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的误用

    李晓奎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1)别人伤心,你可能也会感到难过,这种感同身受很多人都有。

    (2)消息是传递简明的信息,让人知晓;而通讯是把信息写成一个新闻故事,让人感同身受,有进一步的理解。

    (3)那天晚上,所有的观众都成了那个年轻人,都坐上了那条小船,因此都感同身受。童话的寓言,就是这样上升到人生哲学。

    (4)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例句中的“感同身受”,文句的作者大都理解为“身有同感”、“亲身感受”、“深有感受”等意思。而“感同身受”的实际含义并不是这样的。感:感激。身:亲身。心里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也泛指他人的烦恼,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下面是两个正确使用感同身受的句子。

    (5)《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6)叶圣陶《感同身受》:“你如果能给我解决三分之一,我真是‘感同身受呢!”

    诸如此类的成语还有像“万人空巷”“不刊之论”“目无全牛”“危言危行”“不赞一词”“火中取栗”“文不加点”“三人成虎”“七月流火”“差强人意”“兵不血刃”“不足为训”等等。之所以会使用错误,主要原因是这些不常见或是似曾相识的成语,它的字面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由于读者的望文生义造成误解,甚至是曲解。因此正确使用这类成语,首先要正确理解词义,特别是语素不常见的的义项,比如“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不是“不如人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查一查字典或词典,以便准确理解和使用这类成语。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