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刘彦花+叶国华+韩世静
[摘 要]相比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地方高师院校的测绘工程专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能迎难而上与实力雄厚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一样担任为地方培养测绘工科类人才的责任,是一种荣誉和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只要正确面对差距,循序渐进,勇于改革尝试,探求符合市场需求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制订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合理的测绘专业教师团队,不断改善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形成具有地方师范院校特色的专业,培养出满足广西测绘市场需求的测绘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45-03
一、引言
21世纪,随着数字地球、智慧城市的建立,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的启动以及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遇到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广西积极参与“一路一带”,以及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整个广西对于测绘人才的容纳量也随之逐渐增大。根据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我区高校能提供的测绘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经济建设和测绘市场对高层次测绘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我校作为广西设有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两所本科院校之一,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对壮大我校的测绘专业队伍,提高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政策的需要
2007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颁布了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有关规定及配套实施方案。测绘行业的执业资格考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和评价标准。[2]依据测绘注册师考试大纲要求,各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主动适应注册测绘师制度。2010年,为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印发《关于成立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和专家组的通知》(教高厅函[2011]6号),正式启动了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绘领域卓越计划的实施,促使高校测绘专业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测绘专业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共同打造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测绘人才队伍。
(二)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广西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乃至“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广西的工业建设、交通建设、城乡建设和能源开发等将会突飞猛进。“十三五”期间,广西的公路、铁路、水利、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将纷纷上马,在建设广西的过程中,亟须从事地形测量、城市建设测量、道路及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等掌握最新技术的高端测绘人才。[3]
(三)测绘行业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信息化,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测绘学科由传统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测绘行业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应用领域不断变广,测绘学科的内涵不再局限于控制、测图和施工放样,已扩展为研究地球自然和社会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经济、国防等建设提供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撑。[4]测绘学科已从单一学科逐渐走向多学科的交叉,其应用已扩展到与空间信息分布有关的众多领域,渗透、融合于各行各业之中。
(四)学校学科综合发展与适应高校应用转型的需要
我校是以文、理为主的地方性师范类院校,测绘工程专业是我校为数不多的工科类专业之一,也是非常年轻的专业,于2012年首次招生。学校要适应高校应用转型、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必须要注重学科的全面发展。测绘学科本身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5],可为学校应用转型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建典型范例。
三、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广西继桂林理工大学之后开设有测绘工程专业的第二所本科院校,由于学校本身的师范类特点,测绘工程工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学生认知问题
学生普遍认为测绘工程属工科专业,应开设在工科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潜意识中不太接受或认可师范类院校内的测绘工程专业;其次,也由于学生对传统测绘行业的艰苦性有一些认识,测绘专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入学时不是自愿填报而是调剂到该专业,所以他们从心理上比较排斥测绘专业,没有学好专业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程设置问题
目前,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耗费了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大一大二主要以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为主,且这些基础课大多数由外院其他专业的老师上课,由于基础课的老师不太清楚课程跟专业的关系,致使很多学生忽视基础课的重要性,导致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很吃力。
(三)师资队伍问题
近几年,本专业一直没有测绘专业的博士生应聘,应聘的硕士生也是女生居多。因此,高学历的专业教师比较缺乏,专业教师的男女比例也不太平衡。目前,测绘专业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本身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与技术素质,而且,测绘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工程实践综合素质的教师非常少,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科研压力,他们很难能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教学中。此外,由于专业教师偏少,经常出现同一个班的多门课程由同一个教师授课的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审美疲劳”,缺乏听课积极性。
(四)实践实习问题
测绘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以文、理为主,师范专业为主的师范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略显薄弱,很难满足工科类专业的要求。此外,由于校园面积有限,校内缺少专业的实习基地,很多课程实习不能很好地开展;也由于学校没有相关的测绘资质,教师很难申请到测绘方面的工程项目,学生普遍缺乏接受工程实训的锻炼机会,学生野外实习不能较好地结合项目开展,很多时候就变成了走过场,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效果。
总的来说,就目前情况看来,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得到充分实现。
