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策略
杨红伟
【摘? 要】 对照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课标要求,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打造多彩课堂、营造缤纷情景、怀揣童心进课堂、组织多元的体验感悟活动的教学策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品质、价值观教育,达到教育目的。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教学空间;生活经验;课堂;体验感悟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不长,对生活的认识较为肤浅,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方面都很幼稚,甚至無知。所以,按照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让低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了解是非曲直,努力把他们培养成行为规范、品德良好、文明有礼、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就要把道德与法治教学同低段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借助多种形式、多元活动、多种渠道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建立生活基本常识,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这样的思品课才会真正鲜活灵动,才能达到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拓展延伸教学空间
开放式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空间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进行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比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时,我就结合孩子们刚入校,好奇心和新鲜感强,同时对校园环境不熟悉,又结合德育处在开展熟悉环境进行规范训练的主题教育活动,就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帮助学生熟悉环境,逐渐适应学校生活,热爱学生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进而喜欢上学。组织在校训墙前留影,讲解校训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学校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二、用好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育内容在生活情境中体现,不生硬,不突兀,贴切自然;同时,生活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也给教师教学提供了延展性空间,让教育入脑、入心,润物无痕地被孩子接受,并规范他们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受家庭、周围环境、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认知水平,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追求。因此,老师应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整体性和现实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帮助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参与课堂的学习,引起孩子的共鸣,产生思想的火花,达到统编教材的目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多种感官去思考、观察、体验、感悟社会,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言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正确价值观和评判标准。
三、打造多彩的课堂,营造缤纷的情境
情境能创造美的东西,它能让学生和思品一起“飞”,一起“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态度,开发学生的潜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动活泼,吸引学生进入其中,最终让学生觉得学习思品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就是生活的再现。如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儿歌、小品表演、角色游戏、知识竞赛、情感朗诵、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引导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树立规则、安全、法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树立大爱精神。如,在上《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中,我设计 了“猜猜它是谁”“它和我是好朋友”“如何对待好朋友”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同学们都和动物打过交道,说起动物娓娓道来,一点不怯场不陌生。在和动物的交往中去感受、去体验如何与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如何保护动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对动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怀揣童心走进课堂
教学设计的基准点在生本课堂,而生本课堂需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呼唤拥有童心的教师,呼唤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拥有童心的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把生活搬进校园,把课堂带到社会,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设计教案、去设计教法、去设计作业等。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在角色扮演中演一演、讲一讲、唱一唱、说一说,与学生玩成一片,既让学生了解熟悉小动物的特点,又懂得了爱护小动物的时候也要保护自己,唤醒了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五、组织多元的体验感悟活动
道德学习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学习者体验的深度和强度。创设自主参与的活动情景,是加强体验的有效途径。统编教材从编写设计出发,倡导活动化的教与学,不仅是教材统编的改良,更是对德育课程教学的改进。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来比较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理解小学生活以学习为主,幼儿园生活以游戏为主,给学生思维形成一定的概念,行动上要有变化,不再是幼儿园生活了。学生的天性是玩,是乐于自己探索,爱动手,喜好游戏活动,不喜欢说教和满堂灌,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多样化的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操作性于一炉,正适合了小学生专注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冲破传统的思维和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做到课堂活而不乱,能放能收,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将教学内容与多种体验活动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体验中悟情悟理,知行合一,使空洞的说教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而且教学效果明显。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有机结合,意义非凡。
(一)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明白了一些浅显的道理,但如果不在实践活动中付诸实施,不去实践中检验,不深入大自然和生活实际,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行不一,认知偏颇,认识不深刻。因此,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和学校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德育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落实得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才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中心任务,紧扣课标要求。如采用演讲、座谈、辩论、拓展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如上完一年级下册《大家一起来合作》一课后,结合学校争创“文明班级”的要求,和同学们一起确定了班级奋斗目标:勇夺“文明班级”流动红旗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同学们齐心协力,一起行动,有同学未佩戴红领巾扣了分,就会有同学主动借给他;小值日生们会在下课时自觉地巡逻教室、公区的清洁卫生及保洁,主动地捡起地上的纸屑,积极做好事,收拾整理教室,桌凳摆放整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如愿夺得了多次“流动红旗”荣誉!在孩子们激动的欢呼声中,集体主义教育的种子已经不知不觉的长成行为的小树了。
(二)与家庭教育活动相结合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深刻,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价值观等至关重要。如上《吃饭有讲究》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为自己家设计双休日的三餐,把自己开的菜单给爸爸妈妈看,并贴在厨房里,与爸爸妈妈一起准备一日三餐。通过与家庭互动活动,培养学生养成不挑食、珍惜粮食的习惯。同时,也将劳动教育进行了不折不扣的落实,完全符合教育的要求和规律。
(三)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思品课的拓展训练和作业设计要向课外延伸,与生活实际接轨融合,开展一定的社會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如教学《大自然,谢谢你》后,我安排了课外小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走进附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参观让学生了解了农民伯伯一年四季是怎样管理果树的,从而体会到大自然会给辛勤劳动的人们以丰厚的回报,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从而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很好贯彻了环境保护行动,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当然,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远大志向等,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领会课程的定位以及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更要掌握通过怎样的教法策略来贯彻统编教材的编写初衷,教师就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慧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 才智,2020(18).
[2] 于楠. 搭建心灵之桥,成就师生精彩——小学班级管理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J]. 华夏教师,2020(17).
[3] 徐邦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 中国农村教育,2020(15).
[4] 纪春霞.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分析[J]. 华夏教师,2020(14).
(责任编辑:陈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