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策略探究
周晓武
[摘 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教学需要采取策略进行行为优化。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要标尺。目前学生消极参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现象较为普遍,是阻滞英语教学有效性实现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开展序列化的教学程序,展开个性化的教学辅助,以师生话语共建来积极推动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行为;消极参与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92-02
教学是一门修炼不止的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成效得以实现的前提。学生的参与积极程度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参与集聚组织能量,合作实现组织目标;消极参与消耗组织能量,阻止目标达成。
然而,在现实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消极参与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交际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依然是亟待实现的理想。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和缺乏科学的语言学习观的影响,多数学生羞于开口、消极被动、沉默不语或心不在焉,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视课堂授课形式为讲座,情绪懒散难以活跃起来配合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这既不利于学生语言信息的摄入和语言信息的加工,更不利于学生语言信息的有效产出。久而久之,英语课沦为一潭死水,远远偏离了语言课程重实践交流的轨道。结合课堂教学和文献研究资料,采取有效消除策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行为,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开展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如果没有外部输入的有效参与,语言学习者的大脑再发达,自身的语言学习机制也无法完善。作为一种与“外国人的话”(foreigner talk)相对的语域,“教师的话”(teacher talk)就显得尤为重要(Ellis,1997:136)。教师应能够对自己使用的语言进行加工、简化和阐释,使输入的信息被理解、被吸纳,通过“意义协商”从学习者中获得相应的反馈,促进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互动和话语共建。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语言学习的成效取决于输入材料的性质和难度,即教师给学生输出的语言信息必须确保学生可理解。在进行语言知识技能等的输入过程当中,应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某一主题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转化为有效输出。只有得到了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才能对新旧知识有效加工,最终完成主观上的语言能力的建构。
要确保信息输入的可理解性,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在实际课堂语境中不断重塑和完善信息传递方式及手段,确保语言足量的输入和输出。1.教师首先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做到发音清晰准确,语速适中,让学生能够跟上自己的节奏,明白课堂教学设计的环节和目的,能够根据课堂指示作出相应的反馈。此过程中优美的语音语调能吸引并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而合适的身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也能帮助完成语义表达的效果。2.教师课堂用语应避免晦涩难懂,口头输出模式应做到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交流。譬如用短句子代替复合长句,积极词汇(日常常用高频词汇)替代繁难单词,对于复杂难懂的句子进行相应的语义阐释或替换,化解教学难点。3.教师还应积极创设语言交际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了解学生在每一节课上的需求,秉承“抛砖引玉”的理念,依托定量的语言情境,更多地提出话题,激励学生对某一语言或文化现象进行自我求证、自主理解和意义拓展等输出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正音、纠误、选词写句,轮流给予各种表达和练习的机会,不吝啬“well done”, “lovely”等赞赏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接触、运用和表达英语,确保语言在课堂互动环节的足量输入。
二、设计有效性教学程序
现代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学方式的和谐有赖于整个教学的动态发展和平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合理有效,而且要看学生是否有效学习,获得进步和发展。这要求教师科学运用教学策略,注重教学策略和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协调性,正确处理教学目标预设和课堂实践动态生成的统一。为此,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因地制宜设计科学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发展语言。
科学的教学过程应该将语言的摄入、加工和输出融为一体,在授课环节不断进行针对性的调试,以适合学生能力的方式弹性组织并解释教学材料,动态反思并评估教学效果。1.在深入钻研教学素材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剪裁组合,削枝强干,突出重难点。每一单元的主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相应的人文素养拓展。督促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和整合信息,完成课前准备任务,授课过程中内容精炼,要使学生对主题、文化背景、词汇要点等有透彻的理解。2.教师可以将多元的教学手段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促进教学效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使用光盘、录像、影碟、课件等不同媒介来辅助完成教学目标。譬如可以合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语言习得交流,还可以鼓励学生添加关注诸如中国日报新闻网、翻译教学与研究文谈等英语学习类公共平台,密切关注时下英语学习动态,开阔语言学习的视野。3.作为教学活动的缔造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动态反思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设置,根据学生实际反应和掌握情况适时作出教学方案的调整,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授课过程中,应尽量提供与主题学习相近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以小组合作形式如互相检测单词记忆情况、主题辩论、课文场景模拟等方式检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每一堂课结束之前应该对课堂成效予以监测,通过回顾、总结以及提出问题等方式观察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语言知识要点,是否获得进步和发展,并以此预设下一堂课的调控。
三、降低学生语言情感焦虑
在英语教学中,情感对优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手段之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情充沛,必定行为积极,直观地反映出其对课堂教学的正向态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显在标志。而正如前所述,充分的语言输入是保证教学的前提,只有经过学习者的理解和操练,才能有效地内化为输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以及焦虑程度对语言习得起着制约和过滤的作用,如果教师只是机械性地呈现或阐释语言知识要点及结构规则,学生就无法接收和配合教学输入,对教师传递的信息就无法进行相应的整合和转化并完成必要的信息输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根据情感内化程度将情感目标分为注意、反应、价值倾向、价值体系化和性格化五个等级,然而考虑到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现状,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在愉悦地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仍是重中之重。
