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思考
赵万峰+窦争光+于欣荣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成为日益兴起的重要阶层。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要从新时期需要与被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高校基层多党派工作取得很大成就,也面临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完善并规范统战工作相关制度,培养选拔干部与提高基层民主党派的实质参政决策力度,积极支持,改善条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社会、个人多赢局面。
[关键词]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需要论
[中图分类号] D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91-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2000年至2010年是一个重要变化期,即国家的全面发展与地方发展差异化;而2010年到现在则是逐步调整与革新化。目前中国高校普遍重视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特别是重视做好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工作,团结高校民主党派等党外知识分子,并发挥高校在理论建设上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完成了理论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高校统战工作与形势的发展和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历史遗留的,但更多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问题。
一、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年龄层次和变化状况的新变化认识不足。目前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并且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数量不断增加,日益年轻化。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为例,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所,共9名处级干部,其中4名分别是不同民主党派的成员,占领导干部数量的44.4%。历史党委以下涉及的民主党派有5个,有民建、民盟、民进、民革和九三学社,共有13名党员,40岁以下占5名。而历史学院党委的中共党员教师总共也就44人而已。历史学院党委的这些数据说明,高校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作用与力量的确是比较强大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的力量也不会减弱。
其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与海外交流联系更加广泛,学习、交流的范围日益具有世界性。高等学校科研和主要管理人员中,从海外归来者比重逐年上升,并且远赴海外进行留学、进修、学术访问和科研培训的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多,总体来讲,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外联系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过去大大增强。高校知识分子大多思想开放,接受度高,他们从国外不仅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带来了许多国外的价值观念,带动高校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为例,除党委专职行政干部之外,其余7名处级干部都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经历。
最后,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增强与缺乏热情现状两极分化。基层民主党派的政治需求与表达主要以政协的形式参政议政。而我国政协尤其省一级以下的政协,因各种因素,很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下的治国理念的逐渐变化,社会主导因素多元化,部分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公民意识增强,对政治的诉求加强,力争参政议政,甚至影响公共政策的政治参与,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政治需要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做好高校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
做好高校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要在尊重知识分子的前提下,深刻认识社会的变革与基层民主党派的特点。从新需要论出发,扎实开展工作,广泛联系,深入发展,革新弊端,使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呈现新面貌。
社会作为广泛的人际结合体,其自身发展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其个人的选择促成社会多元的面貌。我国的社会利益主体多,领域广,利益关系也错综复杂,统战工作必须协调矛盾,统筹兼顾。这在高校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也有相应表现,由于其党内外领导的年龄与受文化教育的环境与现实差距很大,因此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变革的指导思想,其内容和方法要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完善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相关制度与规章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并完善高校基本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制度,应该根据上级组织部门的制度规定,并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高校完善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应该建立相应的领导议事班子及考核奖惩制度,不断提高基层民主党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水平。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长处在于深入基层知识分子,民主党派集中且代表性人物多,具有层次高、代表性强、社会联系广泛和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在开展工作时,一般较为容易接受安排与联系。完善规章制度能够协调矛盾,办事有据可循。工作讲规矩,多党派知识分子乐于接受,愿意相互协调,可以激发很大的工作热情,产生很高的工作效率。历史学院党委在民主党派联系方面配备专人,重点联系,每个学期党委书记保证与全部民主党派每个人单独谈话一次,及时关切到每个同志的所想、所思、所感,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生活实际。民主党派在和党委书记的直接沟通中,及时反映问题,积极提供建议想法,在基层实践工作中效果很好。
(二)培养选拔干部与提高基层民主党派的实质参政决策力度
