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萦绕课堂

    戚甫筠

    【摘要】笔者从香菱学诗的故事谈起,对语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2.精心配制“精神大餐”;3.联系生活、反复实践,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香菱学诗;和谐融洽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在这个片段中,曹雪芹用饱蘸深情之笔,讴歌了孜孜以求、乐学、苦学的香菱和诲人不倦、乐教、善教的黛玉。至今重温,仍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主要不外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乐学、苦学是香菱学诗成功的内因。学诗源于香菱执着的理想追求和深藏心底的精神饥渴,对此她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和向往,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没有人强迫她去学诗,是她自己主动提出来要拜黛玉为师的。因而她才能全身心投入、废寝忘食地学:“诸事不顾,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她才能苦思苦吟地学:“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她才能如痴如狂地学:“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她才能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地学:“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如此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如此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真可谓“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黛玉乐教、善教是香菱学诗成功的外因。学生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幸运的。我们来看看黛玉是如何教学的。得知香菱学诗的动机,黛玉没有嘲笑、讽刺和挖苦,而是积极鼓励,“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一番真诚、热情的话语,打消了香菱的顾虑,树立了香菱的信心,坚定了香菱学诗的意志。为了避免初学者爱上“浅近”的,误入歧途,“学不出来”,黛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地点拨“立意最重要”“不能以词害意”。总结为第一步:鼓舞士气。第二步:自读自悟。黛玉没有具体传授作诗的理论,而是让香菱先把王摩诘的一百首五言律诗“揣摩熟透”,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三读一二百首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看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作品。黛玉的教学安排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科学合理。这里黛玉强调的是精读、多读、熟读,取百家之长,成自家风格。当香菱读完王摩诘的诗来换杜律时,黛玉便与香菱“讲究讨论”起来,她问道:“共记得多少首?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黛玉没讲王摩诘的诗到底好在哪里,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香菱,而是很重视挖掘香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引导香菱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香菱说完了自己的看法,黛玉又进一步追问“你从何处见得?”激发香菱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联系“那年上京来”的亲身经历谈自己的感悟,加深对诗的理解,领悟诗的真谛。这时,黛玉见时机成熟,才因势利导,列举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拓展延伸,开阔香菱的视野,把香菱引入更广阔的诗的王国,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恰到好处。第三步是反复实践、揣摩。黛玉教诗不是等香菱先掌握了扎实的诗歌创作理论再开始写作,而是让她边读边悟边写边改,到实践中尝试、历练。黛玉是这样出题的:“昨夜的月最好”,“用十四寒的韵”“竟作一首来”。当香菱拿出她的初步成果,黛玉这样评价“意思却有”(首先肯定成绩),“只是措辞不雅”(委婉指出不足),“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透彻地分析原因),“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胆去作”(指明努力方向)。短短的三句话,中肯至极、简洁至极、深刻至极、精辟至极,令人不能不叹服,黛玉的确是一位学识渊博、深谙教艺的好老师。

    读此,不由得联想到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吕老曾说过“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探求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原因,从学的角度讲,学生对语文学科尤其是对作文不感兴趣,不是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学,而是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不得不学,被动地学,极不情愿地学,万般无奈地学,根本没有内驱力和主动性可言。从教的角度看,我们的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顾学生的主观愿望,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切身感受,而是很喜欢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博学和口才,传授高深的理论、方法、技巧,令学生望而生畏,听而生厌。即使教师教的主观愿望再美好,学问再高深,传授知识再准确、传神,也很难转化成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相反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越大。

    当今社会,诱惑极多,电子、网络游戏新鲜刺激,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街道光怪陆离,商品琳琅满目,运动场喧腾热闹……这一切每天都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挑战着孩子们的自控能力。十几岁的孩子要抵制这些诱惑,每天背着书包,早出晚归,风雨无阻,端坐课堂,该需要多么大的自制力啊!怎样让我们的孩子高高兴兴地来上学,开开心心地学文化,快快乐乐地做游戏,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确是我们这些为师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大课题。

    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重读香菱学诗的故事,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义不容辞

    高尔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迷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针对孩子们的心理、生理特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教师要热爱孩子,要牢固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与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和颜悦色,不要盛气凌人,拒学生于千里之外;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民主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健康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校生活成为孩子们一生中最幸福、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

    二、精心为孩子们配制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责无旁贷

    教材编写部门要尽心尽力地为孩子们挑选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汇古今中外文化精华于书中,熔知识性、文学性和趣味性于一炉。引导学生去精读、诵读,细心揣摩,仔细玩味,滋润心灵,丰满学生血肉,生成智慧。避免学生良莠不分、兼收并蓄,不要让糟粕污染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或让“浅近”误导孩子们走学习的弯路,导致“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严重后果。在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将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诗文、佳作引入课堂,引领学生广泛地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养成随时动笔墨随时读书的习惯,随时随地积累好词好句,圈点勾画、摘要、写读书笔记。让积累成为中学生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愉快地去做、用心地去做、持之以恒地去做。“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

    三、联系生活、反复实践,让中学生彰显个性风采

    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读出个性化理解,说出内心真实感受,在实践中悟出学习规律和做人的道理,作文中彰显个性风采,体验学习的快乐。每学一篇文章,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不要急于将教参上的观点或自己的看法灌输给学生,以免名家名言束缚学生的思路。可以先俯下身来倾听每位同学心底的独特感受,说的不完整、不流畅或观点不成熟没有关系,只要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吐出自足成虹霓”,就应该充分肯定。天长日久,学生会大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搭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历练中逐步成熟,让真实的思想火花在课堂上不断碰撞、生成。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像黛玉那样,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之景,命题既宽泛又有一定的限制,严而不苛。文章写成,还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揣摩、修改,直到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作品,写出“新巧有意趣”的佳作来。

    另外不要等到学生学完写作理论再开始写作实践。古往今来,许多大作家没有系统学过语法、修辞和写作理论,却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名著。相反,不少受过系统理论教育的中文系大学生、研究生却写不出像样的文章。这是实践的重要性所在。少讲理论、少设框框、少做限制,让孩子们驰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去想、去说、去做,在实践中摸索规律,揣摩读写技巧,增强语文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品位。只要是从自己心底流淌出来的歌,酸甜苦辣都会鲜活、感人。这样,我们的语文才会大有希望,我们的孩子才会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