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推行过程中的理念误区

    万仲永

    【摘要】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在广大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新课标推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一些理念误区。只有更深入地领悟并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语文教学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理念误区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但从具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操作层面上讲,逐渐暴露出来的理念误区偏失如下:

    一、重新教材的研究,轻新课标的解读

    新课标从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案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配合新课程精神而编写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现代中学语文教坛上。

    然而从全国新课标推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重新教材的研究,轻新课标的解读。甚至可以说新课标的推行像一瓶尘封的老窑掀盖之后溢出的阵阵清香,一部分人津津乐道,一部分人天方夜谈,一部分人将信将疑,一部分人雾里看花,并未真正从观念上触击一线教师的灵魂。如果新课标对其实践者未从灵魂上给以撞击与洗涤,不从思想上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观念来一次冲刷与激荡,教师只是一味地研究新教材,新课标就只能是处于理论意义状态下束之高阁的冰山雪莲,这也就未能领悟教育部推行新课标的真正用意与初衷。

    二、重语文教本的研究,轻语文读本的研习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牢抓语文必修课本,而置语文读本于教学之外,实际上还是走到了推行新课标之前的老路上去了。语文教学内容浩如烟海,仅凭课内的几本教材与几篇课文,就想把语文能力培养好,显然是难以凑效的。因此,必须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300万字,《语文读本》正是适应这种需要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编写的精要的补充型教材,我们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与解读新课标精神观照下的语文必修教材与语文读本编排的真正用意。

    学习语文必修课本与学习语文读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发展良好个性。不同的是,语文必修课本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度也比较大;语文读本一般只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去独立阅读,灵活性比较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真正提高。

    然而,现代高中语文教师,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大多数以语文必修课本为自己的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的基本建构,未有大语文观的理念支撑。因此,许多学生也不明白语文读本与语文学习的深层关系,便弃置于一边。有不少老师三年高中语文教下来,从未翻阅语文读本,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有意义有针对性的指导。语文的教学内容就真的仅仅局限于语文必修教材吗?语文的教学内容究竟是什么呢?这真的是语文教学必须深思而又亟待解决的一个深层课题。

    三、重单本教材的研究,轻整套教材的宏观建构

    许多老师对新教材的学习与运用只重单本教材,而没有把单本教材放在宏观的高度来观照这册书在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确定这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教学手段。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部分分为三个互相衔接的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二册)在初中基础上,学习中外实用文章诗歌散文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及阅读古文的能力。第二阶段(第三、四册)学习我国当代古代文学作品及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册),学习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社科论文、科技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教材编排体系遵从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序列。

    而现在的阅读教学,许多教师只重单篇文章的教学,未将这一篇篇文章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来思考与观照,重新审视这一篇篇文章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语文教学的合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写作教材仍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册)按照写作心理的八个方面编排,力图让学生把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第二阶段(第二到五册),主要培养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几种常用文体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文学创作。第三阶段(第六册)按照写作过程的几个方面编排,力求使学生把握书面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

    而现代作文教学不具科学性、体系性、计划性,忽视教材中有计划的要求与科学的规定,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清晰的教学计划,没有作文教学的宏观构建。忽视教材的科学编排,使作文教学处于一种无序和随意的状态,因而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无从提高。

    四、重教材中“阅读”部分,轻“写作、口语交际”部分

    这种教学理念误区形成的真正原因还是传统教学理念在老师教学思想中作祟。传统教材以单篇课文的教学作为自己教学的支点(也即文本教学),学生只要能够把这篇课文学完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也就相当于新教材中“阅读”部分的内容教完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与“阅读”部分内容的教学完全脱节与对立,我们姑且不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在新课改中的引进与运用,单就教学内容的教学来说也大大缩水了。

    新课程标准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正是立足于这样的教学理念,科学地编排了口语交际与写作教学内容。学会交际、学会合作是未来人的几种基本能力,新教材科学地编排这一内容是对教材编写的一次大胆创新与尝试,应该引起教学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新课标的真正推行者不是几个专家声嘶力竭的“呐喊”,也不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硬性规定,而是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自觉行为,新课标的推行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进步。