四、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改革。
(一)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根据我校的生源状况,学生入校一周内的某个时间会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召集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座谈,回答学生在专业上的一些问题及困惑。但专业思想教育不只是入学时的事情,而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系统工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自身的不断成长,其对专业的认识会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专业思想教育是本专业教师需要长期重视的事情,跟专业课程教学一样重要。以往,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都被认为是学工部的事情,为了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本专业要求专业教师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班主任也由原来的学工老师担任改为专业老师担任。只有长期不懈地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以及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本专业定位培养应用型的测绘技术人才。目前,由于大一大二通识教育课程过多,专业课主要集中在大三学年,因此,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满足课程之间的完全衔接,前驱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不明确,导致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连续性较差。建议课程体系改革增加二级学院对通识教育课程安排的灵活性,同时,为保证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建议每门课程集中在半个学期内完成讲授。比如,按知识的连续性,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应先于GPS原理与应用和摄影测量学,但由于时间所限,有时测量平差基础会和GPS原理与应用或摄影测量学在同一学期开设,致使学生学习GPS原理与应用或摄影测量学需要用到平差知识的时候,测量平差基础还没学到相关内容。如果将测量平差基础集中安排在上半个学期,GPS原理与应用或摄影测量学安排在下半个学期,知识的连贯性问题就能比较好地解决。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测绘专业共有教师7人,其中讲授测绘专业课的老师4人,教师中本硕均是测绘专业毕业的只有1人,师资队伍明显薄弱。为了改变不能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现状,必须要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测绘实践经验,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兼职聘任行业专家授课,也需要陆续将专业教师派到测绘行业各相关单位挂职锻炼。通过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两支教学队伍:一支由本校教师组成的队伍,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承接测量工程项目,完成测量专业教学任务;另一支由测绘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的队伍,以组织学生参加单位的工程建设为主,结合课堂教学,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测绘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学中除学习理论知识外,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从而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6]长期以来,在师范院校的背景下,非师专业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7]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强调操作与应用,很多课程在课堂学习后都有课程设计或野外实习,它是连接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纽带,把课程的主导者从教师转到了学生,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8]当前,在高校应用转型的驱动下,学校日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场地、经费等原因,用于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到位,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投入不够,难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注重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2.实践软、硬件环境建设:在现在仪器、设备、场地的基础上,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逐步添置满足日常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加强校内实习场地和校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此外,部分贵重仪器由于数量限制无法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这种局限于老师演示的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测绘工程人才,可采取开放实验室、举行测绘技能大赛等机制来改善实践教学软环境。
3.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估体系建设: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管理中侧重强调对教学“量”的监督检查,往往忽略了对教学过程“质”的监督管理。[9]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并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实现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监控和成果质量评价。
五、结束语
整体而言,相比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地方高师院校的测绘工程专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能迎难而上与实力雄厚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一样担任为地方培养测绘工科类人才的责任,这是一种荣誉和机遇,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只要正确面对差距,循序渐进,勇于改革尝试,探求符合市场需求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制订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合理的测绘专业教师团队,不断改善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定能形成具有地方师范院校特色的专业,培养出满足广西测绘市场需求的测绘高级技术人才。
[ 注 释 ]
[1] 刘东娜.浅谈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论坛,2011(7):81-82.
[2] 王继刚,崔旭升.与注册测绘师考试相适应的工程测量教改思考[J].地矿测绘,2013(1):46-48.
[3] 李天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4(9):126-128.
[4] 蒋利龙.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J].测绘通报,2013(7):105-108.
[5] 赵红,李敬军.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1):101-103.
[6] 张桂蓉.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析[J].科技咨询,2014(7):213-214.
[7] 刘彦花,童新华.高师GIS本科专业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7(4):55-57.
[8] 吴云,方兴.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实施环节中的几点思考[J].测绘通报,2014(7):128-130.
[9] 宋志英,崔文艳.高职院校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模式转变[J].大学教育,2014(8):126-127.
