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板书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郑仕杰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虚拟仿真等新媒体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教学已经深入人心,与之相比,板书这一昔日的主角却陷入了被边缘化的窘境。教师在运用板书进行教学时常常出现简单罗列标题、大段文字单一呈现、无板书、用PPT替代板书等问题。笔者从当前板书应用的常见问题出发,探究归纳板书的设计和应用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基于ADDIE的板书设计应用模型构建

    ADDIE模型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学团队设计和开发的培训模型,主要由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评价(Evaluation)五个部分组成。在板书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笔者将教学设计经典模型ADDIE融入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于ADDIE的板书设计应用模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分析阶段,主要包括课程类型分析、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环境分析和教学资源分析;第二阶段为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呈现形式设计、呈现内容设计、呈现环节设计和支撑资源设计;第三阶段为开发阶段,主要包括梳理教学内容、对接教学策略、手绘板书草图、制作支撑资源、确立呈现内容;第四阶段为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教学标题呈现目标、主板书梳理内容、教学活动完善板书、教师利用板书课堂小结和学生借助板书回顾所学内容充实完善笔记;第五阶段为评价阶段,贯穿整个模型,主要任务是对照板书设计的原则进行自评和互评,为后续课程优化提供支撑。

    在该模型执行中,分析与设计是前提,开发与实施是核心,评估为教学持续改进的保障,三者互为依托、密不可分。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既要求系统性和整体性,又要求兼顾灵活性和动态性。

    基于ADDIE的板书设计应用模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运用

    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创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板书?如何应用板书促进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基于ADDIE模型在板书设计和应用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1.概念辨析——留白式板书

    在理论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许多概念需要辨析。传统的板书设计主要采用大纲式线性结构呈现内容,这种板书侧重于知识结构的表达,忽略了学习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意义建构。例如,在“1.2 认识微型计算机”一节中,学生需要对微型计算机的组成有宏观的认识,同时也要明确彼此之间的包含关系。笔者结合学情设计了如图1左侧所示的留白式板书样例,这种板书的设计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适度预设了“留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借助新媒体资源呈现微机硬件设备的主流产品(如图1右侧),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和课件对板书留白部分进行补充。这样的呈现方式既发挥了板书适时适度的参与优势,又提升了教学的直观性。板书补充完善的过程也是学生概念辨析和知识巩固的过程。

    2.原理阐释——图形式板书

    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晦涩,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单纯的文字罗列很难将原理直观呈现,而用PPT课件、微课等动态讲解的方式,又存在信息量大、驻留时间短的不足。例如,在1.2节中,学生对微机系统形成宏观认识之后,需要对CPU、内存、外存三者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有系统的认识。教材主要通过“相关知识”采用大段文字呈现,如果教师的板书采用大标题和关键词罗列的方式,学生很难真正把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设计了如下页图2左侧所示的图形式板书样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板书与课件、微课(如下页图2右侧)相结合使用,当微课动态呈现内容至关键节点时,将画面暂停,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图形式板书归纳核心知识点。这种边讲解、边归纳的图形呈现方式既发挥了课件动态、直观的特征,也保留了传统板书跟随性和驻留性的优势。

    3.操作技能——流程图式板书

    由于存在学时短、内容多等现实问题,技能传授类课程大多存在重操作、輕梳理。例如,在“5.6制作数据图表”一节中,传统教学通常采用教师“带做”、学生练习的模式,板书基本以操作步骤关键词为主。这样的呈现形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基本掌握操作流程,但在应用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环节遗忘、关键技能点注意事项不明确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页图3所示的流程图式板书样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智慧课堂”管理软件切屏讲解具体操作步骤,板书梳理关键操作步骤。练习过程中用“智慧课堂”软件辅助教学,电子屏幕可多屏监控全体学生的操作进度。当遇到教学难点时,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的生成性问题转换至个别学生屏幕,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注意事项,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完善板书注意事项部分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主体板书在教师边操作边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书写完成,注意事项则由学生结合实操进行完善,副板书和课件在教学进程中起到必要的教学提示作用。这样,板书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体验和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了从“被动”模仿到“主动”探究、从“学会”到“会学”的过渡,有效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知识整合——思维导图式板书

    在复习课及综合应用类课程中,师生需要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用思维导图式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导图中的主题关键词有利于学生把握教学重点,适时适度的图文点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摄取,有利于学生思考、交流和表达。例如,“第5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一课一共包含7个知识模块,知识点分散且彼此之间联系不紧密,传统大纲式板书非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混乱感。笔者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如下页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式板书样例。

    在教学过程中,圆角矩形的内容为板书主体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书写,与此同时,学生则借助XMind软件在计算机上针对每个知识点补充完善(横线部分),电子大屏借助“智慧课堂”软件同步展示学生的总结成果。因此,思维导图式板书是人机、师生互动的结果,圆角矩形部分由师生共同填写,横线部分则由学生探讨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借助图像、文字、媒体工具等,多角度、全方位梳理知识要点,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思想禁锢的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思维导图式板书在知识呈现过程中,实现了知识节点之间的联通,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每个模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结束语

    板书渗透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深思熟虑、对教学内容的重构设计、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打磨提炼,同时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新媒体学习资源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而板书依旧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板书的形成过程,是师生的沟通过程,也是知识建构、情感互动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将板书与新媒体巧妙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仇勇平.电子书包:建设数字化课程环境[J].上海教育,2011(Z2).

    [2]程志霞,陈子超.智慧教育背景下IRS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以佛山市南庄三中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8(05).

    [3]孙曙辉,刘邦奇.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

    作者简介:张胜文(1995—),汉族,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