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加强党性修养的落点
李锡炎
〔摘要〕
拧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是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落点。衡量“总开关”是否拧紧的根本尺子是正确处理公私关系。从坚持大公无私、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上,从坚持公私分明、强化“三严三实”上,把握好加强党性修养的落点,让党性修养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
党性修养;党的建设;“四个全面”;“三严三实”
〔中图分类号〕D2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5-0032-06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把握加强党性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落点,提高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之落地生根,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决定加强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也是事关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问题。
一、拧紧“总开关”,是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落点
把握加强党性修养的落点,事关加强党性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方向和目标。所谓落点,就是落脚点、落实点。党性修养的落点,即加强党性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落地生根之点。如果落点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加强党性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也不知道加强党性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要解决什么问题,那么,加强党性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有可能成为形式主义的装饰。只有正确把握加强党性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落点,才能真正提高加强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再一次指出:“‘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直截了当,入木三分,指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对于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结合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反腐败工作等讲到“总开关”问题,目的在于告诫全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告诫全党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是增强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的落点。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自已的世界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决定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理想信念和精神气质,是中国共产人最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的来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是控制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总开关”。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天下人的利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视为大公,把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道”、“正道”称之为大公。中国共产党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以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谋利益为己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大道”、“正道”。毫无疑义,这就是一种大公无私,也是一种大功大德。作为党员和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性实质性问题,也就是加强党性修养的真正落点。
当今,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就是大公正道。对于这个大公正道的态度,是一个大是大非、大忠大德的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可是,有的党员干部在“总开关”问题上基础不牢、把握不稳、践行不力,在公私面前私字当头,在利益与奉献面前利益优先,在吃苦与享受之间享乐在前,以致信仰迷惘,精神迷失。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拧紧“总开关”,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解决没有拧紧“总开关”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反过来说,加强党性修养的落点,就是拧紧“总开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衡量“总开关”是否拧紧的根本尺子是正确处理公私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常常表现在公与私的选择上。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心为公者被世代传颂,一心为私者则为人所不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将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作为对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提高政德素养的基本要求,把崇公、尚公的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党长期执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推进“四个全面”,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新形势下,在公与私之间如何正确取舍,更是考验和检验共产党人党性强弱的一面镜子和一把尺子。所以,正确处理公私关系也就成了衡量“总开关”是否拧紧的根本尺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意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3〕坚持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共产党人的基本操守和崇高境界。坚持以公、私二字为标尺,正言、正行、正心,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利所惑、不为私情所困,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为公、行使权力为民,这是改进作风、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素养。
首先,摆正公与私的位置,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正确摆正公与私的位置、加强党性修养的本质所在。要像焦裕禄那样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充分反映了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公仆情怀。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无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始终把人民放在自己心中最高位置,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深怀爱民之心,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处理好公与私的先后顺序,坚持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我们中国人要向白求恩学习,他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4〕我们共产党人并非没有私事和个人利益,但是在处理公私关系上,必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把公家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不能颠倒先后顺序,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和境界,见荣誉就让,见困难就上,在公与私的取舍上显党性、见精神。
三、从坚持大公无私、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上,把握好加强党性修养的落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大公无私、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5〕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把大公无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因此,在新形势下坚持大公无私,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把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与爱党、忠党、忧党、兴党、护党结合起来,从思想感情到实际行动,切实做到增强党性,坚定信念。
首先,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现实目标相统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实现中国梦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现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统一,既不忘记大目标,又不放弃每日每时的努力,把握好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既是加强党性修养的一贯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时,应把握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上,既不能“庸俗化”,天天高喊共产主义口号,也不能“神秘化”,认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是高不可攀的,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要“具体化”,把能否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付出具体行动,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能否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能否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作为衡量党性强不强的标准。强调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既要有很强的战略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又要有很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其次,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的党性要求与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人民性相统一,以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为实现远大政治理想作出现实的一份努力。
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本质,源自于党和人民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新形势下每一个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都应该明白的道理,必须始终坚守的准则。
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问题上,本来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清楚的。可是,在前一段时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有人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混淆视听的说法。有人问“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的一边”。这些说法把党和人民、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了,甚至还有人认为共产主义遥不可及,提共产主义超时代了,提党性有局限性,应该现实一点,主张用“人民性”替代“党性”。这种错误认识严重干扰了党性修养的政治原则和正确方向。
党性来自人民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坚持党性,最核心是两条,一是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就是要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把坚持党性与坚持人民性统一起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站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部活动的依据和根本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巩固和发展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
