中招收学员,采用双导师培育模式,学员在岗培育并不脱岗,企业师傅负责实操,学校教师负责理论知识教学。第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同高新技术企业合作。面向应届的高中毕业生招生,同样利用企业和学校的双导师交互培养模式。前两年以在校学习为主,企业师傅与在校教师交替上课,第三年开始进行在岗培训。
2校企综合管理
在现代学徒制中,学员在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和学徒)的同时也相应具有双重任务(学习和工作)。在职业院校里,这些学员是在读学生,拥有和在校生同样的利益责任,也要遵守学校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也要接受以学校的基本考核制度为标准的考核评定;在企业里,这些学员又是企业的员工,拥有和其他员工相同的待遇,同时也需要遵守所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也要接受企业中的岗位考核评定。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评定、综合管理是展开现代学徒制的客观条件。实现这种评定和管理,首先,要签订企业与学员、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两份合同。使学员的双重身份得以明确,学员、职业院校和企业三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得以明确。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要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导师的聘任,学员学业考核标准和管理规章制度等等都要由双方共同制定并且共同实施、综合管理。
3双师培育,在岗成才
在现代学徒制中,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是基础,优秀的师资团队是关键。[8]双导师培育模式就是职业院校的教师担当学员的学校导师,企业里的师傅担任学员的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交替渗透式的人才培育形式。学校导师负责对学员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授;企业导师则负责对学员进行企业文化课程和相关岗位的核心课程的岗位教学。二者结合,学员经过工学交替的办法渐渐地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业。
4产教融通,提升能力
企业之所以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这种人才培育模式,其根本利益点是要处理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才的选、育、用、留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要基于工作岗位任务培养出企业用得好并且留得住的人才。所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过程以及考核评价等等都要基于学员的工作岗位。然而,要想有效地实现上述这些则必须要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学员作为在校学生提升学历和能力的根本凭证是学历证明,学员作为企业员工来从事企业工作的根本要求则是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融合,产教融通的最基本途径就是按照这样三个原则:基于企业工作岗位的任务,融入职业资格的规范,统筹学员的将来发展需求。学员的能力要求,任职标准以及晋升考评等都有企业来制定,专业标准则由职业院校和行业专家来共同制定。这样既兼顾到校企双方的利益,又能保障在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品质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王丽敏.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职业时空,2006(12):71—72.
[3]刘晓.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历史考略[J].职业技术教育学,2011(3):72—75.
[4]郭全洲,谭立群.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124—127.
[5]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172—173.
[6]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28—32.
[7]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为何国际上受青睐[J].职业技术,2014(10):20—21.
[8]魏海政.山东:推进学徒制试点破解校企合作难题[N].中国教育报,2016-0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