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与游戏化学习:成人培训的回归与创新
李朝波
【摘 要】传统观点认为认知是大脑的信息加工过程,与身体无关。在这种理论范式下,教育与教学实践将学习视为一种“离身”的心智能力训练,但具身认知挑战了这种教育理念,并且掀起了一场具身学习的革命。身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受到重视,学习环境的建构变得同样重要。游戏化学习很好地兼顾到了具身学习的上述特点,并且符合成人学习的偏好和特点。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在成人培训中引入游戏化学习的实践,是成人学习的本质回归与形式创新。
【关键词】具身认知;游戏化学习;成人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6-0010-05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一定情境下”的“反复经验”是学习产生效果的关键。然而,传统的教育与教学实践却由于受身心二元论的“离身认知”(disembodied cognition)观点的影响,长期陷入重视心智训练、忽略身体感受的误区,学习被变成了“一定场合下”的“反复训练”。
受认知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发展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身”(embodied)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开启了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后认知主义”变革。认知研究的具身取向推动了学习观念的重大转变,人们开始关注身体及其所处的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价值,教育与教学理念随之发生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也开始了关于教育游戏的研究。将游戏化的手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不仅符合具身认知的学习观,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游戏化的实践不仅适合儿童、青少年阶段的学习,在成人培训中同样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一、具身认知:身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复归
受身心二元论影响,传统认知心理学将认知、思维、记忆等视为独立于身体的心智能力,学习则是对这些心智能力训练的过程,同身体没有本质联系。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过程被塑造成一种不需要身体参与的“离身的”心智能力训练,身体的作用仅仅是把大脑这个“计算机硬件”带到学习场所中的物质载体。在教学情境下,身体被忽略或者按照某种规则被要求静止不动,以防止对信息加工和存储的过程形成干扰。学习理应是一种程序化、刻板化、机械化的状态。大多数教育者都秉持这种教育与教学理念,将知识传递和思维养成视为教育追求的目标。随着具身认知研究的兴起,离身认知的这种关于学习的观点受到了质疑,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教学变革的反思。
具身认知,是指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2]认知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认知,认知过程根植于身体活动,而身体活动又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认知、身体、环境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具身认知理论明确了身体及其活动在认知塑造中的决定性意义,同时强调环境支撑并作用于整个认知过程,对有机体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具身认知理论颠覆了关于认知只是机械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传统观点,用认知、身体、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让人们看到了认知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复杂的、不可分割的动态生成过程。具身认知的研究让我们对学习及其发生环境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从具身认知的视角看待学习,具身学习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是身心一体的整合训练过程
具身认知的研究揭示,没有脱离身体的心智,身体是经验的主体,具有能动的力量,是认知过程的指挥者与执行者。身体的感知和体验是学习能够成功的关键,任何学习过程都必须重视身体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习者通过多感官参与、多方位体验、多角度反思、多层次实践,让整个身体参与到学习中来,以便获得深度的学习体验,促进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和迁移应用。
2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中的体验过程
具身认知的研究认为,认知是情境化的,它发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场景中,即便是脱离具体环境的心智活动仍然基于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感觉加工和运动控制机制。[3]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的感知和在环境中付诸行动的结果,环境为整个学习过程提供了支撑,并且持续影响学习过程的发展。学习是身体与环境交互的整体活动,学习者与学习环境是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能够在互动和体验中完成高品质的学习,并且反过来改善或塑造学习环境。因此,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是一种双向建构、互利共生的关系。
3学习是一种交互的动态生成过程
