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古典诗词教学艺术探微

    王娟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艺术载体,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道绚丽多姿、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风景。可是,高速发展人类社会,使得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阅读也渐趋快餐化。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又与当代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格格不入,很多时候,学生仅仅是从应付学业检测的角度去阅读、鉴赏古典诗词,从而导致古典诗词的实际教学效果极不理想。那么,我们将如何改变上述令人尴尬的古典诗词阅读教学局面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鉴赏热情

    每当教学新的古典诗词文本,我们都必须根据古典诗词文本的具体内容创设情境,力求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阅读鉴赏思维引入对文本的阅读、鉴赏背景中,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产生阅读文本、发现与探讨新问题的浓厚兴趣。

    在引导学生进行古典诗词文本阅读、鉴赏活动的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式虽然很多,但是必须因文而异。以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为例,新课导入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谈谈“三国鼎立”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具体含义,引导学生说说三国时的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以及与之相关的著名的历史故事等,利用学生对上述三国人物和三国历史故事的知识储备顺理成章地引出曹操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观沧海》;然后,再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名家配乐朗诵的《观沧海》音画视频供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在声音、色彩、画面等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享受中,顺利走近曹操,走进流播海外、妇孺皆晓的《观沧海》文本。

    二、强化诵读,浅吟低唱,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古典诗词,必须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或者浅吟低唱,把古典诗词文本中无声的文字变成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达到古典诗词“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的艺术境界。阅读鉴赏古典诗词是培养学生文学艺术鉴赏能力的良好开端,假如初中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古典诗词文学语言的语感,就无法品味到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对称的结构等诸多美学特质。所以,教学古典诗词时,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古典诗词文本具有不同的朗读节奏,学生必须在正确把握其内在节奏美的基础上浅吟低唱古典诗词。比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诵读时必须按照“221”的节奏诵读:“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仅如此,还要利用早读和每节语文课的课前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高声朗读或者浅吟低唱学过的古典诗词。如果是新教学的文本,课堂教学时,学生诵读的次数必须在6次以上。对于诸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篇幅短小的古典诗词文本,力求学生当堂背诵与默写。

    三、深层品味,鼓励质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古训,法国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也有“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精彩论述,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疑问可以使学生的智慧之树开出夺目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故此,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深品的途径发现、提出、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具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时,我曾引导学生在细读深品这首古典诗词的前提下,开展了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的鉴赏、质疑活动,并取得了极好的阅读、鉴赏效果。比如,有位学生认为,李清照的《武陵春》之所以与其少年时期的名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感情基调与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前者哀怨惆怅消沉凄美,后者清新活泼富有情趣,其原因不仅仅在于文学界普遍公认的作者在晚年因为怀念故土、亡国之恨、思夫之苦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还在于作者晚年年事已高,其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等处于逐渐衰老、消沉的更年期等方面的原因。对此,我觉得这位学生的见解很独特,也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及时给与了表扬与鼓励。

    四、内外关联,重视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学生课外阅读古典诗词,是对古典诗词课堂阅读的巩固、延伸和拓展。学生要想对古典诗词有更广泛、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与鉴赏,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几十篇古典诗词的阅读、理解、质疑、品鉴、背诵、默写等,还要在课外下功夫,在课外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鉴赏古典诗词的水平和能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加强古典诗词的课外阅读与鉴赏,让学生在浩瀚的古典诗词海洋中遨游并从中吸取文学艺术的精华,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指明课外阅读的途径,引导学生自觉地将古典诗词的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者《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等,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以“月”意象为题材的古典诗词,比如李白的《望月有怀》(“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李建枢的《咏月》(“昨月圆非今月圆,却似圆处减婵娟”)、杜甫的《月》(“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等。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最富于浪漫色彩和最具深沉意蕴的文学艺术体裁。它通过高度浓缩和大幅度跳跃的结构形式、丰富奇丽的想象与联想、富有鲜明节奏感和优美韵律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美丽幽深的情思,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教学时,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具体地阅读、理解、鉴赏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情感意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鉴赏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所以,我们必须探索古典诗词的教学艺术,让古典诗词教学艺术日臻完美。

    (作者单位:莒南县第六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