要实现英语情感教学,教师要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前提之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学生的积极情感迁移至课堂教学中,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效果。1.教师首先要做到身体力行,具备情绪自我调控的能力。要以高昂的激情、饱满的精神、愉快的心情走进教室,注重师生双方的情感沟通和心理协调,以自己的入情感染学生的入境,以学生的入境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课本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善于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素材,善于用表情、言语和情境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2.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因地制宜展开个性化辅助,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设置课前报告、新闻报道、情境话剧等活动,以值日的方式分配给自愿配合的学生,同时将难度不大的任务分配给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汇报。3.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堂上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设计巧妙的问题启发学生全员参与,而不是只针对一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就某一文化或语言现象和学生进行交流评议,辨析诊断以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实际参与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尤要予以鼓励,增强自信。
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有效教师”才能培育出“有效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和情感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综合艺术,能够切实促成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大学英语改革的实质性进展。这也是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以意义为中心的新型外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教师努力规范、调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艺术,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随着成功的情感体验形成内容和动力上的有效契合;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力作用于课堂,才能促进双边共赢的动态课堂的形成。
[ 参 考 文 献 ]
[1] 加里·D·鲍里奇.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刘舫.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与英语课堂教学[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4).
[4] 王奇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研究——中西教学模式比较及对其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5).
[5] 张爽.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6] 赵瑛瑛.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消极参与现象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责任编辑:钟 岚]
[摘 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教学需要采取策略进行行为优化。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要标尺。目前学生消极参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现象较为普遍,是阻滞英语教学有效性实现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开展序列化的教学程序,展开个性化的教学辅助,以师生话语共建来积极推动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行为;消极参与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92-02
教学是一门修炼不止的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成效得以实现的前提。学生的参与积极程度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参与集聚组织能量,合作实现组织目标;消极参与消耗组织能量,阻止目标达成。
然而,在现实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消极参与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交际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依然是亟待实现的理想。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和缺乏科学的语言学习观的影响,多数学生羞于开口、消极被动、沉默不语或心不在焉,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视课堂授课形式为讲座,情绪懒散难以活跃起来配合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这既不利于学生语言信息的摄入和语言信息的加工,更不利于学生语言信息的有效产出。久而久之,英语课沦为一潭死水,远远偏离了语言课程重实践交流的轨道。结合课堂教学和文献研究资料,采取有效消除策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行为,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开展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如果没有外部输入的有效参与,语言学习者的大脑再发达,自身的语言学习机制也无法完善。作为一种与“外国人的话”(foreigner talk)相对的语域,“教师的话”(teacher talk)就显得尤为重要(Ellis,1997:136)。教师应能够对自己使用的语言进行加工、简化和阐释,使输入的信息被理解、被吸纳,通过“意义协商”从学习者中获得相应的反馈,促进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互动和话语共建。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语言学习的成效取决于输入材料的性质和难度,即教师给学生输出的语言信息必须确保学生可理解。在进行语言知识技能等的输入过程当中,应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某一主题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转化为有效输出。只有得到了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才能对新旧知识有效加工,最终完成主观上的语言能力的建构。
要确保信息输入的可理解性,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在实际课堂语境中不断重塑和完善信息传递方式及手段,确保语言足量的输入和输出。1.教师首先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做到发音清晰准确,语速适中,让学生能够跟上自己的节奏,明白课堂教学设计的环节和目的,能够根据课堂指示作出相应的反馈。此过程中优美的语音语调能吸引并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而合适的身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也能帮助完成语义表达的效果。2.教师课堂用语应避免晦涩难懂,口头输出模式应做到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交流。譬如用短句子代替复合长句,积极词汇(日常常用高频词汇)替代繁难单词,对于复杂难懂的句子进行相应的语义阐释或替换,化解教学难点。3.教师还应积极创设语言交际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了解学生在每一节课上的需求,秉承“抛砖引玉”的理念,依托定量的语言情境,更多地提出话题,激励学生对某一语言或文化现象进行自我求证、自主理解和意义拓展等输出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正音、纠误、选词写句,轮流给予各种表达和练习的机会,不吝啬“well done”, “lovely”等赞赏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接触、运用和表达英语,确保语言在课堂互动环节的足量输入。
