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课堂对留学生语言水平和文化认知的影响
倪淑婷
内容摘要:沉浸式教学经多年实践证明在二语习得、专业知识、课堂体验等各方面产生积极效用,为第二语言教学开拓了新模式。文章以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汉语沉浸式文化课所获得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知识上的提升,验证沉浸式教学的有效性和体验度,并对这种教学方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沉浸式 语言水平 文化认知 体验度
沉浸式教学是指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最初是1965年在加拿大圣兰伯特初级学校展开的法语教学实验。在该英法双语地区,英裔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的法语水平,要求他们在语言课之外,近一半的学科也用法语学习。
随着“汉语热”持续升温,海外孔子学院不断新建,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也与日俱增。这些“沉浸式”课堂用汉语教授语言的同时,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受到广泛认同,但学界鲜有对其有效性的实证调查。
汉语沉浸式课堂中学习者的体验如何?教学成效是否突出?如何优化应用沉浸式教学法?本文试图对国内留学生的汉语沉浸式课堂做调研,探讨上述问题,直观检测沉浸式教学在汉语学习中的利弊。
笔者以上海交通大学《中华文化概论》课程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该课程是交大硕博留学生的必修公共课,在一学期的文化课程中,授课教师全程用汉语教授中华文化知识。
问卷分两个板块:文化知识检测、课程体验反馈,各10道题,旨在检测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方法和态度、学生对沉浸式教学法的认同度等。
一.文化知识检测(有效问卷34份)
1.这是什么? (1)
A.粽子? ? B.年糕? ? C.青团? ? D.包子
2.哪一个不是春节的习俗? (1)
A.贴春联? ? B.赛龙舟? ? C.放爆竹? ? D.扫尘
3.哪些是中国传统节日? (4)
A.元宵节? B.情人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E.劳动节? F.七夕节
4.粤菜是哪里的菜? (1)
A.上海? ? B.广东? ? C.台湾? ? D.四川
5.连线 (3)
Q1、Q2、Q4为单选题,得分最高、差异最小。Q3平均分3.24/4,约90%获得3或4分的高分;Q5连线题难度提升,得分情况差别较大,但仍有50%满分。
这五道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贯穿整个学期,可见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较为深刻,学习效果比较显著。
6.春节还有什么其他称法? (3)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7.中国有哪些饮食特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茶有哪些用途? (3)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9.认字 (4)
(1)? ________(2)? _______
(3)? ________(4)? _______
10.补充成语 (3)
(1)举一____ ____
(2) 一_____一_____
(3)春____ ____ ____
填空和简答题的得分明显低于选择和连线题,每道题的平均得分都在中位数左右,仅辨别甲骨文的得分表现良好,有50%的学生拿到3或4分。根据这两大类题型的得分情况比较,可推测以下三点主要结论:
第一,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较为宽泛,不够精确,故选择题得分率明显高于填空和简答题;但对知识点的记忆与授课时间并无明显关联;
第二,学生通过沉浸式课堂对中华文化留有较深印象,听力理解能力有提高,表现在补充成语题,学生所填写的基本是老师课堂上所提(举一反三、一心一意、春暖花开/春风化雨),可见听力和理解能力合格,但错别字较多,说明因缺乏显性教学,尤其是汉字书写等训练,其输出能力较弱。
第三,学生对画面呈现的知识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以识别繁体字为例,该题填写率和正确率都明显高于其他题目,课堂上老师曾展示诸多汉字演变的图片,学生理解吸收的成效显著。但也由于缺乏练习,出现了学生用拼音标示出正确答案却不会书写的情况。
二.課程体验反馈(有效问卷35份)
1-3题调查学生对课堂难度的感受,据统计,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能在课堂上听懂超过50%的内容;大部分人认为课程难度不大,课后所记得的内容平均比课上理解的内容减少20%。
4-5题考察学习态度,结果表明,在面对不懂的内容时,个体的解决方法差异很大,25%的学生选择直接跳过,超过50%的学生选择自己查询资料;仅11%的学生会在课后进行全面复习。