具身认知认为,认知是一个身体、心理与环境持续交互的开放动态系统。具身学习在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习者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综合感官体验、行动经验、协作交流、总结反思、探索性尝试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让学习的过程超越单纯意义上的心智训练,变成身体、心智与环境持续交互的一个综合过程。在這个过程中,预先设计的学习环境可能遭遇各种始料未及的突发状况,教学节奏随时可能被打乱,课堂的进程变得不可预知,但恰恰是这种自由、多变的学习情境把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单向传播”变成了“交互共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的效率。
具身认知强调了身体是认识的主体,身体的结构、身体的环境体验以及在环境中的活动状态等深刻影响着认知的结果,重新审视身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游戏化:具身学习视角下的学习革命
游戏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动物世界,然而“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像人类一样长久而剧烈地游戏,也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有同人类一样多的游戏方式”。[4]游戏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进化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手段,作为人类学习和探索外部世界的最初的形式,游戏承载着生存技能训练和智力培养等高级社会活动的功能。时至今日,游戏依然作为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载体而被广泛自发地运用,由此衍生出的游戏化思维与游戏化实践被广泛应用于用户体验、体育训练、教育培训等各个领域。
游戏化就是借助游戏中的元素将不是游戏的学习或工作变成游戏,其目的是通过游戏的思维和机制让活动更有趣,让人们从必须要做的事情中发现乐趣,从而达到吸引受众和促进问题解决的目的。
游戏化学习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游戏化学习的载体主要包括数字化游戏和游戏活动两类。由于受数字化开发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限制,目前主要的游戏化学习方式是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
游戏化学习的基本特征包括:(1)游戏。一个让参与者想要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的活动载体,供参与者在既定的规则约束下进行体验,且常伴有情绪反应。(2)机制。游戏中的机制包括关卡、积分与晋级规则、规则与时间限定、竞争角逐等,是游戏化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3)参与体验。激发兴趣并让参与者身体力行是游戏化过程的目标,自愿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是游戏化过程的典型特点,游戏化既可以是单一个体的体验,也可以是群体性的交互体验。(4)激发行动。游戏化实践的核心是激发行动的意愿,通过设置难度逐步递进的關卡让参与者保持持续行动的热情。(5)促进学习。游戏化是根植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实践,让学习者在参与中行动与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6)解决问题。游戏天然的协作特性能让多人聚焦解决一个问题,而其竞争特性又能鼓励参与者全力以赴,争取胜利。[5]
游戏化学习不仅是一个以游戏为媒介的充满趣味的学习形式,其过程远远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娱乐,是一种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从游戏化的基本特征来看,游戏化学习具有很强的具身性,是一个可以作为具身学习的非常有效的实践载体。
1游戏化学习强调身体的活动参与
游戏化学习要求参与者在既定的规则体系下,通过采取一定的行动,完成相应的任务。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身体不再是一种被束缚的机械静止状态,而是要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采取具体的行动作用于游戏活动进程中,最终确保游戏任务的顺利推进。因此,游戏化学习是身体被充分调动和激活的学习,是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知和运动体验等共同作用下的学习。
2游戏化学习注重学习环境的营造
游戏化学习的魅力来自于游戏作为一种媒介所带来的整体学习体验。为此,游戏化学习非常重视营造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通过设定模拟或仿真的游戏化场景、设置难度层级递进的游戏关卡、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者的竞争意识等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意愿和学习热情。
3游戏化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反思与领悟
游戏化创设了一个让学习者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与成长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者可能会体验到包括胜利的兴奋以及失败的痛苦等在内的多种情绪体验。游戏唤起的激烈的情绪情感体验会引发学习者深刻的自我觉察与经验反思,从而形成一个知识领悟、智慧生成与经验分享的动态学习过程。
4游戏化学习让学习者在多元交互中实现高效学习
游戏化学习通过学习者与游戏活动之间的身体活动交互、游戏同伴之间智慧众筹交互、游戏同伴与游戏对手的竞争交互、游戏情境中的情绪情感体验交互等多元交互创造了跨学科、多感官、交互性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了认知、情感、态度或行为的转变。
游戏化学习打破了身心二元的认知模式,让身体、环境等在学习过程的价值得到体现,充分展现了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不确定的、开放的过程。游戏化学习因其身心整合、环境支撑、交互生成的具身学习特点而让学习变得不同以往,可以说是学习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表明,游戏化的手段若能被运用得当,会发挥出吸引目标对象、促进知识与经验流动、提供工作绩效与学习效率等独特价值。
三、成人游戏化学习的必要性
游戏化学习突破的传统离身认知理论所带来的学习误区,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及现实性需要,是移动互联时代学习的一种必然趋势,而且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1基于离身认知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枯燥和低效
