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陈嬿羽
【摘要】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學中,融合音乐游戏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根本上改善幼儿的学习状况,促使幼儿能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音乐游戏教学质量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合音乐游戏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根本上改善幼儿的学习状况,促使幼儿能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准确把握游戏的设计方向,有效激发幼儿对于音乐课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提高幼儿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音乐的特征
根据托尔斯泰的说法,“音乐”的原意是体验自己过去的感受。情感是用各种声音表达的手段,然后让听者感受到同样的艺术感受。现行模式音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文化产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音乐的发展可以体现出来。一定时期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记录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关于音乐的起源,这个神秘而古老的问题自古以来就被许多音乐史家所研究。研究与推测同时,也总结出了非常不同的观点,在许多原创主义流派中,对大多数人来说人们接受的是“劳动的起源论”,它认为音乐首先是由人们的劳动来刺激的。发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劳动变得生动。
《淮南子》中提到,是为了把木器的节奏统一起来,而节奏则是哼“高溜溜,高溜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有节奏的统一口号演变成“劳动口号”。人类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五花八门的劳动、装卸儿、划船儿、搬运儿、拉纤维儿、捣碎儿诸若此类。
二、幼儿心理发展与音乐游戏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从意义上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或表现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都是一般的、典型的、稳定的、可变的特征。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心理表现,这些特征随儿童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们强调,儿童接受早期教育,对他们未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成人的心理模式是在5岁前形成的。应重视早期教育,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我们经常关注祖先的经历和成人生活的经历,完全忽视童年经验的重要性;事实上,童年经历更重要,因为它们发生在儿童完全发展之前,并且更有可能产生重要的结果。”因此,在学校教育不应过分压抑和束缚,儿童的游戏、各种活动应适合儿童的特点,为孩子们提供了发泄情绪的出口,引导他们将压抑的欲望和消极的能量转移到身体和心灵上,尝试从事有益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有趣、积极的活动,特别是游戏,给予团队积极的指导。弗洛伊德的思想促使我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治疗的最主要方法。
三、音乐游戏有助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1.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音乐传统课程开展中,校园教师一般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一味地向幼儿“硬塞”知识内容,幼儿被动地了解,但是完全没有深入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降低了幼儿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把音乐游戏合理有效地与音乐课程相互融合,就能够在此基础上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学习乐理知识,也能够让幼儿锻炼自身身体的协调能力,以此激发幼儿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以及音乐参与的实践能力。
2.培养幼儿集体意识与团结意识
在音乐课程开展中,想要保证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之中,融合游戏的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的阶段,幼儿能够有效地与其他小朋友沟通,同时在游戏开展中,幼儿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以此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实际上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音乐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之间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目标,之后大家相互帮助,协同发展,积极地交流各自对于游戏开展提出的方式和建议,最终达成协调一致,为目标不懈努力。
3.培养幼儿理解音乐知识的能力
在幼儿发展阶段,幼儿对于知识问题的理解,还有分析问题成因的能力相对比较低,所以在音乐课程学习中,很难掌握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更无法清晰地了解到乐理的知识。但是,通过音乐游戏的教学,能够让幼儿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和理解音乐知识,这样能够促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根本上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也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逐渐突出,这样的形式导致人们开始关注到教育工作的进展状况,同时也更加注重幼儿在课堂中所占有的位置。所以,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被提出,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在根本上激发幼儿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海如.浅析音乐游戏在幼儿美育中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 :3+5.
[2]李宇桐.联觉在中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