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课异构”的高中物理微课教研与教学分析
徐冬梅
本文中笔者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讨论和研究同课异构在高中物理微课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从事一线物理教学的教师提供几点课堂教学的参考.
一、“同课异构”微课的内涵
“同课异构”是教学改革形势下的必然需求,它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微课”是指通过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简短教学,为学生解释一个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是某个物理概念的阐述,也可以是某个公式的运用条件或者某个实验的改进对比等.
二、“同课异构”微课教研与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时会出现背离教学初衷的情况,下面笔者就如何设计好高中物理微课的“同课异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异构.
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因素.第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也就是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在课堂时长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进行分层设计,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跟得上;第二,教学目标的表述要足够清晰,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2.根据师生特点进行异构.
第一,根据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同进行课程异构.教师的经验、能力、授课偏好都不同,对于经验丰富、应变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选择设计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对于交流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可以选择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及时对疑惑之处进行点拨;对于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选择环环相扣的逻辑引导教学法,在教学时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异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为学生创设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
3.針对内容、课型的不同进行异构.
根据内容的不同,物理课程大概可以分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物理习题等类型,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师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模式.
物理概念教学模式.概念反映的是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过程,是物理规律、物理公式形成的基础,对于功、能、磁场、电场等难以直观感受的事物教师可以通过“同课异构”帮助学生理解.
物理规律是揭示某些特定条件下,物理量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学生理解物理规律一般需要通过实验的手段来进行提问-启发-猜想-证明等环节.以圆周运动的规律教学为例,有些教师选择自制教具,制作一个圆形的泡沫板,中间钉上钉子,悬挂两个长度不同的小车,通过遥控调节小车在泡沫轨道上的运行速度,让学生观察小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转动相同的角度,运行的路程有何不同,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运行相同的路程转过的角度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即便是基础不同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有些教师选择制作与钟表相似的可以控制指针速度、记录时间的运动装置,通过运行该装置,学生可以定量推导出角速度与线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个装置设计简单,数据准确,同时便于观察,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同课异构”微课教研与教学误区
“同课异构”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发挥教学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避免的误区.第一,注重形式,轻视内容.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彼此成长.虽然“同课异构”微课比赛经常开展,但是教师仅仅是将自己的作品提交,未起到交流进步的作用,且比赛规则大多流于形式,耗材耗力.第二,注重异构,缺乏创新.大多数教师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异构的过程中抄袭其他教师的老案例现象明显,创新的课程很少,完全没有达到同课异构的教学效果.第三,注重细节,轻视目标.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环节、内容、教学手段的创新,结果反而是“画蛇添足”,将简单的内容复杂化.
本文就高中物理开展“同课异构”微课教学的概念、方法、误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为一线物理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希望能够帮助教师走出误区,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