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语文教材 提高教学效率
李生虎
初语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确实,真正用好语文课本,整合语文课本和其它课本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一、用好课本,提高阅读效率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一般以单元话题编选课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叩问月亮”为话题,编选的课文有六首咏月诗,一篇有月景的游记,一篇文艺评论,两首乡愁诗,三首送别诗。其中两首乡愁诗和三首送别诗却与“月”无关。学完本单元,引导学生比较探究,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解读,提高学生鉴赏诗文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下面的活动可以设计成填空默写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默写;也可以开个头,让学生接着续写,诸篇(首)归纳自己有独到感悟的诗句。
活动一,明月:李白笔下的月“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苏轼眼中的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杜甫笔下的月,“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李益笔下的边关月,“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王维笔下的春山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活动二,送别:王维送元二依依惜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王勃送杜少府豁达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因为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限制;高适送董大豪情万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董大有才华,朋友必将遍天下。
这样的语文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以读促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重新阅读中,重新辨析思考,对先前所学的分散的一篇篇课文,重新提炼升华,突出重点,重组整合,产生豁然开朗的思想感情境界;加深了背诵积累;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其实,这样的语文活动设计,具有一石三鸟的效果,创意的亮点就在于根据教材单元的编排特点而设计。
二、用好课本,提高作文效率
当下,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学了多年语文,学了好多文章,写起作文来依然难以下笔。抛开其它原因,那就是没有用好课本。
记叙文开头训练。记叙文的开头很重要,开头决定了作者是否能写下去,读者是否要继续阅读下去,“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李渔);元人齐梦符把文章开头的重要性作了形象的比喻,他说,文章开头要像凤凰头一样精致;头好一半文。可见,记叙文开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例子引导学生开好记叙文的头。
活动一,记叙文如何开好头。让学生重读学过的记叙类课文的开头,提出思考的问题:这些开头怎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开头?交代了事件的什么要素?属于事件的哪一部分?采用什么叙述顺序?
学生经过重读探究后会有下面的发现。莫泊桑的《项链》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交代了人物及其外在形象;张洁的《挖荠菜》开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开头“一元八角七。全都在这儿了……”,开篇设置悬念;刘心武的《悔的边缘》开头“从地铁站出来,是人流的高峰期……”,交代了地点,埋下伏笔;徐百柯的《报人邵飘萍》开头“谭嗣同刑前高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引用谭嗣同的著名诗句,衬托邵飘萍的慷慨悲壮,从容赴死,是倒叙。这些开头都出自于九年级上册的课文,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然感悟到凤头很重要,写好凤头有方法。知道了如何开好记叙文的头,在接下来的练笔中果然开头不凡。
学生写议论文,常见的弊病是没有统一的中心论点,空发议论,言之无物,不摆事实,不会讲道理或针对事例分析讲道理。此类毛病,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善于把自己学过的课文材料用在文章中。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整合语文课文中的材料,甚至于引导学生利用和整合其它学科的材料,写出像样的议论文。
实践证明,语文老师要善于钻研教材,针对教学实际,发现教材潜在的利用价值;善于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语文的规律,让学生自己习得读写的知识。有了这样的教材意识,在学完一个或几个单元乃至一册教材,整合语文课本和其它学科课本资源,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学习活动,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解决学生自身学习语文的困难,就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金塔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