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让教学更开放

    刘海

    

    〔关键词〕高中政治;发散;开放

    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受时空局限,出现自我封闭、过分注重分数、割裂政治课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在“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指导下,积极开展高中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的疑问点是教师手中的一把金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发散思维是从问题出发,沿着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一种扩散状的思维形式。它能帮助教师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引领学生进入知识与智慧的殿堂。一是要根据教学实际,预设提问。教师要在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并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认识能力和认知规律基础上,巧妙地设置梯度问题,满足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开启学生的思维宝库。二是根据课堂实际,生成提问。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通过抛出线索、思路、步骤等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究,从而引申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才能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而学生也会在主动提问中点燃思维火花,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帮助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原有经验和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原有知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思考、探索、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广阔性。

    例如,在讲解《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时,我引用了这样一段材料:最近,人人网旗下网站“人人校招”发布了《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政府部门最有吸引力,24%毕业生希望在政府部门工作;回家就业避开压力的考生比例也较大,30%毕业生选择回家就业;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认为良好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和专业能力比较起来对于未来的发展更重要。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党和政府也出台了众多政策解决这一就业新难题。综合大学生就业难中的诸多因素,就业心态显然占据首位——很多时候,并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只是他们出于体面和稳定的考虑,将目标定得太高。接着设问:(1)大学生面对就业难,应该怎样调整就业心态?(2)大学生实现就业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探究性问题,这与教材中的我国就业问题严峻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等基础知识略有不同,需要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对于第一问,学生能够从教材中正确的择业观等方面进行正确分析。而第二问,学生则需要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的实习锻炼和个人的勤奋等多维角度进行分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对建议、措施、举措、意见、意义等探究类问题的巧妙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新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发散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人们希望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的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一要善于激发,让学生产生兴趣点。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二是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兴趣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取的知识才是真正有效的。这就要做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其自然发展。课堂结构和课堂教学流程要强化引导机制,找准关键点,牵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善于巩固,保持兴趣点。教师要能充分发挥教学优势,注重学生的兴趣管理,及时巩固学生兴趣,保持兴趣的持久。这不仅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各种近乎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且要善于利用竞赛、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情感和发展思维,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课时,我引用了这样一段材料:眼下,“高富帅”“白富美”等网络热词频频出现,他们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完美男人和完美女人的代表,不少年轻男女更是将“高富帅”“白富美”视为自己择偶的标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爱调研和民意中国网,对231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2%的人感觉时下很多年轻人择偶时青睐“高富帅”“白富美”。受访者中,80后占52.3%,70后占22.1%,90后占18.7%。接着设问:结合价值与价值观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对“高富帅”“白富美”的追求的哲学依据。这个社会关注度高、争议大的探究问题随即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兴趣。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研读教材,并从价值观的作用的角度系统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为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不仅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高中政治教学的时代性特点,也能够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时事热点分析能力和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发散认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需要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而当知识网络建成后,学习将会变得简单、快捷而有趣。一是要恰当运用联想,从已知到未知。事物之间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对这些知识恰当运用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等发散思维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思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和发展,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也可以大大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二是比较分析,加强知识间迁移。比较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用得好、用得巧,对帮助学生巩固、归纳知识,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加强知识间的迁移,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比较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提升学生观察、分析、理解事物的能力,还可以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运用比较,帮助学生接受新知、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灵活、熟练地应用知识的目的。三是逆向反思,另辟蹊径觅新知。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它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主动探索新问题,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复习“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一课时,我引用了这样一段材料: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敲定钓鱼岛“国有化”方针。次日,日本政府与所谓“土地所有者”签订了购买中国钓鱼岛的合同。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2012年9月19日,我国政府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并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了钓鱼岛海图,中国的海监、渔政船加强了对钓鱼岛海域的巡航力度。我国从法理上宣示主权、从执法上行使主权。日本政府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议。全国多地爆发了反日游行,期间也出现了打砸日系汽车、日式商店的过激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接着我设问:(1)运用“主权国家的地位”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对日反制措施的正确性。(2)有人说:反日游行是爱国的表现,即使过激也不为过。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围绕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而展开的中日外交角逐和公民抗议活动是社会热点政治问题,学生对这一事件有一定的认知。第一问围绕“主权国家的地位”展开,主要涉及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第二问围绕“公民的政治生活”展开,主要涉及公民的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学生通过此问题的解答,就能把主权国家和公民两块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从而起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发散授课,加强学生的知识拓展

    新课程对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利用板书,延续学生的直观感受。独具匠心的板书,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学生在提纲式、要点式、分析式、示意式等板书的引导下,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正是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动态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认知过程。二是利用生活,开阔学生的问题思路。新课改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时,应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有效学习,设计生活化问题,让学生体验知识价值。三是大胆创新,打造个性课堂。这不仅体现在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创新、重组与整合,而且还包括积极打造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需求的生活化课堂、关注信息技术应用和课程整合的信息化课堂、关注学生个性和人文情感关怀的生命化课堂等个性化特色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活力。

    例如,在讲解“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课时,我引用了这样一段材料:“太湖绝佳处,运河水弄堂,灵山吉祥地,百年工商城”是对“太湖明珠魅力无锡”的形象解读。近年来,无锡全面启动并实施了“一河”“两址”“三城”“四馆”“五大历史街区”“八大博览园”“十大古镇(村落)”等一系列重大遗产保护修复工程。无锡还积极推进中国大运河(无锡段)联合申遗,正式启动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申遗,努力实现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从点、线到面的系统提升和向世界文化遗产的跨越发展。然后我布置了预习问题:(1)无锡是吴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目前共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2)请你针对正式启动的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申遗,提出自己的创新性设想。这样的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课前需要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资料搜集、方案设计等,课上需要小组展示保护方案、方案说明、方案对比、方案完善等,还需要师生共同结合教材,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各组的保护方案进行归纳提炼。这样的深入思考、深入探究的授课方式,拓展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实现了教学前移和课后拓展,从而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问题意识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通过发散思维、发散兴趣、发散认知、发散授课等方式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开放,能够促使学生在生动形象、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和和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无锡,214045)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