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在预设?妙在生成
万红刚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活动预设;课堂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既有赖于科学、充分和周到的预设,也需要把握教学进程中不确定的和非预期性的生成资源。预设与生成只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现互动共生,相辅相成,才能确保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体现课堂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例
“教室内寂静无声,偶尔有一两声压得很低的笑声从学生的嘴里发出。一名戴着眼罩的学生,正小心地摸索着在教室的过道缓慢前行……”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支持的力量”中“盲人过街”活动的场景。“支持的力量”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交往倾向,了解人与人之间支持关系的重要性,懂得维护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作为辅导目标,具体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一)热身活动:我为你放松
1.目的:活跃班级气氛,形成融洽和谐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初步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支持互动。
2.内容:学生集体互相按按肩,捶捶背。教师先与一名学生互动,作好示范。学生自由组合,为同学服务,以让对方觉得舒服为准。所有学生可以下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按按肩,捶捶背。
3.分享:学生交流活动后的感受;视活动的具体情况设置问题,导入主题研讨。
(二)体验活动:盲人过街
1.活动内容:邀请一位同学戴上眼罩蒙住眼睛,在设置了障碍的教室过道走三圈,每一圈设置不同的障碍。教师规定设四个障碍点,然后在体验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其他学生完成障碍设置。第一圈时不允许任何同学提醒和帮助(教师在体验者不知道的情况下跟随保护),第二圈允许同学提醒和帮助,第三圈时邀请一位同学搀扶前行。
2.分享和总结:
体验者分享。引导问题:我知道你现在有很多话想跟大家分享,说说你在活动中的感受,好吗?
其他同学分享。引导问题:活动中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小组讨论:“盲人过街”活动给了你什么启示?
教师观点:出示汉字“人”,从“人”的汉字结构,形象地呈现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关系。
学生在小纸片上写下给予了自己支持的人和故事并交流分享,教师对学生写下的支持者现场调查,最后由教师介绍社会支持系统理论。
同学、父母、老师都是我们社会支持系统中的重要他人。依据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提出的危机干预“树理论”,家庭就像是一棵树的树根,社会支持系统是树干,坚实的树根、挺拔的树干是树木茁壮成长的标志。
(三)实践活动:你的难题我来解
内容:请1~3名学生说出当前最困扰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请全班学生帮助想办法解决。
首先,由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全班给出解决办法。其次,由教师及时引导,肯定正确的方法。最后由教师介绍人际交往的重要法则,包括黄金定律,即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将心比心;白金法则,即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你就怎样对待他——换位思考;钻石定理,即真心地欣赏、称赞、激励别人——真诚赞美。
(四)结束活动:合唱歌曲,情感升华
1.全班合唱歌曲《朋友》,结束活动。
2.教师总结。
二、精心预设活动方案是确保课堂心理辅导有效性的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号准学生成长的脉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心预设活动方案是确保课堂心理辅导有效性的前提。
本课依据钟志农老师的心理辅导课“四阶段”教学模式,设计了热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和团体结束阶段。为避免四个阶段活动零碎片段化,学生不能深入体验和分享,本课自始至终以“人与人的支持关系”为线索,强化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活动主题。
热身活动“我为你放松”不仅仅是为了活跃气氛,更是全体学生对人与人支持关系的初体验。教师与学生作示范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真诚、友好关系的呈现。学生下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按肩、捶背环节,气氛热烈而融洽,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增进彼此的情感联接。
体验活动“盲人过街”是团体转换阶段的活动,既是创设研讨主题情境,也是本课主要的体验活动。活动由一名学生戴上眼罩体验盲人行走,但活动并不是体验者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全班共同参与的活动。除了体验者的体验和分享之外,更重要的是全班学生与这个盲人扮演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呈现。不同条件下的三圈“盲人过街”活动,每一圈体验者与参与者的关系都不一样,教师从“人与人的支持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为避免活动只停留在表面,教师首先以“人”的汉字结构,形象直观地呈现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关系,强化学生对人与人支持关系的认同;紧接着将人与人的支持关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设计“学生在小纸片上写下给予过自己支持的人和故事”,将学生从“盲人过街”的活动带回到课堂中;最后依据学生的故事分享和教师在现场对学生支持者的小调查,介绍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和危机干预“树理论”。学生既容易理解和吸收心理学知识,也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自己与父母、亲戚、老师、同学等重要他人的关系。“盲人过街”活动,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从游戏开始,最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整个活动环节不离“人与人的支持关系”这一主题的分享交流,有效实现了团体转换阶段的心理教育任务,并为进入到团体工作阶段“你的难题我来解”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活动“你的难题我来解”旨在进一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人与人的支持关系”落实到现在的团体或班集体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生生互动解决学生正在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呈现在教师面前,便于课后进一步辅导;另一方面,“你的难题我来解”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和谐关系,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支持关系的见证。