    教师不注重写作部分在教材中编排的科学性与体系性,是目前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症结所在。对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淡化与缺失,未立足于学生素质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是语文教学没有未来观与发展观的必然结果。因此,这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只能是肤浅的。

    五、重传统教学观念的主导与渗透,轻新的教学理念的引进与整合

    新课标在全国推行已有五年时间,然而,综观新课标在全国推行情况,从形式上看轰轰烈烈,但其教学理念仍然是传统的,当然对于传统的东西不是要全盘否定,而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之上找出一种新的生长点。

    传统中的许多教学思想经过了几千年的教学检验,是有现实意义的,至今仍在教学艺术的苑囿中闪现耀眼的光芒,我们应该深入地研究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恰当而得体地运用。然而,许多老师抱着传统的思想不变,甚至在自己的教学观念中对新的教学思想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排斥倾向。

    新课程标准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组织的一批教育专家在调查考证了世界各国课改的基础上,在顺应时代潮流,参与全球化竞争,树立新的时代观、发展观和人才观的基础上,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构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课标。其中有许多全新的课程构建设想与教学理念的引进,如果我们不以开放豁达的心胸接纳与学习,必将为时代所抛弃。有人预言谁主宰了新课标的研究与推行,谁就主宰了未来教育的前位波峰,必将成为未来的教育专家。笔者以为主宰未来的教育专家必须有接纳新思想的勇气与能力,当然并不是对传统的东西一味的否定。鲁迅“拿来主义”的思想对于我们指导新课标的推行具有积极作用。

    六、重教学结果的教学,轻能力形成过程的教学

    卢梭说:“人们总把兴奋点放在归宿点上,注意以社会各成人的需要确立教育的手段。”不少老师在推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知识与技巧的掌握层面,很少运用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手段。强调精讲精练,反反复复地对一个个知识点事无巨细的讲解,把一个个解题“技巧”硬塞给学生。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只注重了教学结果的教学,把学生变成为知识的接受器,能力的畸形者。许多老师以为把知识咀嚼得越细学生接受的东西越多,解题的技巧钻研得越精学生解题的能力越强,事实上这种只重结果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是对学生能力的弱化。

    其实,教师尽可以放心让学生自己做,让学生从众多独立的体验中逐渐形成一种独立学习与独立研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形成过程的最佳方式是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是在老师指导下融入学生自我体验、自身感悟、独立探索而形成的一种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而现在的这种学习方式,老师代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了教学的短期效应,把学生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一环给代替了。只有前位的教学理念,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方式,只有先进的教学方式,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重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养,轻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形成

    不少老师在新课标的推行过程中以为只要把知识技巧传授给了学生,并且通过大量的习题把这种技巧经过强化训练传授给了学生,学生就自然能考出优秀的成绩。然而,对于语文这门人文性强的科目,习惯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偏激地说,习惯的培养重于知识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当然,学习习惯的形成包括多个方面,笔者只择其一二论说。

    重视积累夯实基础的习惯。积累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理念,在自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科学地构建自我的积累体系。笔者在新教材学习过程中,对高中生提出了构建“3211”工程积累体系,即300首诗歌,200篇自己经过筛选认可的优秀文章,100篇优秀作文,100篇周记,笔者以为学生只要有这样厚实的积累,在语文方面定可取得优异成绩。

    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习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这种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的习惯适应了未来的高考,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长期练习工于书写的习惯。从功利的角度看,在高考时,老师看到一篇书写清楚卷面整洁的作文试卷,自然有一种春风送爽的感觉,阅卷老师才可能认真仔细阅读,客观公正地给考生评分,甚至高于作文实际水平的高分。即使考生作文水平高,如果字迹潦草模糊不清,阅卷老师厌改厌读,自然会匆匆给考生一个基准分上下的分,多少优秀作文便是由于书写潦草而“百年沉冤”。从长远的角度说,漂亮的书写是学生受益终生的能力与人生的一大享受。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