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激活文本的另一把密匙

    郝建峰

    课本插图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展现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等和文本联系起来,不仅形象地传达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画面意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也包含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生活体验以及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高度浓缩、精辟的理解或延伸,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的情趣。有效开发使用教学插图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方便之门。所以插图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合理挖掘利用则会收益良多。

    一、快乐读图:真正理解了对母亲的怀念感激

    执教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后,“母亲坐在床边和我说话。”“我正半卧着躺在床上,一脸开心的样子。”“母亲一手拉着我的手,一手在比划着说些什么?是在叫我起床早读。”“是在我的房间里,我的床头柜子上还有学习用品呢。”学生激烈地讨论着。

    “那么谁能概括一下这幅插图的内容?编者借助这幅插图想表现什么?”我说道。“图上的内容是母亲叫我早起上学。高兴的我、慈祥和蔼的母亲、整洁的房间都在告诉我们母亲不仅在学习上督促着我,更对我的成长影响是多么深远。”

    “那么第18页的那幅字又有何意义呢”顺势我又抛出了下一个问题。”

    “这是胡适亲自写的一副字,好像是自勉的吧。”“我觉得不仅仅是自勉用的,在这篇文章里更多的是为了说明母亲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多么具体形象地概括出了胡适老先生坦诚质朴、善良宽厚的高尚品质啊。”“这句话更是写出了母亲的教诲对我一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更好地表达出胡适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刚才的讨论很好,通过读图使我们对课文主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深深地体验到了胡适对母亲的那份深情和真挚无比的情感。”学生顿有豁然开朗之态。

    一番预设之外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好地解决了学生心中的那份疑惑,更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胡适对母亲那份质朴、淳厚、真挚、深切的情感。

    大部分插图虽是课文中关键内容的再现,往往一读插图全文就会豁然开朗。但是一些看似不合适、不合情理的图片更需要我们带领学生一起去仔细推敲和琢磨,势必会把课堂教学引向更高的阶段,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插图是编者精心选配的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二、激烈论图:读懂了文章的文化意蕴之美

    《社戏》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首篇文章。本单元选取的多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要求通过阅读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作者通过月夜归航、船头看戏、月下归航情节的叙述表达出对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对平桥村淳朴善良、具有美好心灵的人们的喜爱,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学生读懂了课文,理解掌握了主题,熟记了字词,可是我总觉得教学中还缺少对社戏的理解。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这些内容学生都已经理解了。怎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戏这一文化形式呢?我决定从插图入手,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插图里面有哪些内容?2.插图和本文有没有关联?3.如果有关系,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随后,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插图里是一幅水乡夜景图。”“不对,是水乡之夜观戏图。没看到远处岸边的戏台上的隐约的人影吗。”“我怎么看不出是夜晚的呢?好像是一幅水上观戏水墨画。你看淡淡的墨色、写意的笔触、粗笔勾勒的人物,怎么就是夜晚了呢。”“是夜晚,没错。右上角的那个淡淡的圆,还有水面上的倒影,就是水乡之夜。应该是水乡之夜观戏图才更恰当。”

    “作者在文章中说是晚上乘船到赵庄看戏,并且在大篷船头看的,这幅图应该是文章内容的体现。”“许多人都在船上看戏。远处岸边有人在上下岸,应该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卖东西的。还有作者说的平桥乡是水乡,自然水道纵横了。社戏就应当在公用的地方开演,戏台后面高高的建筑不就是当地的社庙吗!”很多同学都表示了认可。

    “插图里虽然看不到作者,但是作者用社戏做题目并不是为了介绍社戏的啊,看社戏不过是文章叙述的线索吧。作者借此事表达出对美好的理想追求罢了。”“还更是因为作者小时候可以娱乐玩耍的活动很少,看戏不仅是老少都喜欢的事情,作者更能名正言顺地参加到其中,所以作者记忆深刻。”“作者去看戏不仅看到了戏中花花绿绿的人物造型,还能吃到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啊。”“戏中说不定有着作者喜欢看到的那些美好的情节,再说了,想一想幽美的月夜、静静的河面、蕴涵着水藻之香的空气、热闹的人群,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作者虽不是介绍戏剧,但却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领略到了戏剧文化艺术的魅力啊,有机会我也去看戏去。”“插图不仅仅是展示作者眼中的‘社戏,是在告诉我们‘社戏所具有的独特之美,作者因而对这些美好的东西充满怀念和希望。”

    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有效,自然应归益于这一幅插图。它不仅引起了这么多的讨论和交流,更碰撞出了许多思辩的火花,开启了一扇扇知识殿堂的大门。学生辩论、赏析插图的过程也就是再创造的过程,面对一幅精美的插图,学生很难做到不去思考画面背后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以审辨的眼光审视这些插图,作出自己的评价,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三、有趣涂图:理解了主人公深刻的思想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竟给课文里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幅黑白画像上涂抹了有趣的色彩。于是,我就把原先设计的观察插图导入课文的提问改成了结合课文给列夫·托尔斯泰画肖像的任务布置给了学生。材料不限、形式不限、笔墨不限、美丑不论,实在画不好的就给插图配颜色或者说出你的构思也可。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学生瞬间活跃了起来。三五者一团有之、一二人讨论者有之、独自运笔涂抹者有之。

    汇报展示中:有人画了满头黑须黑发的列夫·托尔斯泰,理由是青年时期。一拿出自然就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反驳,因为他是俄国人;有人画了黑发白须的列夫·托尔斯泰;有人画了狮身人面像的金发金须的头部;有人直接把书本上的插图里的头发眉毛胡须全变成了金色;有的说不需要涂抹了,那样反而失真了。涂抹中有人讨论起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几部作品中的内容……

    后来,我干脆让学生课下动笔写一篇“我眼中的列夫·托尔斯泰”短文交上来,作为此次课堂读图、涂图、绘图、讨论的成果展现。

    教材中的插图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载体,联系实际结合生活自主涂抹插图,以及用文字来诠释插图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更多的信息;利用插图巧妙来设计片断作文或口语练习,势必能充分地发挥插图的更大功效,深入地开发课本插图这一特殊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得好,必定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兴趣,更有收益,从而学会学习。只要我们善于开发与运用课本插图,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课堂教学就会有效甚至高效。

    (作者单位:亳州市蒙城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