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值得商榷的课下注释

    苗华诗

    【摘要】本文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的五、六单元课文部分注释为例,谈到课下注释应力求精确,以便更好地解读文本。

    【关键词】课下注释;精确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几经完善,日趋完美。但“金无足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发现了一些瑕疵。这里以第四册的五、六单元为例略举几处。

    1.课文: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李密《陈情表》)注释:蓐,同“褥”,草垫子,草席。异议:蓐、褥同为铺于床上供人躺卧之物,前者制作材料多为蒲草、芦苇,后者制作材料多为棉花、皮毛。这里既已认定“蓐”同“褥”,却又解释为“草垫子,草席”,岂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修改:蓐,同“褥”,褥子。

    2.课文: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也。(柳宗元《愚溪诗序》)注释:错置,杂乱地陈列着。异议:作者描绘“嘉木异石”之美景,自是表达欣喜爱慕之情,而“杂乱”含有贬义,于情不合。再者,树木、山石的位置均是大自然随意布置的结果,而“陈列”有人为摆放之意,于理不合。修改:错置,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3.课文: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柳宗元《愚溪诗序》)注释:莫我若也,没有像我这样的。异议:联系以前学过的“曾不若孀妻遗子”“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等例子,这里的“若”似乎解释为“及,比得上”更合适。修改:莫我若也,没有谁比得上我。

    4.课文: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注释:缪(liáo),缭,盘绕。异议:《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是查不到“缪”的这个读音和义项的。《集韵·蓧韵》:“缭,《说文》:‘缠也。或作缪。”《广雅·释诂四》:“缪,缠也。”显然编者是把“缪”视为通假字了,但是没有说清。修改:缪,通“缭”,盘绕。

    5.课文: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注释:骤得,数得,指多有所得。异议:文中“客”只有一个愿望——与天地同寿,“多有所得”的“多”从何谈起?骤,本义为马快速奔跑,引申出了“迅速,突然”的义项。这里可采用此义项。修改:骤得,一下子得到,指很容易得到。

    6.课文: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注释: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异议:翻译虽然通顺,但“以”字解释不清楚,容易让人误解。《正字通·人部》:“以,与‘已同,毕也,止也。”《礼记·檀弓下》:“则岂不得以?”孔颖达疏:“岂不得休已者哉。”注释应点明“以”的通假字身份。修改: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以,用“已”,停止。

    7.课文:雄州雾列。(王勃《滕王阁序》)注释:雄伟的大州像雾一样涌起。这里形容洪州的繁盛。州,指洪州。异议:州城怎么会像雾一样涌起?令人费解。“列”也没有“出现”的意思啊。雾,充斥天地,绵延不断。“雾列”若指洪州地域广阔倒是合乎情理。修改:雄伟的大州像雾一样绵延不断。这里形容洪州的地域广阔。州,指洪州。

    8.课文: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王勃《滕王阁序》)注释:不齐,有蹉跌,有坎坷。异议:《中国成语大辞典》:“时运不齐:齐,同‘济。谓遭遇逆境,命运不好。亦作‘命运不济。”这里应该点明“齐”的通假字身份。修改:不齐,不好。齐,同“济”。

    9.课文: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注释: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窜,逐。异议:梁鸿是因为得罪了汉章帝,自己主动逃到海边去的,而不是被放逐的。所以“窜”解释为“逐”是不合适的。修改: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窜,使动用法,使……逃。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