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实践

    王湘江 杨毅

    

    

    摘? 要 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创意创新创业实践一体化发展为基本思路,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搭建实践平台、完善管理机制,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教学资源,构建多元主体共参与、共建设的生态系统,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键词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人才培养;大学生

    Abstract With a view to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s the basic idea, we build an ecosystem of multi-subject co-participation and co-construction, by reforming curriculum teaching, setting up practice platforms 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mecha-nisms, integrated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1 引言

    开展创新创业(“双创”)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求,也是高校助力我國经济转型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1]。继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之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三本教育护照”,引导着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5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明确强调了“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至此,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如火如荼,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和生态系统,实现系统化、体系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深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难点,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3-5]。

    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南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眼于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双创”教育、“双创”实训和指导服务,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强化创新创业组织保障? 学校以“一委二级三组”机构为统揽,协同推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如图1所示。2015年10月,学校统筹全校创新创业工作资源,整合相关单位创新创业职能,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创新创业学院。2015年11月,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党委书记与校长任领导小组双组长,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全体校领导为成员。工作小组组长为主管教学副校长,副组长为主管学生工作、科研工作、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成员为教务、学工、科技、创新创业学院、招就、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指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各学院相应成立院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小组,由学院院长、书记担任组长,学院其他领导为副组长,各专业系主任、学工室和教务室负责人为成员,并指定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基本形成学校、责任部门、学院三层齐抓共管、协作联动的工作格局。2018年8月,学校再次进行机构改革,将公共教学平台信息技术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并入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设计者、协调人和资源整合者,新的创新创业学院汇聚了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全方位全过程培养。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对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微调;2017年完成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重点突出创新创业教育;2019年又启动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把切实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双创”教育四年不断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逐步制订相对完整的链条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知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开放性实验室和综合性实验比例、扩大校内外实践基地、组织各类竞赛等措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团队意识,为后续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课程建设,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学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共计32学时,2学分;所有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和专业导论课;引入超星尔雅开设“创业创新领导力”“创业实训”等网络课程,开设技术研发、创业基本功与精益创业方法论、专利申请转化等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选课人数逐年增加;立项建设47门校级创新创业类在线开放课程。

    3)完善教学管理,推进制度创新。学校建立创新创业类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制定第二课堂活动学分折算表,第二课堂学分由5学分增加到10学分;修订学籍管理规定和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延长弹性学制年限,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在原规定的年限上再延长2~3年;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鼓励本科生辅修其他课程和专业。

    学校积极推行小班制教学,专业课基本实现小班教学;在各专业开设专业导论课与研讨课,广泛开展启发式、研讨式和项目化教学,2018年遴选出56门专业研讨课;积极推进考试考核办法改革,加强过程考核,提高平时成绩占比,并实行教考分离。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类专项及单项奖学金,出台以创新创业成果代替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措施文件,学生发表论文、获批专利和竞赛获奖都将得到1000~5000元现金奖励,“双创”成果在综合测评、研究生推免、各类评优中予以加分认定。对优秀的自主创业项目提供免费孵化场地、专业导师指导和五万元以内的扶持资金。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建立“基本技能训练→创新实践→创业孵化”链条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近年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覆盖面达到88.6%。学校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协同合作开展“双创”实践,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学校重点打造“创新→创业”理念的校级公共实践大平台,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园(“一园区”)和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一中心”),即“一园区一中心”,共计建筑面积约12 000平方米,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60余个。平台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免费为团队提供场地、水、电、网络及必要的办公设施。

    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科研平台的作用,学科平台全方位向研究生开放,工作日向本科生开放,教学平台全方位向全体学生开放。学校所有实验(训)中心、基础及专业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平台都免费面向学生开放,仅2018年夏季学期就开设了57个开放性实验项目,有5225人次的学生参与。另外,依托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平台的优势资源,开设“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和“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班,将创新创业理念和创新创业知识融入专业教学。

    以校企校地合作为依托,构建以湖南雁能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湖南省衡缘物流有限公司等为主要合作单位的校企“双创”实践平台,现有国家级实践基地三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4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一个、省级创新训练中心四个。学校2018年与浙江省诸暨市、绍兴市上虞区、东莞市桥头镇政府等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建立“诸暨高等研究院”“上虞创新研究院”“东莞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构筑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学校开展创新创业专项工作——“扬帆行动”,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每年举办各类“双创”讲座、论坛、沙龙、报告会以及GYB、SYB创业培训等50余场次,覆盖学生达15 000余人。每年暑期开展创新创业集训营活动,将优秀学生组建创业精英培训班,按照KAB、SYB培训的模式对学生进行专门创业培训。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部、RoboMaster机器人俱乐部和KAB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学校从2015年开始立项和资助大学生创新团队,鼓励大家早入团队、早进实验室、早着手科技创新。

    学校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类大赛、科技文化节、学科竞赛、创意设计与制作等活动,针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节能减排”科技竞赛等国家級重大赛事,均实行院、校两级比赛制度,大规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每年全校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人数超过一万人,充分发挥了各类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学校从2005年开始就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按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两倍以上的比例设立校级项目,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项目的立项和前期启动,2018年校级资助项目达500余项。

    完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学校牵头组建由工商、税务等部门工作人员、本地企业家、优秀校友及校内法律专家、经济学专家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共有成员20余人。通过定期一对一指导、集中授课、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学校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孵化器,为帮助入园企业快速成长,具备了较完善的孵化功能,形成为入园企业服务的六大孵化服务平台。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导师团,从校内外聘任一批富有创业经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校友企业家、成功人士、专业教师等120人为专兼职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技术、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专业化的指导和跟踪服务,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学校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现有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升教学和指导服务能力。2016年暑假在学校举办SYB师资培训班,28位教师获得国家人社部颁发的SYB讲师资格证书;2018年组织37位教师参加教育部、人社部、省教育厅等主办的创新创业培训。

    3 实践成效

    近年来,南华大学在“一基三实、一路三建”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在服务学校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推进,通过优化组织支撑、制度引导、资源保障的三位一体环境系统,建构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的三创融合教育体系,打造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协同的育人共同体,构建多层级、全方位,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三三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发挥催生动力,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彰显自身“双创”教育特色,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

    在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2014—2018年)中,南华大学列第157位,名列省属高校前列。学校近三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1.96%、91.79%、94.52%,创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满意。学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被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发改委等部门授予“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张超,张育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策略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63-16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3]刘召鑫,傅梅烂.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8(6):86-89.

    [4]黄兆信,王志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研究[J].教育研究,2017(4):37-42.

    [5]田贤鹏.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6(7):66-72.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