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三项重点任务切实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今年2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北京全面深化改革、提升首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在《方案》确定的十四项重点任务中,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牵头任务有三项:一是区域化党建,二是网格化,三是协管员力量整合。
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统筹开展
街乡谁来“吹哨”?找谁“报到”?当然主要是街乡、社区负责人,特别是街乡、社区书记。通过建立健全街乡、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引领和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统筹开展。北京抓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比较早,特别是2015年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出台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文件后,全市街道、社区基本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工作不规范现象,今后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规范组织形式。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机构,统称“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协调委员会”)。街道协调委员会主任,一般由街道工委书记担任;驻街中央、市属单位多的,为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可由区级领导担任;相关职能部门派驻机构党组织负责人、区域内较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党员代表担任副主任或成员。社区协调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驻社区中央、市属单位多的,可由街道负责人担任;相关职能部门派驻社区的党员负责人、区域内较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党员代表担任副主任或成员。
完善工作制度。要按照“管用有效”原则,制定完善协调委员会的会议制度、议事规则等工作制度,明确协调运转的具体方法、程序和要求,确保职责明确、工作规范、运转有效。原则上,街道、社区协调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会议。要以问题为导向,适时召开有针对性的主任碰头会、专题协调会。
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四个双向”机制。健全双向需求征集机制。围绕落实中央、市、区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相互征集需求意愿,为实现双向提供服务机制奠定基础。健全双向提供服务机制。结合各自优势,围绕双方需求进行对接,通过项目式运作,相互提供服务,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服务、互促双赢。健全双向沟通反馈机制。通过定期会商、日常联络、协调联动,及时沟通交流信息,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健全双向考核评价机制。要对双向服务推进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相互作出考核评价;对服务项目落实情况的进行评议,及时通报考评情况,改进和推动工作。二是健全“三个清单”机制。健全服务资源清单。通过摸清辖区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可共享资源台账。健全服务需求清单。完善服务需求征集机制,及时收集居民群众和驻地单位服务需求,形成服务需求清单。健全服务项目清单。按照“征集需求—形成议题—讨论协商—确定项目”程序,将服务需求与服务资源进行对接,打破体制、条块和地域局限,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服务项目,推动资源互通共享。
推进网格化融合发展,搭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平台
街乡在哪里“吹哨”?部门到哪里“报到”?主要在网格“吹哨”,到网格“报到”,各方力量到基层一线去解决实际问题。所谓网格化融合发展,就是推进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网和城管综合执法网等在信息系统、指挥体系、网格划分、网格队伍、基础数据、热线系统、办理事项、办理流程和考评机制九个方面内容的对接互联、融合发展。
北京是网格化工作的发源地。全市16个区共划分基础网格3.65万个,配置专兼职网格员18.1万人。2015—2017年全市网格化信息系统共接报各类事件1985.26万件,解决1826.44万件,解决率达92%。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重要的基础工程和平台支撑。通过网格化平台,让街乡主要在网格吹哨、部门主要到网格报到,确保街乡、社区与部门共建共商、共治共享,形成条块结合的工作合力,实现从部门办公到“一站式”服务办公,再到网格化办公的革命性变化,更好地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8年将在西城、通州、怀柔三个区,以及东四街道、双井街道等7个街镇,开展“多网”融合试点。试点内容包括“建设一张网、构建一张图、集成一个库、整合一条热线、建好一支队伍、健全一套机制”六个方面。第一,建设一张网。通过明确综合平台、专门机构、专职队伍和统一标准,逐步解决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头等瓶颈问题。通过建设全市城市服务管理一张网,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网格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第二,构建一张图。通过规范基础网格划分、明确网格地图图层要素,形成全市统一规范的一张电子地图,有效解决网格划分不规范、电子地图不完善等问题。第三,集成一个库。通过建设一个大基础数据库及共享应用,逐步解决数据采集维护不到位、难以共享等问题。第四,整合一条热线。加强协调统筹,整合区域内各类热线,逐步解决热线重复建设、问题处置时效性差等问题。第五,建好一支队伍。通过抓队伍管理、抓素质提升,逐步解决网格化专业力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第六,健全一套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各项工作机制,逐步解决网格事项联动处置不及时、考核监督偏弱等问题。
整合规范协管员队伍,切实形成“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合力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城市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要求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到街乡“报到”,也要求行政执法各类协管力量到街乡“报到”,真正实现城市服务管理力量下沉到街乡、形成合力在街乡。协管员队伍是协助行政机关开展相關管理、执法、服务等工作的重要力量,在补充基层队伍、加强城市管理、服务民生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专职协管员共49类,其中公益性岗位19类、约9.7万人,非公益性岗位30类、约14.1万人。但是,协管员队伍存在部门多头管理、待遇参差不齐、职能职责交叉、考核督查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目前,北京正在研究制订《北京市协管员队伍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界定的协管员是指由市、区、街乡镇三级招聘,人员经费由财政负担,协助行政部门开展执法和管理等工作的专职人员。试点范围包括西城、石景山两个区,以及东直门街道、朝阳门街道等12个试点街乡。试点任务包括整合优化、规范管理和完善机制三个重点。
