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观

本刊评论员
价值观是人的观念、看法和取向,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制高点,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个人行为的总开关。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人。人生在世,不可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都要受法律、道德和价值观的制约。价值观可以引领方向,用来判断是非,解决对不对的问题,引导人们积极地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可以检测功效,用来辨别优劣,解决值不值的问题,驱动人们主动地做值得做的事。价值观可以制约行为,用来决定取舍,解决做不做的问题,约束人们自觉地不做不该做的事。一般而言,欲望引导需求,需求引导动机,动机引导行为。价值观的功能,是对欲望、需求和动机进行价值甄别,最终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理性的选择。价值甄别是个人行为的精神裁判。
社会共识的奠基石。人类形形色色,社会错综复杂,是一个基于血缘、地缘和环境的生活共同体,是一个基于需求、供给和利害的利益共同体,也是一个在理想、信念和信仰照耀下的文化共同体。社会运行的思想基础是社会共识,社会共识的精神基石是价值观。价值观可以调节社会心理,促使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人们,通过沟通达成某种妥协和一致。价值观可以调适社会行为,促使志趣不同、诉求各异的人们,通过交流达成某种默契和配合。价值观可以调整社会秩序,促使矛盾重重、风险潜伏的社会,通过协调从杂乱无章走向井然有序。共识链接社会,价值沟通心灵。价值共识是社会共识的基本内核。
国家治理的生命线。国家治理千头万绪,手段多种多样,基本方式无外乎法治与德治。古代中国主张“以德为主,以刑为辅”,现代社会强调“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命脉都是价值观。价值观可以促进法治。法治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自觉守法的统一,形式上以强制、惩罚和威慑为后盾,实质上靠的是社会成员对法律的认可、尊重、遵守与敬畏,没有这种价值观层面的认可、尊重、遵守与敬畏,就没有法治。价值观可以助力德治。德治是道德教化、道德觉悟与道德自律的统一,表面上看是社会监督、社会舆论与社会良知在起作用,实质上靠的是社会成员对道德规范的普遍认同、自觉遵守和心悦诚服,没有这种价值观层面的认同、遵守与心悦诚服,就没有德治。法律约束人的行为,道德塑造人的良心。价值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高境界。
人类和谐的连心桥。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幸福与和谐,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人类也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摩擦、冲突甚至战争,一直威胁着自己的安全。世上无鬼神,都是人在闹。安全威胁的根源,是物质层面的利益争端和利益争端基础上的价值冲突。排除威胁的根本办法,一是物质上的利益协调,二是精神上的价值求同。价值观可以弥合分歧,共同价值有助于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利益的共同点,在互利共赢的追求中保持理性。价值观可以缓和敌意,共同价值有利于人们更加及时地解开仇恨的心结,在互补共生的状态里保持冷静。价值观可以化解危机,共同价值能够更加有效地建立信任,讓人们在互谅共存的框架内保持克制,远离你死我活、同归于尽的万丈深渊。利益诱发冲突,谅解促进和谐。价值和谐是人类和谐看不见的魂。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