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的根源是美国霸权思维

自2018年3月中美经贸摩擦开始以来,双方的舆论交锋、政策宣示、举措过招等呈现了这场冲突的多种形态。美国政府不顾经贸摩擦对其经济和国际形象的损害,执意推动,自有更多企图。透过纷繁的信息,从战略视野来看美国政府制造的这次摩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这次摩擦体现了美国的国内战略考量。早在2017年3月,美国新一届政府就开始进行调查准备,涉及增加进口关税的产品种类和行业领域不断增多。对其国内而言,这是为迎合社会中下层所谓“全球化失败者”的普遍排外情绪,尤其是保护美国钢铝等相关产业,巩固选民基本盘,为未来换取更多选票。经贸摩擦发起后,美国新政府国内民意支持率上升已证明这一点。同时,这也符合美国缓解在全球化进程中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需要,企图从外部寻求解决国内问题的办法。在海外制造危机甚至发动战争,来转嫁国内矛盾,维护霸权地位,是其一貫做法。
其次,这次摩擦表明了美国政府对华战略的新取向。这次行动的对华意图十分明显,一些原本针对多国的措施由于美国政府的“选择性豁免”,变成了主要针对中国,甚至试图形成美欧日加强三边机制化合作、共同孤立中国的局面。这些做法体现了近年美国朝野各派形成的新共识,即为防止快速发展的中国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要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尤其要在经贸领域对华实施更加坚决的打压措施,以此迟滞甚至挫损中国的全方位发展态势。因而,摩擦的实质是美国政府企图在技术、产业和经济治理模式等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
第三,这次摩擦对国际经济格局影响重大。中美建交近40年来,两国经贸已经形成深度交融、相互依存的局面,中美经贸摩擦若持续较长时间,势必迫使两国调整各自对外经贸合作布局,导致两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发生变化,带动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乃至中美主要经贸合作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发生重组。在全球化相互依存时代,如果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经贸摩擦加剧,势必外溢连带殃及甚至严重冲击全球经济。
第四,这次摩擦增加了国际战略格局的不确定性。从双边角度看,美国政府采取居高临下的霸权主义姿态,罔顾中美经贸深度依存现实和中美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铁律,肆意制造摩擦。这种摩擦一旦加剧,势必使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社会等各领域的负能量累计加重,损害两国战略互信,压缩国际合作空间。从国际体系角度看,尽管美国表面上也在寻求世贸组织框架下的经贸争端解决方式,但实际上却摆出了不惜退出世贸组织和颠覆相关规制的架势,这势必对全球经济乃至政治治理体系造成严重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四大举措,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这次经贸摩擦处置不利,将使中美经贸格局乃至世界总体战略格局加快分化和重组。
(作者:高祖贵,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 / 许 海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