整合优化。一是推进力量下沉。按照人随事走原则,凡所承担的职责任务适宜由街道统筹开展的,原则上应全部下沉到街道。确属工作性质特殊等原因,暂不宜下沉到街道的,原管理渠道不变。二是实施分类整合。试点区、街乡结合实际情况,对职责相近、功能重复的协管员队伍予以合并;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协管员队伍予以取消。予以保留的协管员队伍可按照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综合治安等岗位类别进行分类整合。整合后的协管员队伍纳入基层网格化工作体系,一并承担网格员相应职责。三是加强统筹使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打破条线壁垒,合理确定协管员岗位职责,对协管员队伍进行统筹管理、调剂使用。四是严格总量控制。实行额度管理,除公益性就业岗位外,其他协管员数量逐步递减。试点区、街乡根据轄区面积、人口规模、网格数量、工作需要和财政负担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协管员的总体数量。
规范管理。一是规范薪酬待遇。可依据“按需设岗、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的原则,探索设置统一的基本工资标准,可按照总体不低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一定比例的标准执行。公益性岗位协管员的工资仍按现有规定执行,可根据具体工作及绩效,按上述规定在原标准基础上予以补充。二是完善招聘录用。协管员缺口达到一定数量时,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招聘协管员一般应具备用人单位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录用后,街道或受委托的劳务派遣、社会工作机构应与符合条件的协管员签订劳动合同。三是畅通职业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协管员积极参加社区工作者、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鼓励协管员考取社会工作者或其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应聘、转岗等方式进入相关公益性、服务类社会组织和机构,逐步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化。四是加强工作保障。协管员所需经费(含管理经费),可根据试点地区经核定后的编制数量、工资额度等,统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
完善机制。一是市级总体统筹。建立北京协管员队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研究拟定全市协管员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改革方案,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关于协管员队伍新增、撤并和下沉等事宜,应报联席会议备案、协调。二是区级全面负责。试点区应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负责本区协管员建设管理相关事宜,负责制定协管员队伍整合试点方案,确定协管员总量、试点街道协管员分配额度,对现有协管员队伍进行优化、整合、分类,建立完善协管员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等相关制度。三是街道具体实施。试点街道具体负责协管员队伍的优化、整合和管理、培训、统筹等工作,制定本街道协管员岗位职责、社区分配指标、监督考评管理细则。
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全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试点街乡培训班上,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市编办、市民政局、市城管委五个牵头单位作了政策解读。各试点单位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北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相关部门与试点单位之间的统筹协调,切实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工作有效开展,及时总结北京实践经验,适时向全市推广。
(作者:宋贵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 / 宋明晏
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统筹开展
街乡谁来“吹哨”?找谁“报到”?当然主要是街乡、社区负责人,特别是街乡、社区书记。通过建立健全街乡、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引领和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统筹开展。北京抓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比较早,特别是2015年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出台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文件后,全市街道、社区基本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工作不规范现象,今后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规范组织形式。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机构,统称“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协调委员会”)。街道协调委员会主任,一般由街道工委书记担任;驻街中央、市属单位多的,为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可由区级领导担任;相关职能部门派驻机构党组织负责人、区域内较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党员代表担任副主任或成员。社区协调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驻社区中央、市属单位多的,可由街道负责人担任;相关职能部门派驻社区的党员负责人、区域内较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党员代表担任副主任或成员。
完善工作制度。要按照“管用有效”原则,制定完善协调委员会的会议制度、议事规则等工作制度,明确协调运转的具体方法、程序和要求,确保职责明确、工作规范、运转有效。原则上,街道、社区协调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会议。要以问题为导向,适时召开有针对性的主任碰头会、专题协调会。
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四个双向”机制。健全双向需求征集机制。围绕落实中央、市、区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相互征集需求意愿,为实现双向提供服务机制奠定基础。健全双向提供服务机制。结合各自优势,围绕双方需求进行对接,通过项目式运作,相互提供服务,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服务、互促双赢。健全双向沟通反馈机制。通过定期会商、日常联络、协调联动,及时沟通交流信息,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健全双向考核评价机制。要对双向服务推进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相互作出考核评价;对服务项目落实情况的进行评议,及时通报考评情况,改进和推动工作。二是健全“三个清单”机制。健全服务资源清单。通过摸清辖区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可共享资源台账。健全服务需求清单。完善服务需求征集机制,及时收集居民群众和驻地单位服务需求,形成服务需求清单。健全服务项目清单。按照“征集需求—形成议题—讨论协商—确定项目”程序,将服务需求与服务资源进行对接,打破体制、条块和地域局限,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服务项目,推动资源互通共享。
推进网格化融合发展,搭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平台