传统离身认知指导的教学模式下,身体被要求静止,学习与游戏被摆到对立面。整齐划一的“训练”成为教学的主导模式,学习成为一种严肃的事情,学习者被要求远离游戏,长时间的枯燥学习使成人学习者无法接受,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渴望能有一种更具目标导向的、更加轻松和灵活多变的学习模式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唤起并维持成人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必然选择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学习是由人们的内部动机驱动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传统的认知训练式的学习模式很容易将学习变成被动的完成知识接收任务或达到某种考核标准,导致学习动机的外化。首先,游戏化的学习过程满足了成人对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的心理需求,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愉悦,并且让学习者能够长时间地关注和投入其中。其次,游戏化的学习过程利用真实或模拟的游戏情境为成人学习者提供有趣且富有挑战的学习环境,让学习的过程从由约束机制的外部塑造状态转变为被学习者的自我约束和好奇心所取代的内部生成状态。
3激发成人学习者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游戏提供了尝试新情境和新事物的自由,而且,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替代学习,不需要因失败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当人们觉得他们的玄想或一些貌似幼稚的做法不会产生重大的结果时,他们才能带着最大的自由去进行哲学思考或做出那些游戏性的行为”。[6]游戏化的情境让学习者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未知、思考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对失败有很高的容忍度,更容易让学习者放下思维的束缚,为成人学习者创造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和自我建构的可能,让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游戏化情境中的行动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空间让成人学习者能够在积极互动和亲身体验中分享各自的学习资源和经验,这种交互的学习碰撞也有助于激发新的思维。
4移动互联时代学习变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知识触手可及,目前的成人学习正步入一个“显性知识”过剩、“隐性知识”不足的时代——获得显性知识的渠道日趋多元和便捷,但却很少有机会去深度体验和反思,获得隐性知识反倒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成人学习不应再是知识普及和单向的经验传递,而应该为成人学习者创造深度体验和反思的机会。游戏化实现了外化体验、内隐分享、内化建构的有效学习过程,帮助成人学习者通过自身体验、反思和领悟去感受和学习,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让隐性知识的获取与传播变得更高效。
5成人开展探索式学习的需要
传统的学习模式更多的是一种反应式学习,即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通过对别人的经验进行反思,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并建立新的行为习惯。这种学习模式的问题在于别人的经验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可能无法建立联系,而且容易陷入简单的经验复制,于是在进行了很多学习之后,困惑依然存在。在快速变革的时代,对成人学习者而言,更加需要一种新的面向未来的探索式学习。在探索式学习模式下,不仅要向外学习经验,更要向内自我激发,实现知识、经验的更高效的整合,从而提升对解决复杂、未知问题的驾驭能力。游戏化学习恰恰满足了这样一种学习趋势,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开放场景,让学习者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探索可能性,从而增强针对现实性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游戏化学习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态度的转变。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基于游戏化方式学习的学习者学习更主动,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更理想,对应用所学知识内容的信心也明显提高。
四、成人游戏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原则
如果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和学习内容缺乏紧密有机的联系,单纯盲目地在课程中加入游戏,只会让成人培训流于形式。因此,游戏化学习的实现首先体现在培训课程的游戏化设计上,要把握好游戏的设计关,应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兴趣导向
游戏化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引发成人学习者的关注,进而激发成人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在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知觉唤醒,即通过具体的故事或案例,利用其中的与既往经验的相似或者不协调的部分等吸引成人学习者关注。(2)激发探究,即通过向成人学习者提出需要他们解决的问题、邀请成人学习者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设置需要成人学习者动手实践的场景等方式激发成人学习者的好奇心。(3)多元刺激,即通过借助各种教具及不同教学媒介手段等方式保持成人学习者的注意力。
2经验导向