再次,坚持党性修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提高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思想情怀和行为自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强党性修养,虽然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但是二者紧密相连,都直接触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取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加强党性修养,虽然是党员个人的思想理论修养、道德品质修养、科学文化修养,但是事关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6〕从道德这个意义来说,党性修养也是党员之德。毫无疑义,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题中之义。每一个共产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加强党性修养之中,转化为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思想情感和实际行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挑战与考验前所未有。新形势新挑战,要求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敢于担当转化党性修养,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追求熔铸灵魂血脉,要求广大党员应在党言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性要求,落实到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自觉行动上,积极投入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之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坚持不懈地奋斗。
四、从坚持公私分明、强化“三严三实”上,把握好加强党性修养的落点
只有坚持公私分明,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公私分明的高贵品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杨善洲等英雄模范人物,无不以克己奉公、一心为公的精神境界和实际行动,树立起了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但是,在现实当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党性松弛,作风不正,或者违背党的宗旨,工作上不作为;或者追名逐利,伤害群众利益,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种种不良作风和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思想上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甚至将私利、私欲凌驾于公利之上,先私而后公,有私而无公。因此,必须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守公私分明,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
首先,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力倡导大公无私和公私分明,自觉增强党性。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和加强党性锻炼,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性锻炼。我们坚持言必信、行必果,认认真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实在在地加强党性修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走上领导岗位的第一天起,就要面对各种侵蚀和诱惑,就要面对公与私的考验。是重公还是重私、是为公还是为私,不仅决定着个人党性的强弱、作风的优劣,而且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好坏和事业成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经常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自觉地照照是为公还是为私这面镜子,用公与私这把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在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地正正衣冠,洗洗脸,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其次,坚持“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与坚守公私分明、增强党性相统一,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7〕P38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 这些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三严三实”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明确了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的新标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加强党性修养,最忌讳的是不严不实,最怕的是言而无行,言行不一。凡是在修身、齐家、治国方面有成就者,都是强调知行合一。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认识论和实践观,加强“三严三实”的党性锻炼。
在党性修养的实践中,应把握好“三严”与“三实”的辩证关系,它们二者是密切相联的,是相互促进的。“三严”是内在要求,指向是主观世界的改造。“三实”是行为取向,指向是客观世界的改造。有了“三实”实际行为,“三严”的实际价值才得以体现。在党性修养的实践中,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是核心和关键。严以修身律己,就是要严格标准,严格要求,要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诱惑,自觉做到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
五、坚持自我衡量和跟踪考核,保证加强党性修养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和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的论断,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深刻性,而且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加强党性修养无落点、衡量党性强弱无尺度、党性修养难考核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提高党性修养和理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坚持自警自律和严格跟踪考核,始终把握落点。
首先,应进一步明确加强党性修养的主体责任,增强广大党员把握党性修养的落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性修养主体,本来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可是,近来还是冒出一些模糊责任主体和党性修养不作为的说法和认识。有的领导干部在台上大谈党性修养,可在思想深处却认为党性修养是普通党员的事情,自己是领导干部,用不着加强党性修养。有的普通党员则认为党性修养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事情,自己是一个小兵,不当官,不治国理政,用不着加强党性修养。也有的认为谈党性修养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自己不搞理论研究,用不着加强党性修养。还有的认为共产主义太渺茫太遥远,现在谈党性修养,不是“假大空”,就是“高大全”,不如谈点具体问题。如此等等,总是把加强党性修养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好象党性修养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全然无关。
党性修养的责任主体和基本内容,在党章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党章第三条“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明确规定了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这就是对党性修养责任主体和基本内容的党规党法。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总规矩。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增强党性的责任,贯彻执行好党章,维护好党章权威,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全党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每个党员照党章规定行事,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自己份内的事情,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担当。只有每个党员都自觉进入党性修养的角色,主动担当起党性修养的主体责任,认真加强党性修养,经常拿起“公与私”这把尺子,检测一下自己的“总开关”是否拧紧,量一量自己内心是否能够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只有坚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党员才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我们党也才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永立不败之地。
其次,加强党组织跟踪考核,用衡量党性强弱的尺子检验党性修养是否偏离落点、是否拧紧“总开关”。
党性修养是一个学习、思考、认同、修养、转化、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在公与私之间正确取舍、改造世界观的艰苦过程,是坚持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过程,是把党性原则、党性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外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自觉行动的长期过程,绝非一日之功,一时之力,必须持续努力,持之以恒,但是,也不是高不可攀,终不见效。只要相信时间和积累的力量,只要坚持一以贯之,跟踪考核,把考核的结果与识人、育人、用人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显著成效。
重点考核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期,能否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是否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看对有利于党和国家的大事,是做或者不做,为还是不为。党性不可坐论,信仰不能空谈。空谈理想信念,或疏于作为,疏于行动,都不能达到增强党性的目的。所以,应着重考察党员在党性修养上是否于实处用力,是否从自身做起,从今日做起,在言行一致上见行动,从实际言行上看是否把党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党员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成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动态考核在平时是否从小事做起,在细微处着力,能否在平时做到公私分明、不假公济私,在涉及个人利益时,能否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古人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界上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的,难事是由易事构成的。善做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前提。平淡、平凡、平常,做小事,是日常生活的常态。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每日努力,就发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贯穿在平常的生活中。雷锋精神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细微的好人好事之中。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时间是一种伟大的创造性力量,积累也是一种伟大的创造性力量。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就是一种积小为大、积土为山的修身律己和政治历练。加强党性修养,只要始终把握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这把尺子,始终在拧紧“总开关”上下功夫,就一定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3〕习近平重要论述学习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32,232.
〔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8.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5〕〔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5,381.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责任编辑:朱凤霞】