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基于“学习卡”的自主性学习

巩清志+靳顺东
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谈到,教学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叶圣陶也认为教任何课,最终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任何教学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笔者认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必然经历“导、学、教、练、评”五部曲。
一、导——学生与“学习卡”对话
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课前学习策略和课堂学习策略,而呈现这一策略的有效载体就是“学习卡”。学生依据“学习卡”的要求先自主学习,然后带着自学的成果到课堂上交流、修正、提升。“学习卡”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段会有不同的形式,其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各项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预期学习成果:引领学生了解学习每一个专题所达到的要求及目标。专题探究学习: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题,一般来说语文分为字词积累专题、诵读专题、文本理解专题、写作专题等;数学分为情境图专题(提出问题专题)、例题专题(分析、解决问题)、知识运用专题(做练习题)等。其他学科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划分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为一个专题。围绕专题内容设计系列引导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掌握学习方法和知识技能。其中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解决是桥梁,成果产生是核心。求助对象:对于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前做好打算,明确向谁求教。自我评价: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对每一个专题的学习情况随时做好记录,尤其不懂、不会的地方如实记录,为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学生与文本对话
此环节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内交流学习,特别强调主动学习,即主动研读教材和寻求帮助。首先是学生独立研读课本;其次是独立完成学习卡,对学习卡中的问题仔细推敲,如果不明白或不会,再回到文本中寻求解决办法,达到二次学习文本的目的;最后是经过反复学习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交流,引发深层次的思维碰撞。
三、教——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对话
教不是指教师站在讲台上灌输知识,而是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一种交互学习,更多地强调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的引领。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学习卡中的问题,形成初步的学习认知。课堂上教师先组织组长检查组员“学习卡”的完成情况,不会的同学主动向会的同学寻求帮助,直到组内达成一致意见,达到个人第二层次的认知水平。组织小组之间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补充纠正,达到个人第三层次的认知水平。对于学生仍不能解决或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再由教师集体引导讲解,让每一位学生都解决问题,达成预期学习目标。
四、练——学生与实践对话
练是形成技能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练分为尝试性训练和巩固、拓展性训练。当学生自己学完教材后,独立尝试做一做课后习题,属于尝试性练习。尝试性练习带有较强的反馈性,如果练习题不会做,说明文本知识没有学好,需要及时回到文本中再学习。巩固、拓展性练习发生在课堂上和课后,当学生完全掌握本节课知识后,通过有针对性的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拓宽知识运用视野。
五、评——学生与反思对话
学习卡中的自我评价就是引领学生要善于反思自己有没有不会的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师生交流时要对自己参与交流的状态、行为、思维方式等方面经常反思。只有养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习惯,才能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成长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孩子。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