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含蓄抒情的几种方法
王道杰
【摘要】含蓄抒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反响,因此笔者提出六种含蓄抒情的方法:1.只摆事实,不加褒贬法;2.话说半截,欲言又止法;3.只言其一,隐及其余法;4.只讲结果,留下原因法;5.只叙现象,不说本质法;6.使用典故,代言心曲法。
【关键词】含蓄;抒情;方法
谈起抒发感情,老师中间流传着一溜儿笑话:“啊,黄河,你真黄啊!啊,长江,你真长啊!啊,大海,你真大啊!”……现实生活中当然不会有人这样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是有些人为讽刺那些过于直白的抒情作品而编造出来的,但这却提醒我们,抒发感情最好不要直来直去,而应该含蓄点儿——感情强烈不一定要用感叹词,没有感叹词不等于没抒发感情,直白式的说教代替不了情感抒发!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您描写苦命人和可怜虫,而又希望引起读者的怜悯时,自己要极力冷心肠才是,这会给别人的痛苦一种近似背景的东西,使痛苦在这种背景上更鲜明地突现出来。”(《写给丽·阿·阿维洛娃》)契诃夫所说的“冷心肠”,就是要作者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热情隐藏起来,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倾向融化在形象和情节里边,也就是要避免过于直露的说教,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便于从读者那里引起更深沉的反响。那么,写作中怎样才能取得含蓄的表达效果呢?下面略陈一二。
一、只摆事实,不加褒贬法
既摆明了事实,又表明了态度,讲透了道理,固然是一种方法,但只摆出事实,不进行褒贬又何尝不是一种抒情言志的好方法呢?如唐代诗人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前两句未言农民辛苦,而读者已能感悟到农民的辛苦;后两句未言受剥削,而读者已知其受剥削。不尽之意尽在诗外,诗人对官家的憎恨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已跃然纸上。
二、话说半截,欲言又止法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方法。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原来如此……”,再如《祝福》中的“可恶!然而……”等等。以后者为例,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作为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极为反感,在大家忙着寻人时,他也仍然只是“踱”,没有丝毫的同情心。他第一次说“可恶”,是因为祥林嫂不守礼教,私自外逃,着实“可恶”,“抢”的举动给自己添了麻烦,虽然也很“可恶”,“然而”祥林嫂私自外逃,礼教不容,婆婆做主是应该的,“抢”回去也是可以谅解的;第二次说“可恶”,是因为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真的很“可恶”,“然而”要想再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子还勤快的廉价劳动力是不容易的了。寥寥的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啊!
三、只言其一,隐及其余法
“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改造我们的学习》)面面俱到固然使得表达酣畅淋漓、透彻明白,但略述一二,隐及其余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如宋诗《打球图》: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
前两句只讲三郎(唐玄宗)沉醉于打球这一件事,让读者自己去联想到在位的宋君一味行乐、不理朝政的事实,乃至任何朝代荒淫误国的统治者;而后两句只说了张九龄、韩休这些敢于犯颜直谏的大臣老的老、死的死,再没有人敢对皇帝讲真话了。这真是含而不露,读者自然能够意会到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皇帝,最终必定会招来国破家亡之祸。
四、只讲结果,留下原因法
所谓因果,往往是因离不开果果离不开因,但是,彼此一旦离开,就会留给读者不尽的悬念和思索。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了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向子期的《思旧赋》“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了头却又煞了尾”?作者为什么“懂得了”?作者又“懂得了”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作者讳莫如深,却丝毫没有减弱对国民党当局的控诉和批判。
五、只叙现象,不说本质法
通常为了说得透彻明白,而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有意把本质留给读者自己去“看透”,则使得表达含蓄有致,耐人寻味。如李商隐的《龙池》:
龙池赐宴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这首诗堪称绝妙。前两句说唐玄宗在龙池赐诸王饮酒,玄宗亲自擂鼓助兴。在他击鼓时,其他人都停止演奏。为何?读者可以推知,君威似虎,谁敢打扰!后两句写到宴归之后,为何玄宗的侄儿薛王沉沉大醉,而寿王却睡不着呢?作者没说,读者自然可以联想到,寿王在宴会上看到自己原来的爱妻杨玉环,不但被父亲霸占,而且自己还不得不强作笑脸,高呼“娘娘千岁”——这种刺激使他太难受了,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又如何能睡得着呢?
六、使用典故,代言心曲法
在古典诗文中使用典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法,我们现在写文章有时也可以用一些。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就有多次用典。如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径,作者使用了《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要抓鲁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这样的典故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可谓是一件最佳的战斗武器!(当然,鲁迅先生对道悦自行涅槃的做法是不赞成的,他“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总之,含蓄不仅仅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表现方法,而且能表达最深刻最真挚的意境和情思,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朦胧诗中有一首广为流传的题为《生活》的诗,正文只有一个字“网”,却形象而又强烈的讽刺了中国关系网密集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的《集外集拾遗》中有一篇题为《中国的科学资料——新闻记者先生所提供的》的文章,全文只有下面三句:
毒蛇化鳖——“特志之以备生物学家之研究焉。”
乡妇产蛇——“固识之以供生理学家之参考焉。”
冤鬼索命——“姑记之以俟灵魂学家之见教焉。”
短则短矣,却格外地含蓄而有情,它饱含了作者讥讽、愤怒和为祖国的落后而痛心疾首、忧心如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