二、设计有效性教学程序
现代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学方式的和谐有赖于整个教学的动态发展和平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合理有效,而且要看学生是否有效学习,获得进步和发展。这要求教师科学运用教学策略,注重教学策略和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协调性,正确处理教学目标预设和课堂实践动态生成的统一。为此,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因地制宜设计科学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发展语言。
科学的教学过程应该将语言的摄入、加工和输出融为一体,在授课环节不断进行针对性的调试,以适合学生能力的方式弹性组织并解释教学材料,动态反思并评估教学效果。1.在深入钻研教学素材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剪裁组合,削枝强干,突出重难点。每一单元的主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相应的人文素养拓展。督促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和整合信息,完成课前准备任务,授课过程中内容精炼,要使学生对主题、文化背景、词汇要点等有透彻的理解。2.教师可以将多元的教学手段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促进教学效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使用光盘、录像、影碟、课件等不同媒介来辅助完成教学目标。譬如可以合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语言习得交流,还可以鼓励学生添加关注诸如中国日报新闻网、翻译教学与研究文谈等英语学习类公共平台,密切关注时下英语学习动态,开阔语言学习的视野。3.作为教学活动的缔造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动态反思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设置,根据学生实际反应和掌握情况适时作出教学方案的调整,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授课过程中,应尽量提供与主题学习相近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以小组合作形式如互相检测单词记忆情况、主题辩论、课文场景模拟等方式检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每一堂课结束之前应该对课堂成效予以监测,通过回顾、总结以及提出问题等方式观察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语言知识要点,是否获得进步和发展,并以此预设下一堂课的调控。
三、降低学生语言情感焦虑
在英语教学中,情感对优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手段之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情充沛,必定行为积极,直观地反映出其对课堂教学的正向态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显在标志。而正如前所述,充分的语言输入是保证教学的前提,只有经过学习者的理解和操练,才能有效地内化为输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以及焦虑程度对语言习得起着制约和过滤的作用,如果教师只是机械性地呈现或阐释语言知识要点及结构规则,学生就无法接收和配合教学输入,对教师传递的信息就无法进行相应的整合和转化并完成必要的信息输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根据情感内化程度将情感目标分为注意、反应、价值倾向、价值体系化和性格化五个等级,然而考虑到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现状,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在愉悦地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仍是重中之重。
要实现英语情感教学,教师要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前提之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学生的积极情感迁移至课堂教学中,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效果。1.教师首先要做到身体力行,具备情绪自我调控的能力。要以高昂的激情、饱满的精神、愉快的心情走进教室,注重师生双方的情感沟通和心理协调,以自己的入情感染学生的入境,以学生的入境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课本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善于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素材,善于用表情、言语和情境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2.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因地制宜展开个性化辅助,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设置课前报告、新闻报道、情境话剧等活动,以值日的方式分配给自愿配合的学生,同时将难度不大的任务分配给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汇报。3.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堂上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设计巧妙的问题启发学生全员参与,而不是只针对一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就某一文化或语言现象和学生进行交流评议,辨析诊断以达成共识,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实际参与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尤要予以鼓励,增强自信。
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有效教师”才能培育出“有效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和情感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综合艺术,能够切实促成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大学英语改革的实质性进展。这也是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以意义为中心的新型外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教师努力规范、调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艺术,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随着成功的情感体验形成内容和动力上的有效契合;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力作用于课堂,才能促进双边共赢的动态课堂的形成。
[ 参 考 文 献 ]
[1] 加里·D·鲍里奇.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刘舫.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与英语课堂教学[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4).
[4] 王奇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研究——中西教学模式比较及对其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5).
[5] 张爽.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6] 赵瑛瑛.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消极参与现象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