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响

2017年12月21日,两台汇聚北京和田两地爱心的特殊手术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紧张进行。
来自和田县拉斯奎镇塔斯米其村的维吾尔族小姑娘——爱斯玛·库尔班,安安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身旁,穿着绿色手术服的医生一直在忙碌。小爱斯玛能看见他们的嘴巴一张一合,但是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从出生那天起,她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耳聋。6年了,外面的世界虽然洋洋盈耳,但对她来说却寂静无声。眼看着别的孩子都可以上学了,而小爱斯玛却只能待在家里,爸爸妈妈心急如焚。直到几个月前,事情有了转机。
五月的一天,小爱斯玛一家到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就诊,遇到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援疆医生田昊。田昊了解了小爱斯玛的病情后, 建议尽快给孩子安装人工耳蜗,因为它可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可是,人工耳蜗植入设备昂贵,手术费用也很高,小爱斯玛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根本无力承担10多万元的手术和康复费用。尤为令人痛心的是,她还有一个4岁的妹妹,同样患有先天性耳聋。沉重的医疗负担像一座大山,压得小爱斯玛父母喘不过气来。
眼看小爱斯玛即将错过语言康复的“黄金时间”,田昊医生主动提出,帮助小爱斯玛和另一名和田地区患者(来自民丰县的16岁女孩邓欣,她7岁前会说话,也是因为先天性发育畸形,从7岁开始听力逐渐下降,1年前发展为双耳重度耳聋),向“第一聲音”社会公益项目提出救助申请并由他帮助准备相关申请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田昊医生的努力下,小爱斯玛和邓欣终于在全国几百名申请者中获得了免费资助人工耳蜗植入的宝贵名额。为了减轻两位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往返北京治疗的奔波,田昊医生又主动向北京友谊医院领导汇报,邀请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龚树生教授亲自带领团队来和田为小爱斯玛和邓欣免费做植入手术。龚教授爽快地答应下来。
手术的当天,龚教授带领的团队早晨7点多从首都机场出发,下午2点多到达和田机场,行程接近4000公里。抵达后,龚教授一行立即赶往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实地查看和会诊小爱斯玛、邓欣的病情,确认手术方案,并开展术前准备。下午4点,手术正式开始。
根据两位患者的病情,龚教授决定第一台手术先给小爱斯玛做。经过2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成功为小爱斯玛植入了人工耳蜗。来不及休息,龚教授团队又开始为邓欣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待手术全部完成,时间已经到了晚上8点30分。当龚教授和田昊大夫亲自将小爱斯玛送出手术室时,等在门口的小爱斯玛父母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兴奋。待手术10天以后,田昊医生为两位患者开通人工耳蜗的助听功能,并通过专业的术后康复训练,把人生的第一丝声响带给患儿,让他们从此进入有声世界。
(作者:张传武,北京援疆前指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