6-7题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感,大多数学生持积极态度,10%左右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这门课程;第七题统计该课程知识量的丰富度,平均分低于中位数,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所教授的内容与自己原先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差别不大,只有5%的学生认为老师教授的知识大大超出已有认知。
8-10题调查被试者对沉浸式教学的认同度,虽然学生对本课程持中立态度,但他们对沉浸式教学法本身看法积极,50%的学生选择了满分答案,即认为用中文教授中华文化课程非常好,支持用全中文授课。
总体来看,学生普遍认同用汉语沉浸式的方式教授中华文化课程,不受语言难度的影响。
三.课程体验与学习效果的关联
由于问卷的两个板块得分成正相关,笔者将每一位被试者两个板块的总得分做比较,有效问卷共计34份。
第一部分文化知识检测满分24,第二部分课程体验反馈总分39。比较发现,课程体验感得分稳定,集中在20-32分之内,文化知识得分则相差较大,在6-24分不等。其中,课程体验度最高(32分)的学生其文化知识得分(12分)并不突出,而文化知识得分较高的学生其课程体验度都比较高。可见,课程体验度与知识接受度并不一定成正相关。
四.研究结论
据调查结果,笔者针对文初的几点问题,以及对沉浸式教学的各个方面,综合可得以下发现:
首先,沉浸式教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广受学生欢迎,虽然语言障碍导致初期理解困难,但学生对于沉浸式课堂的体验感好,主观上自觉认可这种教学方式,鲜因语言障碍而产生逃避、畏难等心理。
其次,沉浸式教学对于提高二语和科目性知识的成效明显,尤其表现在二语输入方面,学生通过沉浸式课堂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也更为直观准确。但由于缺乏显性教育,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仍很薄弱,鉴于此,笔者认为沉浸式课堂需要通过适量的显性教学,例如书写汉字、做练习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操练,加深印象。
最后,笔者认为沉浸式课堂非常适合运用在学前教育,因学前阶段对孩子的输出要求不高,早期沉浸在二语环境中对培养语感大有裨益。而由于沉浸式教学更加注重输入,因此在二语学习初级阶段,适合部分沉浸法,即不能缺少对二语的显性教学,尤其是学习汉语时不能离开对汉字的重点教学。
虽然沉浸式课堂注重教师从简入手,通过不同话语模态的辅助,尽可能使学习者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大部分內容,并保持课堂气氛活跃度,保证循序渐进的授课节奏,但是鉴于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效无明显的直接关联,笔者认为进行沉浸式教学的老师仍然应当采取一些硬性的作业要求和检测方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听讲的同时有复习练习的步骤,保证知识的有效吸取。
综上所述,沉浸式教学作为现下广泛推行、卓有成效的外语教学方式,其实效性着实显著。要将沉浸式教学更加有效地推广到外语教学,并将其应用于海内外汉语教学中,仍需明确具体的教学纲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崔永华.美国小学汉语沉浸式教学的发展、特点和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7(1).
[2]冯迪.美国早期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以亚特兰大国际特许学校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6.06.
[3]郭睿.内隐认知:沉浸式语言教学的主要认知机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5).
[4]韩燕.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中的师生话语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05.
[5]江傲霜.对美国中文沉浸式教学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7 (3).
[6]吕婵.美国沉浸式小学和中文学校学生的中文阅读习得的发展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6 (4).
[7] 钱明才.沉浸式教学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 [J].国外外语教学,2003 (3).
[8]王助.加拿大“沉浸式”法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5(1).
[9]王祖嫘.论美国中文沉浸式教学的多模态话语[J].民族教育研究,2016 (4).
[10]央青.美国犹他州汉语沉浸式教学模式——以Uintah Elementary School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6(4).
[11]袁平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育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11 (4).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