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教育中的知识教学论

    王培生

    摘 要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形成、生成或建构过程是学生产生能力与素养的根本途径。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形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定律。本文剖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形成途径,完善了知识的本质属性,建构了知识、能力与素养在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中的科学关系。试图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产生意义。

    关键词 知识与学习 专家知识 课程教学过程

    目前,教育者对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认知得到了空前提高。但是,知识的学习也应该或更应该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形成、生成或建构过程是学生产生能力与素养的根本途径。这应该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形成的基本原理与定律。在我国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大力倡导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同时,理应高度重视知识的学习。当教育者进入课程教学过程以后,知识应该是首先要建构的重要概念体系。因为,知识既是学习的对象,也是建构学习过程的重要目的,是课程背后的价值观。而在知识领域中,有关学习的知识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课程论地位及教学论价值取向。

    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莫过于关于学习知识的方法论知识。人类将“学习”与“知识”一并使用。说明了二者之间却有重要联系,即学习与知识不可分之。 学习乃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乃有条理有逻辑地分析知识。研究“学习”能提高人类对“知识”的本质及类别乃至引申意义的认识。“知识”是学习过程中的内容。“学习”与“知识”两者在建构过程的两个层面上是互相紧扣的。即“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及社群的层面的 “社会过程”的建构。学习就是社会性的知识建构过程。社会过程存在于学习者周边的环境中,知识成为关乎于其他人如何理解客观世界的工具。科学家与历史学家也确认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非绝对客观。既改变了人类怎样看待那些博大精深的知识及其作用,也改变了教育者认为应该怎样去支持知识的建构过程。对于人们认识知识的本质和学习情境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其核心是从探求讨论“知识”,引向讨论其“知”,而“知”所反应的并非只是一个“知识的系统”,“知”的含义应该是知识与环境相互关联的紧密关系。脱离环境的知识其实是不存在的。知识的情境式本质说明了我国基础教育班级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特别的情境系统。这样的情境系统同样具有兹生知识产生教学质量的功能。抽象知识同样也有其产生的情境,只是抽象知识展示于学习者面前时与实践社群的活动分开罢了,抽象知识与具体知识其实是很难清楚分割的。“知识”是经过社会性的建构过程而形成的。

    关于思知识的本质。最具意义的应是知识的“实体论”和“求知论”。前者认为知识是一实体,以物件、货品形态存在着。因而学习个体便可积存于头脑里,以便充实与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专家。一则可通过接收,习得建构与模仿内化等方式据为己有,成为学习者个体的私有財产。二则还可通过传送、迁移,运用及与人共享,使知识具有社会性,进而产生造福于人类社会的作用。从这一层面看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由于命题技术的局限,许多课程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考查。尽管高考命题一直在倡导能力立意,努力考查学生所学核心知识和最具价值的能力,现阶段又倡导考查“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实,这在一定层面上依然是在考查高层次的知识,即高级知识。课堂上教师将“专家知识”作为实体传送给学生。学生作消费者通过接收获得知识,并将其积存和内化,甚至迁移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以解决环境中关呼学生生存与发展的相关实际问题。以备应对人生选择性考试的挑战,这可能或应该就是有人常说的应试教育。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即知识的拥有者、提供者、传输者,与学生,即接受者、消费者、建构者与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角色与性质得以形成建构教学过程的架构体系。其实,人类尤其是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知识的性质与作用,没有知识的公民是愚蠢的公民,就像“没有文化的军队”不能战胜敌人一样。知识乃技能、能力、素养与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基础及重要途径。知识教育理应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是要科学认识与正确理解知识及科学的实施知识教育的过程。其后者 “求知论”认为,知识就是“求知”。知识就是“参与”。知识即为“知”。知识即为“行”。基本立场是视知识为活动,阐明“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视“参与活动”比“拥有知识”更具有意义,知识就是参与求知的过程。这样进入教学过程中以后,学习个体便成为了学习社群的参与者,参与学习社群的建立便成为了有意义的学习目标,教师便成为“专家参与者”和实践社群产生行为活动的维护者与引导者,学生个体获取的是身份归属,参与沟通体验,组织知识形成事件的发生,控制事物变化方向等一系列具有人的行为技能属性的高级知识。这正是国家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科学态度、能力素养及情感价值观之类。这是作用于学习者肉体与思想灵魂并与之融为一体决定人生发展途径与方向的东西,理应成为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根本价值取向。研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本质属性,建构知识与学习的科学内涵、范畴及其科学关系,启迪教育的作用在于审视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是最科学的。以规范课程学习过程的重心。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