我国党政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决策都由党委决定。但在民主党派集中的高校基层并非完全如此。高校去“行政化”日益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认同,而高校可以减少“行政化”,这不代表可以“去党化”。在多党派知识分子参政决策的前期研究阶段,可以大力利用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智力资源,献计献策,增强认同度。因为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有“高、精、尖”的特征,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好、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深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是工作的关键。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民主党派在基层管理过程中参政议政。
(三)积极支持,改善条件
我国党政干部的教育主要在省、市两级的党校,而民主党派的教育培训的力度仍显不足。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骨干可以依托较为民主党派较为集中的高校或其单位,组成学习点,并请党组织帮忙构建学习组。此外,要区分不同民主党派的特点,在不同省市开展统战工作要把握差异性,避免学习组成为形式,或者经费的集散地。其次,提供多岗位实践的机会,以增加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行政管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在合理范围内给予一定经济上的支持与帮助。
(四)相互支撑,形成网络
很多党员干部常常将统战工作视为党务工作的附属与随带,统战工作人手不足,力量分散,因此构建整个统战网络成为首要目标。首先是信息网络。统战工作不可能仅仅依赖开会和传达文件等传统方式开展工作,更要利用信息技术、广播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借助网络的便利开展网络宣传,对话、调查等活动,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等传递给统战工作的受众,提高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的参与度和广泛度,增强感染力。其次是工作网络。工作是相互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是长期共存的,统战工作不单是统战部门的事,更需要依靠基层党委的广泛支持,共同协作。统战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包括组织、宣传、人事等部门、党政工团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互相协助,便于开展工作。第三是政协网络。统战部应加强和政协的联系,不仅要认识到党的领导作用与先锋作用,而且要看到政协在我国民主体制内的重要性,基层多党派与政协的联系性,加强以政协为载体的网络构建有利于对社会各方力量的调动和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完善政治协商制度,也有利于社会基层民主的广泛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胡锦涛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R].新华网,2006-07-12.
[6]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问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91.
[7] 张立新,张立君.试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载体的创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8] 王宜安,伍忠.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高校统战工作[J].党史文苑,2009(04).
[9] 唐平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现状与对策构想[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2).
[10] 黄白.论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要求[J].理论与改革,2003(2).
[责任编辑:刘凤华]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成为日益兴起的重要阶层。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要从新时期需要与被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高校基层多党派工作取得很大成就,也面临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完善并规范统战工作相关制度,培养选拔干部与提高基层民主党派的实质参政决策力度,积极支持,改善条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社会、个人多赢局面。
[关键词]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需要论
[中图分类号] D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91-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2000年至2010年是一个重要变化期,即国家的全面发展与地方发展差异化;而2010年到现在则是逐步调整与革新化。目前中国高校普遍重视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特别是重视做好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工作,团结高校民主党派等党外知识分子,并发挥高校在理论建设上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完成了理论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高校统战工作与形势的发展和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历史遗留的,但更多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问题。
一、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年龄层次和变化状况的新变化认识不足。目前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并且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数量不断增加,日益年轻化。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为例,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所,共9名处级干部,其中4名分别是不同民主党派的成员,占领导干部数量的44.4%。历史党委以下涉及的民主党派有5个,有民建、民盟、民进、民革和九三学社,共有13名党员,40岁以下占5名。而历史学院党委的中共党员教师总共也就44人而已。历史学院党委的这些数据说明,高校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作用与力量的确是比较强大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的力量也不会减弱。
其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与海外交流联系更加广泛,学习、交流的范围日益具有世界性。高等学校科研和主要管理人员中,从海外归来者比重逐年上升,并且远赴海外进行留学、进修、学术访问和科研培训的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多,总体来讲,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外联系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过去大大增强。高校知识分子大多思想开放,接受度高,他们从国外不仅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带来了许多国外的价值观念,带动高校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为例,除党委专职行政干部之外,其余7名处级干部都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经历。