游戏化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建立成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关联性,以便能够进一步保持对课堂的参与热情。经验关联的具体做法包括:(1)动机关联,也就是将教学需要与成人学习者个体需求、动机等进行结合,在权力动机、成就动机、冒险动机以及身份认同等方面寻找结合点。(2)知识关联,说明新知识与成人学习者现有知识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如何实现更好的对接。(3)目标关联,说明实现教学目标对成人学习者的现实意义和未来价值。(4)榜样关联,树立这样的学习历程在工作或生活中产生积极变化的成人学习者标杆。
3行动导向
游戏化的目的是在行动中学习,因此,行动导向是游戏化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又一個重要原则。推动成人学习者采取行动参与到游戏化的项目体验中的方式包括:(1)“小步精进”思维与目标分层策略。即把课程游戏进行阶段性分解,营造丰富的、有差异的、难度层层递进的挑战,让成人学习者朝着课程目标一步步探索和尝试,通过实现阶段性小目标的成功体验来强化成人学习者持续参与和努力的意愿。(2)建立明确的规则体系。充分结合课程游戏推进的需要,在趣味性与秩序性之间找寻平衡点,建立起课程游戏的实施规则,明确时间限制、角色划分、游戏体验过程中允许和禁止的行为边界以及判定胜负的标准等。建立起良性的游戏规则体系,确保课程实施的有序性,保证成人学习者公平参与和体验的权利。(3)设计竞争机制。竞争性是关系到游戏化学习的成效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点,相互竞争的状态会使成人学习者在游戏体验中投入更多的心智,从而有更深刻的体验和反思。因此,在游戏设计时要考虑建立起竞争机制,并且在课程开始时通过游戏分组等方式营造好竞争的氛围。(4)确认与反馈机制。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向成人学习者清晰介绍学习的历程,帮助成人学习者感受到课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此外,还需要积极鼓励成人学习者,要对成人学习者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激励成人学习者完成游戏学习的整个过程,挖掘成人学习者的内生动机,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4发展导向
游戏设计和培训实施时,要始终以提升成人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或实现态度转变等为目标。通过游戏体验、回顾反思、互动讨论以及总结提升等方式帮助成人学习者学习和成长才是游戏化设计的真正目的。因此,在游戏化设计时就要着眼于培训目标,设置游戏关键点和目标行为。在实施时,注意捕捉和记录成人学习者表现的目标行为。在回顾和点评时,将关键节点和目标行为作为重要依据,进行深度剖析,让学习的体验更深刻。最后,结合培训目标以及成人学习者工作的实际,引导成人学习者把课程所学迁移到工作中,强化成人学习者的持续学习和把学习带入到行动中去的意愿,让培训的效果真正显现。
游戏化学习在设计和实施时还有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具体包括:(1)正确认识游戏化的价值与适用性。游戏化不是万能的,但游戏化的具身性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需要对学习需求进行细致分析,权衡各种候选教学方法的利弊,然后再决定是否采用游戏化教学。游戏化学习在成人培训中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游戏化传递的理念却值得反思和借鉴——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愉快学习,在行动中的反思更深刻,反思促动的行为改变更持久。(2)游戏化还要避免“儿戏化”。在成人培训使用游戏化策略时,切忌为了游戏而游戏,陷入过分追求游戏体验的形式和愉快的过程体验的误区。忽略过程回顾、经验分享和总结升华的游戏无异于“儿戏”,不仅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还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甚至对成人学习者造成不必要的误导。因此,要时刻谨记,培训游戏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分享、技能训练或者态度转变,而非迎合或讨好成人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72.
[2]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705—710.
[3]Wilson,M..Six Views of Embodied Cognition[J].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2002,9(4):625—636.
[4][6]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83;184.
[5]卡尔·M·卡普.游戏,让学习成瘾[M].陈阵,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1.
[7]Wolfe, J. The effectiveness of business gam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course work[J].Simulation & Gaming, 1997,28(4):360—376.
[8]Hays,R.T. The effectiveness p of instructional game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discussion[J].Naval Air Warfare Center Training Systems Division, 2005.
[9]Vogel,J.J. etc. Computer gaming and interactive simulations for learning: 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2006,34(3):229—243.
[10]Sitzmann,T.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 of the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based simulation games[J].Personnel psychology, 2011,64(2):489—528.
[11]葉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4):104—114.
[12]郑旭东,王美倩.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具身认知视角下学习环境构建的新系统观[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