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让学生想读书、会读书

    肖思琴

    【摘? 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多么重大。千百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

    【关键词】 阅读;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古往今来,人们在这一方面深有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说的是读对听、说、写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喜欢阅读,即想读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即会读书。

    一、注重阅读兴趣激发,让学生想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课内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材料是有限的,要想丰富知识和写作才能,必须着眼于课外。学生阅读的兴趣,源于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一种喜好,这种情绪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是从学生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所产生的一种主动需求。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培养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1. 加强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为学生选好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如低年级学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等课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高年级在教学《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时可引导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教学《刷子李》时可引导读冯骥才《俗世奇人》等。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兴趣。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体裁应多样,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2. 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他们阅读的自由,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这样学生才会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对文章就能理解得透彻。

    3. 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烦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

    4. 搭建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5. 阅读教学中语言幽默,让语文课不枯燥。

    6. 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要阅读,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这样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认真阅读新《课标》读本,切实钻研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课标》中也提出“逐步教育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

    我们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城市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还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怎样读书:

    1. 指导学生“知人论世”。“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生平,“论世”就是了解作者作品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作家传记,深入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和经历等知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

    2. 指导归纳作品思想内容。帮助学生归纳作品中所叙述的事件、人物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透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问题。

    3. 指导学生赏析作品艺术手法。适时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指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便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作更为深入的思考。

    4. 引导学生利用名人、名家的评论理解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指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悟、体验等,就同一部作品的理解,还可展开争论,在争论中去伪存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认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6. 指導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怎样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

    7. 指导观看影视。现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像老舍的《骆驼祥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可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

    8.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

    总之,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针并且执行,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事,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层香.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J]. 语文课内外,2017(36):107.

    (责任编辑:淳? 洁)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