最后,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增强与缺乏热情现状两极分化。基层民主党派的政治需求与表达主要以政协的形式参政议政。而我国政协尤其省一级以下的政协,因各种因素,很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下的治国理念的逐渐变化,社会主导因素多元化,部分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公民意识增强,对政治的诉求加强,力争参政议政,甚至影响公共政策的政治参与,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政治需要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做好高校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
做好高校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要在尊重知识分子的前提下,深刻认识社会的变革与基层民主党派的特点。从新需要论出发,扎实开展工作,广泛联系,深入发展,革新弊端,使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呈现新面貌。
社会作为广泛的人际结合体,其自身发展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其个人的选择促成社会多元的面貌。我国的社会利益主体多,领域广,利益关系也错综复杂,统战工作必须协调矛盾,统筹兼顾。这在高校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也有相应表现,由于其党内外领导的年龄与受文化教育的环境与现实差距很大,因此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变革的指导思想,其内容和方法要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完善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相关制度与规章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并完善高校基本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制度,应该根据上级组织部门的制度规定,并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高校完善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应该建立相应的领导议事班子及考核奖惩制度,不断提高基层民主党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水平。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长处在于深入基层知识分子,民主党派集中且代表性人物多,具有层次高、代表性强、社会联系广泛和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在开展工作时,一般较为容易接受安排与联系。完善规章制度能够协调矛盾,办事有据可循。工作讲规矩,多党派知识分子乐于接受,愿意相互协调,可以激发很大的工作热情,产生很高的工作效率。历史学院党委在民主党派联系方面配备专人,重点联系,每个学期党委书记保证与全部民主党派每个人单独谈话一次,及时关切到每个同志的所想、所思、所感,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生活实际。民主党派在和党委书记的直接沟通中,及时反映问题,积极提供建议想法,在基层实践工作中效果很好。
(二)培养选拔干部与提高基层民主党派的实质参政决策力度
我国党政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决策都由党委决定。但在民主党派集中的高校基层并非完全如此。高校去“行政化”日益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认同,而高校可以减少“行政化”,这不代表可以“去党化”。在多党派知识分子参政决策的前期研究阶段,可以大力利用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智力资源,献计献策,增强认同度。因为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有“高、精、尖”的特征,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好、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深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是工作的关键。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民主党派在基层管理过程中参政议政。
(三)积极支持,改善条件
我国党政干部的教育主要在省、市两级的党校,而民主党派的教育培训的力度仍显不足。基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骨干可以依托较为民主党派较为集中的高校或其单位,组成学习点,并请党组织帮忙构建学习组。此外,要区分不同民主党派的特点,在不同省市开展统战工作要把握差异性,避免学习组成为形式,或者经费的集散地。其次,提供多岗位实践的机会,以增加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行政管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在合理范围内给予一定经济上的支持与帮助。
(四)相互支撑,形成网络
很多党员干部常常将统战工作视为党务工作的附属与随带,统战工作人手不足,力量分散,因此构建整个统战网络成为首要目标。首先是信息网络。统战工作不可能仅仅依赖开会和传达文件等传统方式开展工作,更要利用信息技术、广播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借助网络的便利开展网络宣传,对话、调查等活动,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等传递给统战工作的受众,提高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的参与度和广泛度,增强感染力。其次是工作网络。工作是相互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是长期共存的,统战工作不单是统战部门的事,更需要依靠基层党委的广泛支持,共同协作。统战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包括组织、宣传、人事等部门、党政工团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互相协助,便于开展工作。第三是政协网络。统战部应加强和政协的联系,不仅要认识到党的领导作用与先锋作用,而且要看到政协在我国民主体制内的重要性,基层多党派与政协的联系性,加强以政协为载体的网络构建有利于对社会各方力量的调动和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完善政治协商制度,也有利于社会基层民主的广泛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胡锦涛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R].新华网,2006-07-12.
[6]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问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91.
[7] 张立新,张立君.试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载体的创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8] 王宜安,伍忠.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高校统战工作[J].党史文苑,2009(04).
[9] 唐平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现状与对策构想[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2).
[10] 黄白.论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要求[J].理论与改革,2003(2).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