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谈称赞

    张潇丹

    某天上午参加教研活动,一口气听了二十节课,授课内容都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的《称赞》。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小獾辛苦做了三个小板凳,但都不太好,很泄气,路过的小刺猬看见了,称赞小獾的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让小獾有了自信;傍晚,小刺猬把自己摘来的苹果送给小獾,小獾也称赞小刺猬的苹果很香甜,这同样让小刺猬很开心。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二十位语文教师都从“称赞对方”的角度来分析,最多上升到友好相处这个高度。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小刺猬很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能称赞对方,实际上,小刺猬的称赞更多代表了他自己,即他心中先看到了小板凳的好,才能称赞出来,而这与小板凳做得好不好无关。心中有什么,就会在外界看到什么。小刺猬的内心一定是美好的,他才能从外界事物中发现美好。

    对于小獾做的这三个小板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小獾自认为做得很差劲,他自己都泄气了,由此我们可以猜出,小獾可能有一个严厉要求他的抚养者,一个不断指出他的不完美表现的爸爸或妈妈。他内化了父母对他的这种评价,致使他很自然地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始终都做不好。小獾骨子里的自卑是他那过于严厉的父母一手造成的,这同时也导致了他内在无法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他自己的声音不断被家长的声音否定,最后没有了自己的声音,而把父母的声音当成了自己的。他习惯于依赖外界的评价来看待自己,起初是父母,后来是他人,成年后会变成依赖外界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在这里,小刺猬的一句称赞“你的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让小獾有了自信。我们可以看出,别人是怎样轻易影响到他的,别人的赞美可以让他自信,别人的批评或否定也可以让他痛苦不安。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别人,小獾甚至找不到自己,因为他内在没有对自己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

    二十位语文教师一直让孩子们去称赞别人,这本身无可厚非。实际上称赞别人是“果”,自己内心里存有美好才是“因”,这份美好和安宁哪里来的?当孩子的行为被父母看到、肯定,孩子就会获得安宁、平静,美好的种子就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日后他也会肯定别人。简单说,孩子获得了父母怎样的对待,他日后就会怎样对待别人。小刺猬一定有个肯爱护和鼓励他的父母,这样的父母能看到他的需求并及时回应他,同时,父母这种对待他的行为,使他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从那时起小刺猬的内心就种下了美好的种子。随着这粒种子发芽长大,小刺猬便不断地在生活中看到美好的事物,他称赞小獾的行为正是他内心真善美的反映。

    现实中有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本身不完美,就把这种不完美投射到了孩子身上,看到的孩子满身都是缺点。孩子的每一个失误都被父母看到并放大,父母内心的焦虑造成他们以严格要求的名义马上指正孩子,而在这种行为下孩子体验到的是被否定。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对优点视而不见,孩子体验到的就是永无止境的被否定、被指责,最终真的相信自己是“不好”的,这是自卑的最初来源。这个种子一旦在孩子心里种下,孩子就学会了以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越发相信自己不好,不断印证父母对他的看法,直到这种看法成了他对自己的认识,根深蒂固地保存下来。他内心有这样的种子,他也会这样看待别人和这个世界,总是能发现别人的不完美,总是觉得整个世界处处是霉点,即使光明和美好摆在那里也难以发现。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孩子们去称赞别人,而孩子自身却很少得到这样的对待,那么这对他来说将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他内心里没有,所以也难以发现别人的好。这就好比让孩子拿自己未曾拥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

    如何从“因”上着手,给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呢?父母或抚养者是最大的决定因素。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我们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及时肯定孩子,看到他的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看到他的点滴努力,看到他的细心、善意与真诚……这要求我们自己内心首先要有一盏明灯。

    先点燃我们自己内心的灯,光辉才可以照亮别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卫东学校,烟台,265406)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