[责任编辑:钟 岚]
[摘 要]相比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地方高师院校的测绘工程专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能迎难而上与实力雄厚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一样担任为地方培养测绘工科类人才的责任,是一种荣誉和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只要正确面对差距,循序渐进,勇于改革尝试,探求符合市场需求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制订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合理的测绘专业教师团队,不断改善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形成具有地方师范院校特色的专业,培养出满足广西测绘市场需求的测绘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45-03
一、引言
21世纪,随着数字地球、智慧城市的建立,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的启动以及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遇到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广西积极参与“一路一带”,以及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整个广西对于测绘人才的容纳量也随之逐渐增大。根据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我区高校能提供的测绘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经济建设和测绘市场对高层次测绘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我校作为广西设有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两所本科院校之一,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对壮大我校的测绘专业队伍,提高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政策的需要
2007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颁布了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有关规定及配套实施方案。测绘行业的执业资格考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和评价标准。[2]依据测绘注册师考试大纲要求,各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主动适应注册测绘师制度。2010年,为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印发《关于成立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和专家组的通知》(教高厅函[2011]6号),正式启动了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绘领域卓越计划的实施,促使高校测绘专业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测绘专业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共同打造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测绘人才队伍。
(二)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广西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乃至“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广西的工业建设、交通建设、城乡建设和能源开发等将会突飞猛进。“十三五”期间,广西的公路、铁路、水利、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将纷纷上马,在建设广西的过程中,亟须从事地形测量、城市建设测量、道路及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等掌握最新技术的高端测绘人才。[3]
(三)测绘行业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信息化,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测绘学科由传统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测绘行业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应用领域不断变广,测绘学科的内涵不再局限于控制、测图和施工放样,已扩展为研究地球自然和社会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经济、国防等建设提供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撑。[4]测绘学科已从单一学科逐渐走向多学科的交叉,其应用已扩展到与空间信息分布有关的众多领域,渗透、融合于各行各业之中。
(四)学校学科综合发展与适应高校应用转型的需要
我校是以文、理为主的地方性师范类院校,测绘工程专业是我校为数不多的工科类专业之一,也是非常年轻的专业,于2012年首次招生。学校要适应高校应用转型、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必须要注重学科的全面发展。测绘学科本身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5],可为学校应用转型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建典型范例。
三、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广西继桂林理工大学之后开设有测绘工程专业的第二所本科院校,由于学校本身的师范类特点,测绘工程工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学生认知问题
学生普遍认为测绘工程属工科专业,应开设在工科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潜意识中不太接受或认可师范类院校内的测绘工程专业;其次,也由于学生对传统测绘行业的艰苦性有一些认识,测绘专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入学时不是自愿填报而是调剂到该专业,所以他们从心理上比较排斥测绘专业,没有学好专业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程设置问题
目前,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耗费了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大一大二主要以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为主,且这些基础课大多数由外院其他专业的老师上课,由于基础课的老师不太清楚课程跟专业的关系,致使很多学生忽视基础课的重要性,导致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很吃力。
(三)师资队伍问题
近几年,本专业一直没有测绘专业的博士生应聘,应聘的硕士生也是女生居多。因此,高学历的专业教师比较缺乏,专业教师的男女比例也不太平衡。目前,测绘专业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本身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与技术素质,而且,测绘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工程实践综合素质的教师非常少,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科研压力,他们很难能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教学中。此外,由于专业教师偏少,经常出现同一个班的多门课程由同一个教师授课的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审美疲劳”,缺乏听课积极性。
(四)实践实习问题
测绘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以文、理为主,师范专业为主的师范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略显薄弱,很难满足工科类专业的要求。此外,由于校园面积有限,校内缺少专业的实习基地,很多课程实习不能很好地开展;也由于学校没有相关的测绘资质,教师很难申请到测绘方面的工程项目,学生普遍缺乏接受工程实训的锻炼机会,学生野外实习不能较好地结合项目开展,很多时候就变成了走过场,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效果。
总的来说,就目前情况看来,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得到充分实现。
四、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改革。
