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政治素养的培育与发扬

康宏云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政治素养培育表现为,教师用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去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用自身的行为去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高中政治教师的言与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与发扬,是一个教师、学生及教材三者融合为一体的过程。
一、学生与教材融合,学生政治素养培育与发扬的基础
思想政治的教学常常会给学生一种说教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了教材内容的传递者的作用,学生与教材缺乏有效的互动,更谈不上与教材融合到一起了。而事实上,真正有效的政治素养的基础,正在于学生能够与教材真正融合。
所谓学生与教材的融合,是指学生在使用教材时,既能够读懂教材内容的明确指向,也能够读懂教材内容的内隐内涵。也许有人会问,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有内隐的一些内涵吗?答案确实如此。以《政治生活》(人教版)教材为例,其九节课的内容分别讲了“公民的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等内容,从字面上来看,这些内容高中学生能够读懂,但却不容易为高中学生真正接纳,如果指望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读懂这些文字背后的内涵。
以“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二单元)教学为例。学生的政治素养体现为对“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接受人民监督”这一理念的认同,那么,对“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理解就应当建立在对现实生活中政府行为的认同上。问题在于,如果让学生单纯观察某些基层政府的行为,部分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就会有所偏颇。而教材上通过“‘公仆的本色”等内容体现出来的理念又不容易为高中这一年龄阶段学生所接受,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历史与现实中来。比如可以通过设置基层模范干部焦裕禄事迹情境和教材相关观点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从过去学习焦裕禄到今天对焦裕禄精神的弘扬中领悟教材相关观点。只有透过这些鲜活的事例去理解教材上的论述,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这些政治论述的含义,才有可能对教材内容产生理性的认识。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与教材的融合,千万不能演变成对教材知识的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而在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融会贯通。
二、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政治素养培育与发扬的保证
在培育与发扬学生政治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且不说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一个共同体(包括学生、教材以及教师等)中,就说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离开了教师也是无法完成的。但这其中仍然要注意的是,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教师角色,还不能称之为培育与发扬政治素养的有效角色。因为长期被应试所压迫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事实上更多的还是知识的传递者。因此,笔者在这里强调政治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试图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完成政治素养的形成。
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相反,互动是指师生围绕某个学习点而进行的讨论、交流甚至是质疑等。师生的智力付出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特征。在目前的高中教育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社团这一事实上的新兴事物为政治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素养培养契机,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之所以选择社团这一平台,是因为在这一平台中,师生的地位往往没有课堂上的那种严格的限制,学生更可以畅所欲言,而教师在这种场合也可以放下一些“架子”,让师生在更为自由的环境中发生观点的碰撞。
同样以《政治生活》中的“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教学为例,这是当下的一个社会热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置学生的实际感受于不顾,而机械地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知识。笔者的做法是利用课堂及课后的社团活动时间,跟学生一起探讨这样的一些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有什么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民族自治有什么样的了解?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民族自治需要什么样的理解与实践?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些观点:各民族在政治上地位平等,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点,少数民族与汉族要保持统一与稳定,民族自治是最为科学的选择,当前社会中听到的民族不和谐的声音不是来自于民族自治制度,而是国内外复杂原因综合形成的……在这样的讨论中我们并不回避学生的问题,而是希望学生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思考与判断。所谓理不辩不明,学生的政治素养也正在这种讨论中形成。
三、师、生、教材一体,学生政治素养培育与发扬的目标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体现在学生的言行当中,体现在学生遇到大小是非问题时,能够自觉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言与行,去判断别人的言与行。而这在教学中,则需要师、生和教材合为一体,这也是思想政治素养培育与发扬的重要目标。
即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也并不缺乏政治,因此学生在生活中就有了许多“参与政治”的机会,在这种参与中,政治素养就表现为师、生与教材的一体。笔者所理解的一体,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能够互相发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观察中寻找到更多思想政治教化的时机,学生可以在对教师的观察与模仿中寻找到立身的观念,而教材则是指导师生、联系师生的知识纽带。
此外,这种一体还应当理解为师生政治生活的一种延伸,即教材亦不限于纸质的教材,而应当将实际的社会生活当成一本政治教材,学生在对现实的观照中去理解纸质教材上所学到的政治知识。这样,政治知识就有了现实的生活基础,政治素养也就有了扎实的生活根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