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打造充满活力的小学美术课堂

    摘 要:美在生活中,美术亦源自生活。小学的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的美术技能技巧的教学,而是一种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小学生正需要这样生活化的美术,它能更真实地带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从而得到美的享受。美术教学的内容应该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美术课堂,让美术课堂散发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美术,学“活力”美术。

    关键词:美术生活;儿童生活化;活力美术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4-0095-02

    引 言

    林清玄先生在《谁教给它飞舞》中写道:“我感到非常吃惊,这只蝴蝶从来没有被教育怎么飞翔,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去吸花蜜,没有爸爸妈妈教过它,这些都是它的第一次,它的第一次就做得多么精确而完美呀!”这句话印证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小学美术教学要走儿童生活化道路,适时地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美术课堂,让美术课堂散发生活气息,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美术,学“活”的美术。

    一、在游戏中激趣,走向娱乐化的美术多棱镜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有唯一答案;美術作品的美是多样的,从不同的视角欣赏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

    学生是美术教学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从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出发,跳出美术教学的学科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束缚,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挥[1]。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世界,以童化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小组合作、协商的方式开展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体会成功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小鸟的乐园”是笔者和二年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一节泥塑课。

    上课伊始,笔者和学生玩起了游戏:“小朋友们,我们都有一块紫砂泥。这一块泥是由无数个小小的泥沙组成的,我们就是它们的将军。作为将军,我们先要教会这些泥沙团结一致,让它们手拉手、肩并肩。”笔者把一块方方正正的泥捏到了一起,并说:“再让他们抱得更紧些!”笔者拿起泥在桌子上反复摔打。学生也开始摔打手中的泥块,他们像一位位大将军,有模有样地训练着自己的“士兵”。不一会儿,学生手中的泥块就达到了做泥塑的标准。之后,笔者播放歌曲《小鸟的音乐会》,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心倾听。歌曲播放完毕后,笔者问:“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小鸟,会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乐园里呢?”借助歌曲和问题的引领,接下来的教学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学生积极思考,不时地蹦出一些奇妙的灵感。笔者顺利地引出教学主题“小鸟的乐园”,让学生构筑自己设想的鸟的乐园,并动手为鸟儿们建造一个大大的乐园。他们有的做树枝,有的做树干,有的做树叶……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泥塑活动很有趣,但是学生只是完成了泥塑作品的基本造型。他们还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对小鸟的乐园进行美化和装饰。于是,笔者和学生展开了以下对话。

    师:同学们,我们的这个鸟的乐园是热闹了,可是,我看来看去觉得大树爷爷似乎不大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1:小鸟还不够漂亮。

    生2:不是,不是,是因为小鸟太漂亮了,大树不开心的。

    生3:对对对,大树在羡慕小鸟的美丽的羽毛。

    师:对呀,大树也爱美的。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办法把大树也变得更漂亮呢?

    生4:化妆。

    生5 :给大树做个美丽的花环。

    生6:在树干上捏出大树的眼睛、鼻子、嘴巴,做个笑脸。

    ……

    这样的课堂有说有笑、有玩有闹。学生在不断创造中一起进步着,分享着彼此的快乐,充分体会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在体验中积蓄美感,走向贴身化的美术大天地

    美术创作是儿童反映自身生活的直观性活动。有了明确的生活表现欲望,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绘画也就“美”到渠成。儿童的世界是最真切、最丰富、最天然、最富有创造性的。儿童的美术作品之所以生动,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是儿童根据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进行创作的。生活是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带动学生对生活进行细微观察与感受,鼓励学生对美术创作有独特的构思,使学生在创作中逐步增强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中,笔者不止步于课堂教学,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使他们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在生活中感受自然美。比如,笔者组织学生走访美术馆、寻访商店、参观民俗活动等,把课内外的活动结合起来,把家、校、社会结合起来,把美术与多种学科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由、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灵感,从而受到感性的、审美的、全面的、直观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字的联想”一课时,如果仅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创作,他们很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创作思绪不容易打开,甚至会感到困难。因此,在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变体美术字,用相机记录生活中的字的联想。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踊跃发言,滔滔不绝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这样,课堂就变“活”了。更可喜的是,贴近生活的教学让学生学习更主动了,学生会自己去发现字的变化方式,深刻体会到本课的实用性。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美术生活,使生活和美术进行无缝衔接,让美术打开学生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大门。

    三、在开放中融合,走向儿童化的美术课堂

    美术是一门学科,教室是美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才是真正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变局限的、封闭式的课堂为开放式的、多样性的美术活动,把学生直接带进生活,引入自然,让他们走向社会。这才是适应现代学生需要的美育。研究型、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讨论探究、游戏活动、故事表演、设计展示、互评互赏中逐步提升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体验活动贯穿于学习研究的整个过程,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的自由创作中去。学生通过亲身感知、直观体验、自主发现、动口动手等方式,重新认知世界,重新审视自我,在无形中实现认知、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老人与儿童”一课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上课铃一响,笔者就扮成一位老人,手拄拐杖,戴着花白胡须,弓着腰走进教室,让学生观察。这样的表演导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把表演升级化,来了一場超级模仿秀,请更多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演老人和儿童。在几位学生表演了不同的人物后,笔者提出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

    师:请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猜一猜台上这几位同学表演的是儿童还是老师,要说出自己推测的理由。

    生1:王××扮演的是老人,她的脸上画有皱纹。

    生2:对,她走路走得比较慢,头上还有几根白发。

    生3:我认为赵××演的是儿童,他走路的时候连蹦带跳,非常活泼。

    ……

    通过多角度的观察、比较,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老人和儿童在外貌和行为习惯上的差异。最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

    教与学的生活化,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欣喜,让学生参与了点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与实践能力。

    四、在生活中发现,走向生命化的美术源头

    美即生活,美是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之一。美的艺术无处不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素材是最有生命力的。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教师应让学生多角度地接触、了解绚烂多彩的世界,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自然美的熏陶,进而为创造艺术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如一朵小花、一个栅栏、一条河流等,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能变幻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物。生活中常常会有难以忘怀的事,如古法造纸的独特体验、菜园的有趣发现、花园里的小秘密、自制降落伞等。对于这些生活中有趣的体验、发现,学生都可以用画笔记录下来。

    回忆是非常好的艺术源泉。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点滴来进行美术创作。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有感情的、有情怀的。在美术教学中,情境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美术表现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这种回归生活的美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师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有趣的事物,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尝试,远比教“画法”效果要好得多。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教材中“认识图形标志”“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内容,开展以“卫生、饮食安全,防疾病、保健康,家庭居住安全、交通消防安全”为主题的“健康安全,从我做起”标志设计、小报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绘画设计活动,引起学生对主题的重视与理解,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设计讲卫生宣传标志、宣讲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等,能够把美术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关注日常生活的同时提升对绘画创作的兴趣,同时能使他们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生活化。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直观体验,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建立在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上,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更直接、更易于沟通的体验过程。这样的主题设计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体验学习方法与过程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讲卫生、改陋习、防疾病、保安全的自觉意识,还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实用性。

    结 语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贴近生活的美术课堂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将美术教育根植于生活这块沃土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创造。在这样的美术教学天地中,教师也会收获更多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张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视觉思维”[J].江西教育,2017(33):92.

    作者简介:张桠(1981.5—),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职称,主要从事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