(一)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根据我校的生源状况,学生入校一周内的某个时间会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召集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座谈,回答学生在专业上的一些问题及困惑。但专业思想教育不只是入学时的事情,而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系统工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自身的不断成长,其对专业的认识会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专业思想教育是本专业教师需要长期重视的事情,跟专业课程教学一样重要。以往,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都被认为是学工部的事情,为了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本专业要求专业教师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班主任也由原来的学工老师担任改为专业老师担任。只有长期不懈地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以及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本专业定位培养应用型的测绘技术人才。目前,由于大一大二通识教育课程过多,专业课主要集中在大三学年,因此,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满足课程之间的完全衔接,前驱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不明确,导致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连续性较差。建议课程体系改革增加二级学院对通识教育课程安排的灵活性,同时,为保证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建议每门课程集中在半个学期内完成讲授。比如,按知识的连续性,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应先于GPS原理与应用和摄影测量学,但由于时间所限,有时测量平差基础会和GPS原理与应用或摄影测量学在同一学期开设,致使学生学习GPS原理与应用或摄影测量学需要用到平差知识的时候,测量平差基础还没学到相关内容。如果将测量平差基础集中安排在上半个学期,GPS原理与应用或摄影测量学安排在下半个学期,知识的连贯性问题就能比较好地解决。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测绘专业共有教师7人,其中讲授测绘专业课的老师4人,教师中本硕均是测绘专业毕业的只有1人,师资队伍明显薄弱。为了改变不能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现状,必须要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测绘实践经验,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兼职聘任行业专家授课,也需要陆续将专业教师派到测绘行业各相关单位挂职锻炼。通过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两支教学队伍:一支由本校教师组成的队伍,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承接测量工程项目,完成测量专业教学任务;另一支由测绘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的队伍,以组织学生参加单位的工程建设为主,结合课堂教学,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测绘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学中除学习理论知识外,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从而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6]长期以来,在师范院校的背景下,非师专业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7]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强调操作与应用,很多课程在课堂学习后都有课程设计或野外实习,它是连接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纽带,把课程的主导者从教师转到了学生,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8]当前,在高校应用转型的驱动下,学校日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场地、经费等原因,用于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到位,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投入不够,难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注重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2.实践软、硬件环境建设:在现在仪器、设备、场地的基础上,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逐步添置满足日常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加强校内实习场地和校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此外,部分贵重仪器由于数量限制无法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这种局限于老师演示的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测绘工程人才,可采取开放实验室、举行测绘技能大赛等机制来改善实践教学软环境。
3.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估体系建设: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管理中侧重强调对教学“量”的监督检查,往往忽略了对教学过程“质”的监督管理。[9]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并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实现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监控和成果质量评价。
五、结束语
整体而言,相比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地方高师院校的测绘工程专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能迎难而上与实力雄厚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一样担任为地方培养测绘工科类人才的责任,这是一种荣誉和机遇,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只要正确面对差距,循序渐进,勇于改革尝试,探求符合市场需求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制订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合理的测绘专业教师团队,不断改善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定能形成具有地方师范院校特色的专业,培养出满足广西测绘市场需求的测绘高级技术人才。
[ 注 释 ]
[1] 刘东娜.浅谈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论坛,2011(7):81-82.
[2] 王继刚,崔旭升.与注册测绘师考试相适应的工程测量教改思考[J].地矿测绘,2013(1):46-48.
[3] 李天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4(9):126-128.
[4] 蒋利龙.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J].测绘通报,2013(7):105-108.
[5] 赵红,李敬军.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1):101-103.
[6] 张桂蓉.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析[J].科技咨询,2014(7):213-214.
[7] 刘彦花,童新华.高师GIS本科专业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7(4):55-57.
[8] 吴云,方兴.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实施环节中的几点思考[J].测绘通报,2014(7):128-130.
[9] 宋志英,崔文艳.高职院校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模式转变[J].大学教育,2014(8):126-127.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