团体结束阶段以周华健的《朋友》的合唱结束,是对整节课的总结。《朋友》的歌词和影像都很好地契合了本课“人与人的支持关系”这一主旨,有助于情感升华。
整个预设方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主题、时效、行动主体和形式四个要素的预设上,符合人际交往辅导的目的方向,活动内容可行,活动目标可检。四个阶段不同形式的活动,看似独立,其实已成一个整体。围绕“人与人的支持关系”,充分而周到地进行活动预设,学生在从初体验到深入思考和分享,再到情感升华,确保了课堂心理目标有效性的达成。
三、巧妙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是实现课堂心理辅导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应该是一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学过程的精妙之处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空间中充分互动与分享,并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即兴生成的信息正确把握、有效提取、敏锐捕捉并予以充分地利用,不断推进活动走向深入,最终达成心理课最佳的心理辅导效果。
“盲人过街”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自主完成的活动。预设的目标是呈现出同学之间真实的支持关系,形成“有支持”与“没有支持”之间的鲜明对比。在预设的活动条件下,体验者在教室过道走的三圈,每一圈都有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惊喜与收获。
第一圈时,不允许任何同学提醒和帮助,体验者在寂静无声的教室内,一个人孤独地摸索前进,遇到障碍自己跨越,碰到困难自己克服。体验者小心翼翼的步态和摸索的动作,不时引起同学的笑声。教师预设缜密,精彩如约而至,体验者的孤独感、无助感和全班同学袖手旁观、窃笑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切尽在教师的预料之中,达成了预期效果。尽管如此,也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当学生艰难地走完一圈,回到起点,全班同学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又让课堂一下子充满了支持的力量,与先前全体同学对体验者的“漠不关心”又一次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切来得都恰到好处,预设目标、效果在生成中自然达成,仿佛无意恰在有意中。
类似的生成资源在活动中不断出现。第三圈时邀请一位同学搀扶体验者前行。当教师发出邀请时,一位女生率先举手,这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体验者是一位男生,除了这位女生外,有意愿搀扶体验者的都是男生。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讲,异性交往是一个相对羞涩的话题,何况还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搀扶着前行。尽管课前预设没有细化到异性同学交往的内容,但是“人与人的支持关系”并不排斥异性同学之间的支持。抓住这不期而遇的生成资源,是教师教学智慧下的随机创生。
当教师预想着体验者在女生的搀扶下,将很快顺利结束第三圈“盲人过街”活动的时候,新的情况再一次出现,学生突然表现“失控”,很多同学在原有障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新的障碍,几乎要堵塞整个过道,以至于体验者在女生的搀扶下跌跌撞撞,踉跄前行。本来在新的生成中预想“人与人的支持关系”在第三圈活动中会得到完全的呈现,却因为同学们增加障碍的行为,让“没有支持”显得更加突出,再一次呈现出“有支持”与“没有支持”的鲜明对比。因为整个活动还在“人与人的支持关系”的活动目标框架之下,教师暂时“放任自流”,任由事态发展,让体验者和参与者在自主、自由的活动中加深体验,为后续的分享交流积累了丰富的心理辅导资源。
教学生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产生和形成,它基于教学活动本身的丰富性及其动态形成的特性。一个有活力的课堂是在动态中生成的,丰富而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现象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需要动态生成的资源来焕发课堂的活力,充分利用不断生成的资源可以让心理课堂更加富有灵性,更加妙趣横生,从而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紧扣活动目标,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甚至放弃课前的预设,把握新的生成资源开展心理教育,这既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体现,也是师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的收获,更是实现心理辅导有效性的关键。
教学活动中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绝佳的方案预设与巧妙的生成资源相结合,两者在课堂实现同构共建并融为一体时,心理辅导功能将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一方面,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在对活动目标、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学情、生活实际、学习资源、方式方法等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教师能准确把握课堂生成资源,不会旁枝逸出或偏离活动目标主线,使课堂心理辅导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另一方面,生成资源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预设方案,丰富了课堂心理辅导的内容。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突出,使问题的探讨更有深度和宽度。“支持的力量”从方案设计到活动实施中生成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两者的相辅相成、绝妙融合,学生们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中,不断丰富情感体验,深入分享交流,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领悟,课堂心理辅导的效果得到有效彰显。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扬州,225800)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