街乡在哪里“吹哨”?部门到哪里“报到”?主要在网格“吹哨”,到网格“报到”,各方力量到基层一线去解决实际问题。所谓网格化融合发展,就是推进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网和城管综合执法网等在信息系统、指挥体系、网格划分、网格队伍、基础数据、热线系统、办理事项、办理流程和考评机制九个方面内容的对接互联、融合发展。
北京是网格化工作的发源地。全市16个区共划分基础网格3.65万个,配置专兼职网格员18.1万人。2015—2017年全市网格化信息系统共接报各类事件1985.26万件,解决1826.44万件,解决率达92%。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重要的基础工程和平台支撑。通过网格化平台,让街乡主要在网格吹哨、部门主要到网格报到,确保街乡、社区与部门共建共商、共治共享,形成条块结合的工作合力,实现从部门办公到“一站式”服务办公,再到网格化办公的革命性变化,更好地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8年将在西城、通州、怀柔三个区,以及东四街道、双井街道等7个街镇,开展“多网”融合试点。试点内容包括“建设一张网、构建一张图、集成一个库、整合一条热线、建好一支队伍、健全一套机制”六个方面。第一,建设一张网。通过明确综合平台、专门机构、专职队伍和统一标准,逐步解决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头等瓶颈问题。通过建设全市城市服务管理一张网,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网格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第二,构建一张图。通过规范基础网格划分、明确网格地图图层要素,形成全市统一规范的一张电子地图,有效解决网格划分不规范、电子地图不完善等问题。第三,集成一个库。通过建设一个大基础数据库及共享应用,逐步解决数据采集维护不到位、难以共享等问题。第四,整合一条热线。加强协调统筹,整合区域内各类热线,逐步解决热线重复建设、问题处置时效性差等问题。第五,建好一支队伍。通过抓队伍管理、抓素质提升,逐步解决网格化专业力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第六,健全一套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各项工作机制,逐步解决网格事项联动处置不及时、考核监督偏弱等问题。
整合规范协管员队伍,切实形成“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合力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城市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要求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到街乡“报到”,也要求行政执法各类协管力量到街乡“报到”,真正实现城市服务管理力量下沉到街乡、形成合力在街乡。协管员队伍是协助行政机关开展相關管理、执法、服务等工作的重要力量,在补充基层队伍、加强城市管理、服务民生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专职协管员共49类,其中公益性岗位19类、约9.7万人,非公益性岗位30类、约14.1万人。但是,协管员队伍存在部门多头管理、待遇参差不齐、职能职责交叉、考核督查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目前,北京正在研究制订《北京市协管员队伍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界定的协管员是指由市、区、街乡镇三级招聘,人员经费由财政负担,协助行政部门开展执法和管理等工作的专职人员。试点范围包括西城、石景山两个区,以及东直门街道、朝阳门街道等12个试点街乡。试点任务包括整合优化、规范管理和完善机制三个重点。
整合优化。一是推进力量下沉。按照人随事走原则,凡所承担的职责任务适宜由街道统筹开展的,原则上应全部下沉到街道。确属工作性质特殊等原因,暂不宜下沉到街道的,原管理渠道不变。二是实施分类整合。试点区、街乡结合实际情况,对职责相近、功能重复的协管员队伍予以合并;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协管员队伍予以取消。予以保留的协管员队伍可按照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综合治安等岗位类别进行分类整合。整合后的协管员队伍纳入基层网格化工作体系,一并承担网格员相应职责。三是加强统筹使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打破条线壁垒,合理确定协管员岗位职责,对协管员队伍进行统筹管理、调剂使用。四是严格总量控制。实行额度管理,除公益性就业岗位外,其他协管员数量逐步递减。试点区、街乡根据轄区面积、人口规模、网格数量、工作需要和财政负担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协管员的总体数量。
规范管理。一是规范薪酬待遇。可依据“按需设岗、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的原则,探索设置统一的基本工资标准,可按照总体不低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一定比例的标准执行。公益性岗位协管员的工资仍按现有规定执行,可根据具体工作及绩效,按上述规定在原标准基础上予以补充。二是完善招聘录用。协管员缺口达到一定数量时,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招聘协管员一般应具备用人单位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录用后,街道或受委托的劳务派遣、社会工作机构应与符合条件的协管员签订劳动合同。三是畅通职业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协管员积极参加社区工作者、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鼓励协管员考取社会工作者或其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应聘、转岗等方式进入相关公益性、服务类社会组织和机构,逐步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化。四是加强工作保障。协管员所需经费(含管理经费),可根据试点地区经核定后的编制数量、工资额度等,统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
完善机制。一是市级总体统筹。建立北京协管员队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研究拟定全市协管员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改革方案,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关于协管员队伍新增、撤并和下沉等事宜,应报联席会议备案、协调。二是区级全面负责。试点区应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负责本区协管员建设管理相关事宜,负责制定协管员队伍整合试点方案,确定协管员总量、试点街道协管员分配额度,对现有协管员队伍进行优化、整合、分类,建立完善协管员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等相关制度。三是街道具体实施。试点街道具体负责协管员队伍的优化、整合和管理、培训、统筹等工作,制定本街道协管员岗位职责、社区分配指标、监督考评管理细则。
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全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试点街乡培训班上,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市编办、市民政局、市城管委五个牵头单位作了政策解读。各试点单位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北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相关部门与试点单位之间的统筹协调,切实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工作有效开展,及时总结北京实践经验,适时向全市推广。
(作者:宋贵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 / 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